摘要:今日黎明,武汉一场豪雨为我们洗尘润心,鸣锣开道。此刻黄陂,木兰故里春风拂槛,明清园中古韵萦怀。在青砖黛瓦的见证下,我们以文学之名相聚,以灵魂之约相拥。此刻,我想以三个“感”字为经纬,用三句话开启荆楚武汉作家网这段春日美妙诗篇的锦绣序曲。
一一在荆楚武汉作家网黄陂明清园踏青活动上的讲话
蒋经韬
2025/4/19 武汉黄陂
尊敬的各位同仁、文朋挚友:
今日黎明,武汉一场豪雨为我们洗尘润心,鸣锣开道。此刻黄陂,木兰故里春风拂槛,明清园中古韵萦怀。在青砖黛瓦的见证下,我们以文学之名相聚,以灵魂之约相拥。此刻,我想以三个“感”字为经纬,用三句话开启荆楚武汉作家网这段春日美妙诗篇的锦绣序曲。
一是感动:感动于赤诚之心
当杨健清顾问以古稀之年逐字推敲活动方案,当梁军主任深夜伏案将流程修改至第五稿,为落实聚会地和餐厅费心劳神,当刘慧芳总编昨晚上编稿到凌晨四点今早仍第一个赶到。我触摸到了文学最珍贵的质地——那是以心血为墨、以信念为纸的赤诚。团队与团伙之别,恰如《诗经》与市井俚语的分野:前者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肝胆相照,后者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浮光掠影。感谢你们让我看到,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依然有人愿做文学的守夜人。你们默默无闻的行动,让我看到我们这个团队的希望:就象在冬天看到了一团火!就象在荒漠里看到一面猎猎作响的旗!一个优秀的团队,绝非为利而聚的“团伙”,而是追梦而行的“同志”!也许,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
所以,此时此刻,我提议为我们的三个旗手鼓掌!
二是感谢:感谢于灵魂之遇
我由衷地感谢梁军主任、杨老师、刘慧芳主编为这次活动精心的谋划、组织与执行。当我早上看到杨老师提着两瓶白云边的白酒走进协和双马大门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一一
更要感谢今天所有参加活动的先生女士们。“有缘千里(百里)来相会”,这个“缘”,是灵魂的相通。灵魂相通之人,总会在有灵魂的文字里相逢,在有灵魂的地方相逢相知相惜。
今日席间有将毕生献给核医学却痴迷古典诗词的曹国祥教授,有在重症监护室救死扶伤仍坚持朗读的漆红主任,有古稀之年始学模特步的庹碧凤老师。更有文坛崭露头角、且潜力无限即将进入文学井喷期的才女美女胡雪漫女士,诸位跨越医学、教育、行政的藩篱相聚于此,正应了《牡丹亭》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情”,是对文字的痴恋;这“深”,是灵魂共振时激起的永恒回响。
所以,我提议,为我们每一个为文学而来的自己鼓掌!
三是感恩:觉醒于文学之光
文学是屈原投江时怀揣的香草,是陶潜采菊时凝望的南山,更是此刻我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原乡。它让我们在CT影像与财务报表的间隙里,保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心;在职称评审与绩效考评的漩涡中,守住“悠然见南山”的静心;在人工智能冲击传统写作的浪潮下,永驻“老骥伏枥”的不老心。感恩文学,让我们在物欲横流中活成了彼此的灵魂灯塔。
让我们没忘初心,保有了清心,守住了静心,永驻了不老之心!
所以我提议,为我们心中的女神或男神即文学鼓掌!
概括地说就是一二三四五个工程。
一个坚定信念:文学即生命
当深军把对父亲的思念寄语海棠花的清香里,当康毅先生三十年如一日主持《科技之光》,他们践行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信念。文学不是风花雪月的装饰,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修行。
信念,是人生的灯塔。它是在未知与未得安全保障时,对某一事物的笃定忠诚与义无反顾的行动。对于我们而言,这份信念就是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活,为文学而死。文学将伴随我们一生,赋予我们来过人间活在世上的意义,让我们的生命绽放出光与热!
二个并行追求:修身与渡人
对己,修性养心。通过文学的滋养,让内心更加平和、豁达,抵御生活的风雨;提升自己的心境,让灵魂更加高尚、纯粹,远离尘世的纷扰。
对人,照亮他人。文学是一束光,我们应成为发光者。用自己的作品,为他人带来温暖与希望,照亮他人前行的道路;用文字的力量,启发他人的思考,让人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心灵的慰藉。
修性养心,是效法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澄明;照亮他人,是传承鲁迅“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担当。前者让我们在协和医院的白炽灯下写出《荷塘月色》,后者令我们在明清园的飞檐下读懂《岳阳楼记》。
三足鼎立阵地:阵地建设
线上,我们拥有荆楚武汉作家网和三行情书诗刊。荆楚作家网成立于 2020 年 12 月 13 日,次年,三行情书诗刊成立。至今,平台已发表原创文学作品破万篇,作家达 400 余人,订阅关注读者达 5000 余人。我们立足湖北,辐射全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线下,武汉协和医院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文学基地。武汉协和医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医院汇聚了众多顶尖的医学专家和优秀的医疗团队,他们在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展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这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将为我们文学创作注入坚实的后盾!
品牌塑造,提升“三力”。政治主导力,确保我们的文学创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正能量;社会影响力,让我们的作品能够触动社会大众的心灵,引发广泛的社会共鸣,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作生命力,鼓励作家们不断创新,勇于突破,让作品具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
线上,荆楚作家网已培育出万篇作品的生命绿洲;
线下,协和医院这所诞生于1866年的医学殿堂,将以仁心仁术滋养文学沃土;
活动中,“政治主导力”要求我们书写《黄河大合唱》般的时代强音,“社会影响力”呼唤《平凡的世界》式的民生关怀,“创作生命力”则需要《百年孤独》式的突破创新。
四轮驱动的创作生态
培训会,丰富技能丰盈内心。名师开悟打破认知,因为生命力就是学习力。在这里,我们打开思维认知,实现向上社交。向上社交并非功利化的追求,而是通过知识共享、资源整合与认知升级,为个体提供成长加速度。同时,我们将为会员们提供专业的写作技能培训,包括如何构思文章、如何刻画人物、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帮助大家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改稿会,我们将有目的推出作品。邀请某个编辑部每年举办一次改稿会,对有瑕疵的作品进行面对面修改。具体做法是,每位作者提前提交作品,在改稿会上,编辑们会针对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作者与编辑进行深入交流,互动修改。同时,还会组织作者之间相互互评,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确保作品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交流会,内部作者之间每月都可举行。坦诚互动,思想与智慧碰撞。具体做法是,每月固定时间,作者们相聚在一起,分享自己近期的创作心得,交流文学感悟。主持人引导大家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鼓励大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评奖会,每年一次总结。我们将找一个企业或企业家赞助,设置一个“荆楚文学一鸣惊人奖”(暂定名)。分类别为小说、散文、诗歌三类奖。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让大家有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简而言之就是:
培训会
将邀请上级期刊编辑传授“陌生化叙事”技法;
改稿会
将以协和查房式的严谨解剖文本;
交流会
将在每月圆桌会议上碰撞出但丁与曹雪芹的对话;
评奖会
将设立“文学奖”,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标准遴选佳作。
五果盈枝的丰收愿景
1. 积极推荐进入国家.省级协会。
每年争取 1 - 2 名加入上级专业协会,如中国散文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家协会等。虽然有人认为加入协会没有用,但每个人的认知不同。一个智者,一生都在为打破固有的认知而拼搏。加入协会不仅是对创作者的一种认可,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2. 每年出版一个纸质版作品选集。方法两个:要么众筹经费,要么独家赞助(宣传费)经费。通过出版选集,将会员们的优秀作品集结成册,展示我们的创作成果,扩大文学团队的影响力。
3. 积极向出版社推荐公开出版个人作品。我们将与各大出版社建立合作关系,关注会员们的创作进展,推荐优秀的个人作品公开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欣赏到我们的作品。
4. 积极向上级纸质刊物推荐作品(散文、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等)。安排专人与各级刊物编辑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推荐会员们的优秀作品,为会员们争取更多的发表机会。
5. 积极组织召开作品分享与作品鉴售会。在活动现场,设置作品展示区,让读者们近距离欣赏作品;邀请作者进行现场分享,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增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作品的传播与销售。
亲爱的同仁们,
也许明年此时,我们或将在协和图书馆举办首部《荆楚武汉作家年鉴》发布会,
或许会见证张璐芳医生的诗集与协和院庆同辉,
更期待在省作协的名单里看到漆红主任的散文集与核医学专著并列。
同仁们:
三日后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诸君看这明清园:飞檐斗拱是凝固的文字,雕花窗棂是立体的诗行。当我们以《文心雕龙》的虔诚读书,以《人间词话》的敏锐写作,便能在CT机的滴滴声中听见《春江花月夜》,在手术刀的寒光里看见《飞鸟集》。读书悟道,是让李白的月光照亮ICU的深夜;灵魂觉醒,是教李清照的愁思温暖现代人的孤独。
我一生都在思考:人的生命力来自哪里?现在我慢慢明白了:生命力源于学习力!学习力源于读书力思考力和行动力!
因为人类百分之八十的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解决的答案。因为人类几千来遇到的根本问题就是三大类:与自然的矛盾,与他人和社会的矛盾,与自我内心的矛盾。只要地球与人存在,就免不了这三类矛盾存在。而人类文化史就是用书本记录下来的先人贤哲们解决这三类矛盾的历史经验!
此刻,我以作家的名义,向这些人类的先哲,向他们总结的经验,向世界读书日献上我生命的觉醒之悟。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我仔细查了资料,其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但是由西班牙因塞万提斯的生日,将方案转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1995年11月15日正式确定每年4月23日为“世界图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一一题记
渴望在文学上有所突破的读者与创作者,我一直把读书当作写作的源泉之一,要么是先知的一句哲理,要么是作品中的一个故事,或者是一段文字的韵味,或者是一部书的结构,都会开启我思想的天灵,激发我创作的冲动。
这些天,我一直沉溺于我特别定阅的巜世界文学》杂志的散文与小说里。我饥渴地在每一个文字中寻找,在每一个篇章里探觅。记忆的脑回里,一枚枚思想的光辉在时空的隧道里闪闪发光。我仿佛顿悟到了许多颠覆的认知,找到了重塑自我的灵魂再生器,所有灵魂的基因开始聚合重组密码。
面对一页又页的文字构成的文学密码,我忽然顿悟到:灵魂相通的人,总会在有灵魂的文字里相遇。
我对世界观察与感知能力的天际线跃然提升。
那是一种对根基的唤醒和摇撼。就象尼采肖像上那逼视的目光,有着令人不寒而栗的洞穿力一样。我在诘问的疑惑中,渐渐感觉到了一种沉睡生命的苏醒,感受到了生命板块在冰河里的冲撞与断裂,感受到了从远古奔涌而来的滚烫的热血,携着凄风冷厉的尖啸,骚狂地冲破了肉欲主宰而又精神苦涩的躯壳一一
尼采(巜悲剧的诞生》)、卢梭(巜忏悔录》)、梭罗(巜瓦尔登湖》)、劳伦斯(《查泰䒹夫人的情人》)。他们之所以词锋如炬,个性卓立,成为人类灵魂的引领者,正是他们的生命深处,与天地共呼吸,与宇宙同脉动,蛮荒莽莽,暴风骤雨,火山喷发,神性勃发一一而我似乎明白得晚了些一一
我似乎明白了,人是自然之子,天为父,地为母。大自然才是我们一切生命活力的源泉。是人类灵与肉不竭创造的动力之本。谁把生命内在的自然写得更透彻明晰,谁的作品就会被注入天地不朽的活力与自然芳香的气息。
我似乎明白,每一个生命,不仅如网络用户具有独立的lD,更具有上帝加密的DNA。这是生命的唯一性。不论男女,无论贫贱。这也是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生命的最原生的理由!
我似乎明白,人在人世的生存与成长,却似乎不得不必经身不由己的驯化之路一一各具天性的原生态落地人间后,在劫难逃,被不断地砍斫磨削,不断地被社会化,同质化。直至自身自觉或非自觉的参与其中,还自鸣得意,自鸣不凡。一个生命就这样被家庭、学校、社会齐心合力的锻造,脆弱的生命怎能不在重重淤阻中扭曲,变形和异化?在循规蹈矩,行将就木的窒息中,在适者生存,实用至上的贫瘠沙漠里,我们在哪里?我的灵魂在哪里?
这是艰难的辨识,甄别,哪些是自己生命原有的,哪些是被世俗强加的?哪些是我们自不自觉沾染的?这是残忍的自我手朮,这是剜骨剃髓的自我救赎一一
我茅塞顿开地懂得了,写什么,是一个灵魂问题。
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肉体的出生,一次是灵魂的觉醒。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场精神的修炼。
当我的魂魄落入山谷之溪,观日晷之影,享半月之阳,我的眼前便是一遍物欲横流,营营苟苟的世俗天地。当我的灵魂爬入高山之巅,与星空共舞,与河海交欢,那我的笔下便是世事洞明层峦翠峰的文字,人情炼达仙风道骨的文章。而怎么写,则是一个技术问题。需要工匠般的手艺累积,需要独立智慧的突破。这突破里便有独立思考与上天神赐的灵感。
我愈是沉醉于书本,我愈深切地感恩文学。
文学是什么?
大师们都说“文学是人学”
我最欣赏的回答是:
世事洞明明皆学问人,人情练达即文章!
我的理解是,
文学是影子一一世界万事万物的影子!
文学是镜子一一红尘众生灵魂的镜子!
在我们当下,网络直播狼烟滚滚,
唯利是图的商业写作泛滥成灾,文学到底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还是让我们回头穿越历史。
纵观人类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诞生迄今,一直是由二种人统治着:一是有故事的人,一是写故事的人!前者创造物质文明,后者创造精神文明。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更重要!因为没有写故事的人,前面的故事无法记录流传,人类文明就会断代!
这就是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这就是我们文学家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是文学与文学家的宿命与使命!
我深深知道,在如今没有什么不被贪欲的黑洞裹挟、吞噬的旋涡里,在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命生态环境交互恶化的雪崩里,我们必须比一百五十年前的梭罗更清醒,更孑然弃绝,更自我苛求,才有可能在沉霾压顶,物欲鼎沸的市声里,气定神闲地守住那颗与大地元气相通的初心!
只有这样的气定神闲,才有可能聆听到自然之母心底的细语,触摸到人类底层挣扎的心跳,使文学如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巜金蔷薇》中所说的那样:“恢复她那原始的处女般的清新”。
亲爱的同仁们:
此时,春风正翻动檐角铜铃,如同命运在翻阅我们的生命之书。愿今日相聚成为每个人创作年鉴里闪光的章节,愿我们走出明清园时,胸中自有万卷诗书,笔底可生千里江山!
最后,请允许我以一个虔诚的文学工作者的名义致敬:
敬人间文学不朽!
敬我们灵魂长青!
来源:蒋经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