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7日~19日,第五届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15届CSTAR/CRDC/CRCA年会在北京召开。领域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临床实践与学科最新进展发表演讲。
重磅新闻
2025年4月17日~19日,第五届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第15届CSTAR/CRDC/CRCA年会在北京召开。领域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临床实践与学科最新进展发表演讲。
痛风诊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疾病议题。4月19日,在领域专家们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暨《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项目正式启动,为推动我国痛风诊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帅宗文教授
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帅宗文教授的主持下,本次启动会正式拉开帷幕。会议伊始,由《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暨《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项目的牵头专家,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曾小峰教授致开场辞。
北京协和医院 曾小峰教授
曾教授首先表示,我国痛风患者目前已达1600万例以上,患者人群庞大。在“健康中国2030”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战略目标引导下,痛风患者的优化管理是不可避免的重要议题,需要引起全民高度重视。《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项目的启动可以从医患双方去探寻疾病现状与未满足需求,明确痛风管理优化的探索目标;而时隔10年的《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的更新将进一步为临床规范化诊疗提供重要参考,两者协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曾教授的发言为整场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基调,也为后续项目工作的展开指明了方向。
凝聚智慧,洞察痛风管理现状与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 周爽教授
随后,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周爽教授对《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与《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的方案规划进行了详细介绍。
周教授首先强调,痛风是全球性疾病,我国痛风的疾病负担尤其严重,患病率约为0.86%~2.20%,且患者呈逐步年轻化趋势。痛风与高尿酸血症存在紧密联系,可引起尿酸性肾病、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随着新的更敏感、更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界限渐趋模糊。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管理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期,甚至是终生的病情监测与管理。
然而目前我国痛风管理仍存在血尿酸达标率低(血尿酸达标诊次占比仅为7.01%,远低于全球的34%),疼痛控制不佳(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3分占比约40%)的难题,距离“临床治愈(目前国际公认的痛风临床治愈的标准为:平均血尿酸值≤360 μmol/L为治疗达标,痛风症状消失+关节超声“双轨征”消失)”仍有差距。周教授表示,多重因素导致血尿酸及疼痛控制难以达标,包括血尿酸波动诱发性痛风、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以及存在难治性痛风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痛风患者大多存在合并疾病,面临着抗炎治疗药物选择的困境,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因此亟需洞察中国痛风诊疗现状,了解医生和患者的未满足需求,以便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背景,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主办,曾小峰教授牵头以及多领域临床专家共同参与的《中国诊治发展报告2025》项目应运而生。项目在依托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资源的基础上,拟通过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和肾内科等多科室的专家定性访谈、医生定量调研和患者横断面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形成报告进行发布。
随后,周爽教授对《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的简版大纲和项目执行规划进行了初步介绍。周教授指出,本次报告将围绕“中国痛风概述、研究方法、中国痛风诊疗现状分析、中国痛风患者诊疗体验与需求分析、中国痛风诊疗面临的挑战与改进建议以及未来展望”六个章节进行展开,内容涵盖痛风的全流程管理。报告预计将于今年7月份讨论定稿,并于8月份正式发布。
与时俱进,再立临床诊疗指导规范
在详细介绍完《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项目规划后,周爽教授紧接着对《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的更新背景与计划进行了分享。周教授首先强调了2016年由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牵头、联合多学科专家制定的首部《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带来的里程碑式意义。
同时,周教授也指出,十年荏苒,随着医学研究的快速进展,痛风诊疗领域在发病机制、新型药物、精准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因此为适应学科发展需求,通过整合最新循证证据,对当前指南进行全面更新的工作迫在眉睫。
《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项目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NCRC-DID)牵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风湿免疫康复专业委员会以及北京整合医学会联合主办。计划邀请风湿免疫科、肾内科及内分泌科等多学科领域100余位专家参与项目,为痛风的诊疗提供多学科一体化管理路径。
周教授表示,新版指南将聚焦近10年的治疗新进展,包括炎症通路新发现(NLRP3炎症小体在痛风急性发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IL-1β仍是关键靶点)、降尿酸药物及急性发作治疗药物新选择、治疗达标及重视共病管理的治疗新理念等进行更新。
扬帆起航,开启痛风诊疗全新征程
航天中心医院 刘坚教授
仁心共济谋良策,勠力同心绘新篇。在航天中心医院刘坚教授的主持下,参会专家共同观看了项目启动视频,随后曾小峰教授与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李梦涛教授、田新平教授、王迁教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杨程德教授,来自山东省立医院的孙红胜教授,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段新旺教授,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徐健教授,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罗卉教授以及金赛药业成人内分泌事业部负责人姜东铭先生共同完成了项目启动仪式,这标志着我国痛风诊疗即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项目启动仪式合影
结 语
以科学为笔,以仁心为墨。《中国痛风诊治发展报告2025》暨《中国痛风诊治指南2025》项目的正式启动,不仅是对痛风诊疗领域的积极探索,更是对人类健康事业的有力担当。从疾病现状明晰到个体化诊疗实施,从多学科协作的推进到患者全面管理的完善,每一个议题都为痛风诊疗勾勒出清晰的蓝图。期待未来两份指导文件的正式发布,为痛风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智慧引领中国痛风诊疗事业更上一层楼!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