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4.19)上午,全球首个“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近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同场竞技。全程21公里的赛道,机器人不仅要爬坡、过坎、拐14个弯,还有轨道障碍需要跨越,可谓高难度竞技!而在美轮美奂的泡桐大道上,机器人和人共同奔
今天(4.19)上午,全球首个“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鸣枪起跑,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近20支人形机器人赛队同场竞技。全程21公里的赛道,机器人不仅要爬坡、过坎、拐14个弯,还有轨道障碍需要跨越,可谓高难度竞技!而在美轮美奂的泡桐大道上,机器人和人共同奔跑,这样的画面不仅赏心悦目,更让人感觉振奋与震撼,这场面简直比科幻大片还带劲!
这些钢铁侠们也确实不一般!清华通班的"夸父"带着AI算法稳定续航,钛虎队的T170用超高扭矩秀肌肉,最绝的是旋风小子队的N2,每秒3.5米的速度可能比很多普通人的冲刺还快,直接刷新人类认知!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技术突破:天工Ultra的关节导热技术让机器人不再"发烧",钢宝队的幻幻用石墨烯散热撑起4.5小时超长待机,北职大的"小巨人"在极端环境里稳如泰山。这些黑科技可不是花架子,未来救灾现场、危险作业区、甚至您家客厅,都可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要说最暖心的还属"巴音布鲁克队永远的王",专门为养老陪护设计的低速移动机器人,这不就是现实版《超能陆战队》的暖心大白吗?当青心Orca I用大语言模型边跑边和你谈笑风生,轩辕机器人扛着57公斤的重载稳步前行,这场马拉松早已超越了竞技本身,变成了中国智造的硬核阅兵式!
当人形机器人跨过起点开始奔跑,跨越终点完成撞线,这场“跨界”赛事不仅是科技的胜利,更带给我们三重震撼:运动场上,是钢铁之躯与血肉之躯的并驾齐驱;实验室里,是算法与仿生学的深度交融;产业赛道上,是北京引领的具身智能革命蓄势待发。
其实,机器人在赛道上的每个脚印,都刻着中国科研人的执着。从轻量化设计到抗干扰控制,从生物力学仿生到情绪交互系统,这些突破正在将"不可能"变为"在路上"。正如赛事中那些摔倒又爬起来的机器人,中国智造也在无数次跌倒与爬起中,淬炼出惊艳世界的硬实力。
而北京作为创新策源地,更让"具身智能"从概念走向应用场景,书写新的产业传奇。未来,这些赛场上的技术突破,将化身救灾先锋、工厂能手、居家伴侣,真正让科技走进生活。
所以,这场比赛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中国科技的真实模样——没有空中楼阁的幻想,只有脚踏实地的突破。当科技创新遇上体育精神,当硬核研发碰撞人文关怀,我们不仅能跑赢21公里的赛道,更能领跑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路还很长,但至少今天我们已经迈出扎实的一步。也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些能跑马拉松的小可爱们,带我们奔向一个更温暖的智能时代。
北京交通广播 刘甜甜、赵明聪、毛嘉惠、孙媛、王琛琛、赵阳东
编辑:盖盖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