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就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谷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19 20:19 2

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18日(周五)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谷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4月18日(周五)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谷雨)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

本周日将迎来谷雨节气,“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谷雨时节,气温显著回升,降雨量增加,有利于谷类作物的播种和生长。温暖的气候也适宜开展户外活动,但需要提醒大家,运动锻炼应适度,要量力而行,注意预防运动损伤。

今年4月15日到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重点围绕肿瘤防治、健康体重管理、科学运动等问题,请各位专家共同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薛奇先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李杰先生;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先生;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王健全先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李子禹先生。

下面,进入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请提问前,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请举手提问。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谷雨节气以“雨生百谷”为特点,这个时候气温波动较大,请问如何理解春捂有度这个养生特点?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和脾胃虚弱人群,应该注意什么?谢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李杰

谢谢您的提问。确实,“春捂有度”是指气温波动比较大的春天,一方面我们要适度保暖,防止寒邪的入侵,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捂得过度引起“春火”。尤其是两类患者,一是呼吸道疾病患者,防止冷空气和湿冷的刺激引起气管的痉挛,引起咳嗽。因此我们要注意日常保暖,比如说颈部大椎穴、胸部膻中穴。另外,对于敏感人群也要戴口罩防止冷空气的刺激。同时在饮食上,呼吸道疾病患者我们建议可以服用一些润肺化痰的食材,比如像百合、雪梨这样的食材。同时,也忌食过寒的食物,比如冷饮,会引起我们支气管的痉挛。脾胃虚弱的患者,可能脾胃功能不佳,可能导致一些相应的症状,比如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这时候注意腹部、胸部保暖之外,还要注意相应穿高腰的衣物进行保护。同时,对脾胃虚弱的患者来说,也可以服用一些中药健脾的药物,比如茯苓山药粥,忌冷的食物。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请问肺癌的早期筛查手段有哪些?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检查吗?年轻人是否需要做筛查?出现什么症状需要做CT?谢谢。

这是好几个问题,请薛主任回答。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薛奇

谢谢您的提问。肺癌早期筛查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目前看,早期肺癌筛查最主要的手段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对于我们普通群众来说,如果有胸部疾病的症状,比如说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气短、持续性发热等等,我们需要做胸部CT。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说我们有长期的吸烟者,有石棉、氡气、焦油等等有害物质的长时间接触的人,还有肺癌的家族史,这些作为高危人群也要定期做CT检查。

目前看,肺癌总体上看是一种老年人的疾病,我们更加关注50岁以上的中老年。对于年轻人,没有这种高危因素,不常规推荐CT检查。如果CT检查出现了异常,大家也不要过度焦虑,可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诊治。

恰逢本周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们主旨是“科学防癌健康生活”。本周也有很多医院有义诊活动和健康宣传活动,有需要的群众可以关注我们的信息,到现场去了解咨询。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年来,春季水痘、风疹、麻疹的发病率是否有变化?今年这些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如何?哪些人群是高危群体?还有学校和家庭应该重点落实哪些预防措施?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安志杰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们国家的麻疹和风疹是一直处于低水平流行,今年春季,麻疹的病例数在个别地区有所增加,但总体上麻疹流行水平保持在百万分之一以下的低水平流行。但还是提醒公众要做好防护措施。水痘目前不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通过各省自主报告的病例数看,近年来水痘流行有下降的趋势,今年春季水痘报告病例数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三种疾病都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是普遍易感的,主要发病人群是婴幼儿、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但是如果既往没有感染过也没有接种过疫苗的成人,也会感染或者发病。这三种疾病都是有有效的预防和防控措施的传染病,所以建议适龄儿童接种全程的麻腮风疫苗和水痘疫苗。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在幼儿园和学校需要落实预防措施,加强晨午检制度,家长和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健康状况是否有变化,如果出现发热或者出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如果确定诊断是上述这些传染性疾病,要及时居家治疗,避免和周围的易感人群密切接触。同时学校也需要加强宿舍和教室场所的通风和消毒,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谢谢。

央广网记者

经过近些年的科普,运动有益健康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同时“运动损伤”也会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所以我想问我们应该如何科学运动,避免运动损伤?谢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
王健全

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随着运动有益健康理念的普及,参加运动人数不断增加,篮球、冰雪运动等造成的损伤患者数量增加明显。这些运动损伤往往是由于在运动中没有遵循“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运动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活动,注意运动场地和环境因素。尤其是到陌生环境参加运动要先熟悉环境,在光线比较有利的时候进行运动,同时注意要有合适的装备,如果从事比较有技术性的运动,要佩戴合适的护具。

其次,运动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原则,不要贪多,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更不要在运动当中突然增加难度,比如有些人中级道滑的还不是很好,就突然滑高级道,这种情况特别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最后,运动后要做好牵拉运动,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肌肉和关节,同时也要注意休息。运动是为了健康,要循序渐进,安全适度,从而真正促进健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消化系统肿瘤的高风险人群有哪些?如何做到早筛早查?谢谢。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李子禹

谢谢你的问题,我们以胃癌为例,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相关病史等。大于45岁的人群胃癌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比女性要高。另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腌制食品摄入过多、水果蔬菜摄入比较少,这些生活饮食习惯也属于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等,这些人群也属于高风险人群。

我们依据这些胃癌发病的高风险因素,以及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结果,来确定我们国家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大于45岁,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项,就可以定义为需要接受胃癌筛查的(风险)人群。

一是居住在胃癌高发区域,二是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三是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以及接受过胃部手术的残胃状态、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一些癌前疾病。四是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五是合并其他一些高风险因素,刚才也提到了,比如长期的高盐、腌制饮食(习惯)、吸烟、重度饮酒等。

如果说你符合以上这些胃癌筛查人群标准的话,我们建议接受胃镜筛查,通常是5年一次,如果还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一些癌前疾病的话,检查的时间就要缩短,每1到2年复查一次胃镜比较合适。谢谢。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发病中位居首位,请问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降低肺癌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积极预防,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

首先,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均衡饮食,尽量多食用像水果、蔬菜、谷物等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的食品;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有规律、能够坚持下去的这种运动,我们一般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其中包括我们常见的一些慢跑、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等,通过这些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肺部功能,提高我们的抵抗力,降低患癌的风险。

还有,重点要提到的是,大家都知道吸烟是肺癌的重要患病因素,所以我们建议要尽早戒烟,远离二手烟。

第二,我们要坚持体检,也就是检查,尽量做到“四早”,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我们提高包括肺癌在内这种恶性肿瘤生存率的关键。在肺癌的高危人群中,我们建议要重视防癌体检,尽早主动去筛查。

50岁到74岁的群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们建议要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这种高危人群的情形包括长期吸烟或者有被动吸烟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还有石棉、氡气、煤烟、油漆这种有害物质长期的环境暴露者;还有家族有直系亲属患有肺癌的,这些人群要做胸部CT的检查。

如果体检正常,我们定期体检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异常的,应向肿瘤专科的医生进行咨询。

第三,规范化治疗。我们知道,肺癌是有很多不同病理类型的,比如腺癌、鳞癌、小细胞、大细胞等等类型,如果我们确诊为肺癌,建议在医院进行进一步评估检查,规范化的治疗,通过规范化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近来,随着我们规范化治疗的广泛开展和推广,肺癌呈现慢性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也希望患者和家属能够用积极心态积极去面对。谢谢大家。

中国网记者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请问对于术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中医在饮食调养和运动康复方面有哪些建议?

谢谢您的提问。春天确实是阳气升发的季节,也是调养身体、恢复元气的一个重要的时节。对肿瘤患者来讲,术后更多是要进行器官功能的保护。所以针对这方面,重点是要开展护脾胃、养心肺、调肝气。

护脾胃,大家知道,肿瘤术后是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宜服用一些温和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百合莲子粥、山药,来健脾、补中益气。另外忌食生冷、油炸、辛辣、不容易消化的食品,包括“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盐的。

二是养心肺:中医讲,肺主气,心主血,两者相互结合,可以共同维护气血运行。春季阳气升发,动能生阳,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定的运动,遵循“形劳而不倦”的原则,比如太极拳、八段锦 这种传统的导引术,每周可以做3-5次,每次2-3遍,微微出汗为宜,这样可以提升心肺功能。

三是调肝气。人们在春天的情绪是容易起伏的,肝气郁结就会影响到术后康复。因此,我们可以口服一些花茶,比如说玫瑰花茶,常晒太阳,与人多交流,可以缓解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就是规律作息,子时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时候是肝胆经所主,如果这时候熬夜,肝脏功能就得不到相应的恢复,解毒、修复功能就得不到很好修复,会影响到第二天体力、精力的恢复。当然,具有明显失眠、情绪低落,可以口服相应中药进行治疗。

总之,预防胜于治疗,从日常做起更加关键,春季贵在“顺时养生、扶正祛邪”,饮食、运动、情志并重,让我们的身体在春风中慢慢回暖、康复向好。谢谢。

中新社记者

有些人在体检的时候会发现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升高了,就会非常担心,请问哪些肿瘤标志物是和消化系统肿瘤相关?如果数值升高了,说明什么?又该如何处理?谢谢。

谢谢您的问题。体检报告中,消化系统常见的一些肿瘤标志物比如说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72-4、CA125等,这些标志物的升高对于疾病的筛查和肿瘤疾病的监控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大多数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是不高的,换句话说,得了肿瘤了,这些肿瘤标志物不一定会升高,没得肿瘤的情况下,有时候标志物也可能是升高的。我们通常是用肿瘤标志物作为筛查的辅助提示,但是不能依靠它来确诊肿瘤。

我每次出门诊的时候,几乎都会遇到这种体检的患者,(因为)肿瘤标志物升高来看诊。如果你没有其他的不适,其他的检查都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如果你的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上限数倍,定期复查持续升高的话,确实应该提高警惕,这时候建议去找专业医生,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调整你的生活习惯后复查或者安排进一步检查。谢谢。

江苏广电荔枝新闻记者

很多人认为运动量越大、运动强度越高,可能运动效果越好,请问这种观点是不是正确的?另外出现哪些情况就说明运动过量了呢?运动是否也需要“对症下药”?谢谢。

现在有很多人运动量越来越大,有人坚持每天走2万步,也有1天跑一百多公里的情况。研究显示运动过量不仅没有益处反而是有害的,运动能力不代表健康。如果出现心慌、心悸、大汗淋漓、肌肉疲劳等情况,就说明运动量已经比较大,对身体可能造成损伤,就要停止或者减少运动量。运动当中一定要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来适当调整运动强度,适度运动才是科学的。普通健康人每周3到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慢跑、骑车等,或者1-2小时的高强度运动和2次力量训练就足够了。

此外,要根据人群不同,进行“对症下药”,比如脂肪肝人群,建议首选是有氧+核心训练,比如做划船机和平板支撑。糖尿病人群建议饮食后1小时血糖比较高的时候进行运动,推荐中等强度运动,40分钟到1小时为宜。对于老年人群,运动前要进行很好的评估,比如骨质疏松、心脏情况等,防止运动中出现跌倒骨折或者心血管意外等。

总而言之,运动贵在适度,不要盲目追求越多越好,留出时间休息和恢复,才能让锻炼真正可持续。谢谢。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老一辈常说“出过疹子不用怕”,小时候我们得过风疹、麻疹或者水痘的话,就不会再复发了,请问这样一些老经验是否靠谱呢?我们是不是还需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以后是不是能够形成终身免疫呢?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
安志杰

谢谢你的提问。老一辈的这些经验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像麻疹、风疹、水痘这类疾病,感染之后还是可以获得非常持久的免疫力,基本上不会再次感染发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都可能以发热和出疹症状为主,所以小时候如果得过一些发热出疹性疾病,未被临床医生或者医院诊断的,可能难以确定到底是不是水痘、风疹、麻疹等疾病。目前我们使用的麻腮风疫苗,是联合疫苗,即便确定得过麻疹或者风疹,通过接种疫苗还可以预防另外几种传染病。所以,接种疫苗还是非常必要的。全程接种麻疹和风疹成分的疫苗,或者水痘疫苗后,一般都会产生长期的预防疾病的效果,即便是极个别人因为免疫失败再感染,一般症状也比较轻,接种疫苗的获益还是远远高于因为罹患上述疾病对健康造成的危害。谢谢。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有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肺结节会很担心甚至是恐慌,请问肺结节与肺癌是什么关系?哪些肺结节需要切除呢?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也是许多人特别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先解释一下,肺结节本身是一个影像学上的概念,是指我们胸部CT发现有小于3厘米的CT影像上表现为密度增高灶的阴影。而肺癌是个疾病的名称,是病理学证实的发生于肺部的恶性肿瘤。如果我们从CT上发现一个肺结节,它有可能是良性的,也有可能是恶性的。良性的可以是炎症,或者是良性肿瘤。我们普通人体检发现的肺部结节,大多数情况是良性结节,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恶性结节。

所以,如果发现了肺结节,我们不要过于恐慌,可以尽快到医院去进行进一步诊治。原则上讲,如果诊断了是恶性肺部结节,或者高度可疑的肺部恶性结节,在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应该手术切除。如果考虑是良性结节,通常不需要外科治疗。通常情况下,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者长期的随诊观察即可。

最后还想说一句,“发现肺结节莫紧张,科学防治护健康”。谢谢。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记者

王主任,不少人有过在运动中受伤的经历,比如崴脚、扭腰、戳伤、擦伤等,发生常见运动损伤时,我们应该如何应急处理?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或受伤在所难免,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首先要自我评估一下。如果受伤瞬间听到响声,感受到关节错动,或受伤后肢体有变形以及剧烈疼痛、迅速肿胀,一般来说可能存在关节脱位、韧带断裂或骨折,这种情况下要禁止活动,及时就医。

如果损伤较轻,也建议停止运动,出现肿胀可以加压包扎,如果有绷带可以用绷带,如果没有可以用衣物把肿的地方给缠绕裹一下;休息的时候,把肢体要抬高,高于心脏的位置,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如果怀疑有骨折,可以用夹板来保护一下。

不同的损伤部位处理原则可能稍有差别,如果关节扭伤,就按上述原则处理;如果腰部损伤,要注意保护,用护具尤其腰围来保护,促进恢复;如果有擦伤、出血等,一定要清理干净,要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总之,受伤以后,尽量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来进行判断。谢谢。

极目新闻记者

有些人认为易胖体质是湿气重,胖是湿气重造成的,减肥第一要义是祛湿,是这样吗?对于健康体重管理,中医有什么建议?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肥胖的原因其实还是挺复杂的,它会涉及体质、代谢、饮食、情志等多个因素,因此是否祛湿要根据体质来定,盲目祛湿可能会损伤人的正气,影响代谢。因此,健康体重管理,我们建议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是体质为本。对于不同体质进行调理,比如湿热型,特点是口干口苦,皮肤易长痤疮,小便黄、大便黏腻,舌苔黄腻,我们可以考虑用这种健脾利湿、清热利湿的食材,比如说冬瓜、赤小豆之类的药膳。脾胃虚寒的,可以考虑应用艾灸来增强阳气。

第二是饮食有节。饮食要注意结构和顺序,肉类和蔬菜类要进行搭配,忌生冷、油腻的,推荐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萝卜、青菜这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及苹果、樱桃等平性或者温性的水果。

第三是动静结合。除了饮食调理之外,运动也是重要的方法,中医功法锻炼可以发挥健脾化湿、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比如八段锦,大家应用比较多,其中有一式叫“调理脾胃须单举”,脾主四肢,四肢活动又会促进脾胃运化,让湿气排出。另外,还可以通过循经的拍打和揉按一些特殊的穴位,比如足三里、三阴交,这两个穴位都对我们脾胃调理有重要作用。

因此,健康体重管理应该是以“长期稳定”为目标,并不是短期速效,尤其是不能采用极端的减肥法,比如服用泻药,既不长久,也容易反弹。中医倡导“因人而异”,根据脏腑功能进行相应调整,从“小切口”来进行体重管理,从而推进慢性病防控这个“大工程”。谢谢。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请问对于癌症患者日常营养支持有什么建议?谢谢。

谢谢您的问题。癌症患者营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要避免营养不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减少不良反应,使疗效和生活质量能得以保证。在日常饮食当中,要注意热量充足,适当增加一些优质蛋白的摄入,同时还要保证营养均衡的原则,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对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的癌症患者,还要兼顾到一些相关(合并疾病)的饮食要求。

癌症患者平时的饮食管理还要注重个体化,比如说消化道肿瘤,常常会对胃肠功能有影响。对于一些胃肠功能较弱的病人,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对于一些吞咽有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将食物加工成半流质或者流质饮食;对于摄入(量)受限的病人,可以尽量选用高蛋白、高能量密度的食物,来提高饮食的效率。如果是经口饮食不足,达不到基本的(能量)需求,要尽快启动肠内或者肠外营养进行支持,一定不要干耗着。谢谢。

谢谢李子禹主任。如果没有其他更多问题的话,我们今天的现场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接下来是我们的例行健康提示环节。

目前,网络上流传着不少关于癌症患者的“饮食”谣言,比如声称某些食物可以抗癌、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以及吃补品可以治疗肿瘤等等,这些观点往往夸大其词、以偏概全、缺乏科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您,癌症患者应该遵医嘱规范治疗,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提高身体抵抗力。日常生活中,如果大家发现健康谣言或者比较明显的错误信息,可以登录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官网“辟谣平台”进行举报或者查证。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聚焦谷雨时令节气的健康知识,请各位专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答。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时令节气与健康”举办系列发布会,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来源:健康八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