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联合发文 金融护航体育产业再升级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9 19:27 2

摘要: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从赞助马拉松到构建多层次金融产品体系,银行在支持体育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体育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契合体育产业发展需求的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持续丰富体育领域金融资源供给,全面提升金融支持体育产业的能力与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体育产业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用品制造、俱乐部和赛事运营以及相关服务消费等多个领域,融资需求相应包括长期基建融资、企业投资及供应链融资、消费金融等,这就需要银行创新差异化的银行信贷产品。

体育产业融资难在哪儿?

《意见》从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组织实施保障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

分析指出,《意见》将有效破解体育产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体育企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资产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用评级低,导致银行不愿提供信用贷款。此外,体育企业普遍存在抵押难、担保难问题,无形资产多、可质押资产不足,缺乏稳定现金流,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健全,造成投融资渠道不畅。

邵科举例指出,体育产业的无形资产占比高,评估难度大。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肖像权、体育品牌等无形资产对于体育产业重要性较高,但价值评估相对困难,缺乏统一、权威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质押融资的难度较大;另外,独特的市场风险较高,体育产业中小微企业较多,且发展受到一些独特风险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需求变化、赛事成绩、运动员伤病、政策调整等,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授信流程提出较大挑战。

在王鹏看来,金融机构可以从多方面助力体育产业,比如在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方面,积极支持体育领域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冰雪运动场地、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力度;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聚焦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多层次、综合性金融支持;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持续加大对体育消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丰富适应全生命周期体育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推广数字人民币在体育消费领域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派发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券。

构建多层次金融产品体系

《2024年体育消费报告》显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消费人群来看,体育消费者年龄层次覆盖更全,女性消费增速超过男性。此外,体育产业是世界公认的“幸福产业”,体育消费人群的显著增长、人均体育消费金额的持续提高,体育消费市场规模的稳步扩大,折射的是中国消费者总体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品质的升级。

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邵科强调,银行应提升首贷、信用贷、随借随还等产品服务质量,同时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资本市场方面,可支持体育企业发行债券、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在消费金融领域,应面向赛事观赛、健身服务、体育旅游等打造定制化产品。

“在畅通金融机构和体育企业信息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可以加强部门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强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协同配合,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体育产业信息数据共享。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提高金融机构和体育企业对政策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促进双方的有效对接和合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说。

袁帅认为,金融机构助力体育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支持体育企业通过多种债务融资品种进行信用融资;同时,还可以构建高效的股权融资模式,支持体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融资发展,鼓励私募股权机构对体育产业加大投入。

在邵科看来,金融机构应加大创新力度,助力体育产业发展。第一,创新差异化的银行信贷产品。提升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循环贷等信贷产品质效,支持体育产业中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完善授信审批流程,以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肖像权、体育品牌等作为抵押物,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第二,拓展资本市场产品和服务。支持优质的体育企业发行公司债券进行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融资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行专项金融债拓宽融资渠道。第三,加快消费金融业务发展。针对体育赛事、健身服务、体育旅游等消费场景打造专属的消费金融产品,开发适应全生命周期体育消费新业态的金融产品体系。

来源:贝果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