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湖北丫头,3个月闪婚神秘大佬,做出60亿独角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19 20:13 2

摘要:没想到两个人仅三个月就闪婚了,之后餐饮大佬借势入局,彭心用十年时间把奈雪的茶从无人问津的小店,做成估值60亿的新茶饮独角兽。

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

都说创业像赌博,可湖北妹子彭心直接把“赌”字刻进人生——25岁辞去年薪50万的工作卖奶茶。

和一众创业的人一样,彭心的创业前期也被碰的头破血流,直到她遇到了相亲对象赵林。

没想到两个人仅三个月就闪婚了,之后餐饮大佬借势入局,彭心用十年时间把奈雪的茶从无人问津的小店,做成估值60亿的新茶饮独角兽。

有人说彭心的成功都是因为他的闪婚丈夫,但真实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2013年,25岁的彭心却做了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从年薪50万的IT公司品牌总监职位裸辞,要开一家“茶饮+烘焙”的复合店。

没开过一天实体店的她,带着连夜写的商业计划书跑遍福田、南山的商圈,换来的却是招商经理的冷笑。

创业前四个月,彭心没拿到一分投资,银行卡余额从六位数跌到四位数。为了省钱,她租住在西乡城中村,接到母亲电话时还要强装镇定

夜里对着电脑屏幕上的计划书,她无数次问自己:是不是真的疯了?转机出现在一场朋友组的相亲局。

介绍人说对方是餐饮行业“资深人士”,彭心抱着“多认识个朋友”的心态赴约,却没想到对面的赵林直接甩出王炸:“你想开店?我可以帮你,但有个条件——做我女朋友。”

换作普通女孩,面对这种“交易式求婚”或许会愤怒离场,但彭心却在心里快速算账:赵林的资源,正是她敲开餐饮大门的钥匙。

从第一次见面到领证,短短90天,两人完成了从陌生人到夫妻、从恋人到合伙人的双重转变。

2015年5月,第一家奈雪的茶在深圳海岸城开业,彭心把IT圈的用户思维用到极致:观察到年轻人嫌欧式面包太硬,就改良出“软欧包”,菠萝蜜、芋泥等中式馅料成了爆款。

她发现女生喜欢在朋友圈晒打卡照,就把门店装修成ins风,落地玻璃窗、金属吊灯、大理石吧台,每处角落都成了“拍照点”。

最绝的是她首创的“茶饮+烘焙”组合,一杯芝士奶盖茶配一个软欧包,定价50元左右,精准击中白领阶层“轻奢下午茶”的需求。

开业第一个月,门店日均排队3小时,周末甚至要等200号,同行看不懂:奶茶店卖面包,这不伦不类的组合怎么就火了?”

彭心却清楚,自己卖的不是产品,是“第三空间”——让年轻人愿意为环境和体验买单,这才是中高端茶饮的破局点。

2018年,天图投资以60亿估值领投奈雪A+轮融资,这笔当时新茶饮行业最大规模的融资,彻底拉开彭心“疯狂扩张”的序幕。

别人拿了钱忙着加盟赚快钱,她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做高端品牌,必须直营!”一家门店的装修成本高达300万。

光吧台的大理石台面就从意大利空运,团队劝她节省成本,她拍板,用户走进门店的第一秒,就决定了会不会再来第二次。

到2023年,奈雪门店突破1500家,覆盖北上广深等111个城市,就连奶茶竞争最激烈的长沙,也能看到奈雪与茶颜悦色隔街对垒。

彭心的扩张逻辑很“反常识”:别人盯着下沉市场跑马圈地,她偏要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砸钱——上海陆家嘴店开在IFC国金中心。

租金一平每天20元,相当于一杯奶茶的利润有1/3要交给房东。“但这里每天有10万白领路过,品牌曝光比租金更值钱。”

2020年疫情期间,当同行忙着关店时,她反而推出“奈雪茶院”概念店,在店里搭起中式凉亭,让顾客体验手冲茶、冷泡茶,甚至举办“茶会雅集”。

投资人觉得她太理想化:疫情期间搞高端体验店,找死吗?结果开业三个月,茶院单店月营收突破200万,成了年轻人晒朋友圈的“文化打卡地”。

2021年6月,奈雪的茶以“新茶饮第一股”身份登陆港交所,却遭遇“上市即破发”的尴尬——开盘价18.86港元,较发行价暴跌13.54%,首日市值蒸发50亿。

招股书里“2018-2020年累计亏损1.36亿“的数字,成了外界攻击的靶子:“靠营销堆起来的网红店,根本不赚钱!”

“日式装修、日式名字,伪文化包装迟早翻车!”甚至有投资人在股吧留言:“夫妻店模式,注定走不远。”

面对这些,彭心的反击从“自我开刀”开始,她带着团队用30天跑遍50个城市,光是2022年上半年,奈雪一口气关闭170家低效门店,相当于每天关掉近1家店。

加盟商闹到总部,她亲自接待:如果不壮士断腕,整个品牌都会死,省下的资金,她全部砸向供应链。

在广东建5000㎡中央厨房,实现70%的原料标准化生产;投资福建茶园建立直采基地,把铁观音、龙井的采购成本降低35%。

2023年双11,奈雪直播间3分钟卖掉10万盒茶礼盒,线上零售营收同比暴增120%,彻底打破“只能靠门店赚钱”的质疑。

面对“伪日式文化”的批评,彭心做了个大胆决定:把深圳万象城旗舰店改造成“奈雪茶院”。

她带着设计师泡在故宫半个月,从《千里江山图》提取青绿色调,用竹编屏风、榫卯结构替代日式原木风,连茶杯都换成景德镇手绘青瓷。

开业当天,门店中央设了个炒茶台,师傅现场炒制凤凰单丛,茶香飘满整层商场,顾客可以自己选茶叶、调甜度,甚至穿上汉服体验宋代点茶。​

这波“去日化”操作被同行视为“自杀式改革”,但彭心算的是长期账:“年轻人不是排斥文化,是排斥生硬的标签。

中国茶文化这么博大精深,为什么不能做成时尚?”她同步推出“二十四节气茶”,清明前采的龙井配青团,霜降时的桂花乌龙配柿饼,把传统节气变成产品营销的切入点。

数据证明她赌对了——改造后的门店客单价提升35%,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00万篇,00后开始在评论区写:“原来喝茶比喝咖啡更酷。”​

上市后被诟病的“家族式管理”,彭心也没回避,她做了两个让行业震惊的决定。

一是花200万年薪从星巴克挖来区域运营总监,把门店管理权彻底交给职业经理人,自己退居幕后当“产品经理”,二是让老公赵林不再参与日常管理,专门盯着供应链。

2023年财报出炉,奈雪首次实现盈利1322万元,毛利率从2021年的54.9%涨到63.7%。

更让同行震撼的是,她在年报里写下“未来3年开2000家茶院”的目标,把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当喜茶忙着降价促销时,奈雪的高端产品线“奈雪pro”已经开进北京国贸写字楼,卖起38元一杯的手冲单丛茶,门口照样排起长队。

结语

彭心的创业史,与其说是“闪婚逆袭”,不如说是一场精准的商业豪赌——用婚姻绑定资源,用创新颠覆品类,用资本加速裂变。

当其他创业者还在纠结“该不该冒险”时,她早已把“疯狂”变成了方法论:在质疑声中敢于自我颠覆,在扩张时守住品质底线,在资本热潮里保持清醒判断。​

如今的奈雪,估值60亿只是起点,彭心的终极目标,是让“中国茶”像星巴克一样走向世界。

这样的“疯狂”,何尝不是一种顶级的商业智慧?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