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亿的代价,公司的大灾难就是CEO想做“好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19 22:58 1

摘要:车坛无数创业者都梦想打造一款"爆款神车",但鲜有人意识到,真正能带领公司从黑暗中突围的,往往不是那台梦幻座驾,而是驾驶者本身的"底盘调校"。

车坛无数创业者都梦想打造一款"爆款神车",但鲜有人意识到,真正能带领公司从黑暗中突围的,往往不是那台梦幻座驾,而是驾驶者本身的"底盘调校"。

今天,我们来聊聊何小鹏这台"人形座驾"的性能升级之路——从四驱变前驱,再到霸气的后驱甩尾,这位曾自称"老实人"的互联网大佬完成了一次让整个车圈侧目的驾驶模式切换。

2022年那场G9发布会的"翻车现场",简直堪比一辆高速行驶的豪华SUV突然爆胎——媒体朋友直接站起来怒喷管理层:"你们疯了吗?

"当时的小鹏汽车,犹如一台发动机轰鸣却挂错了档的跑车,明明搭载着强劲动力系统,却因为传动系统故障,只能眼睁睁看着竞品呼啸而过。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何小鹏那台"驾驶辅助系统"出了故障—他把方向盘交给了所谓的"总裁办",自己却只想当个"高级乘客"。如雷军所言:"我觉得小鹏汽车最大的问题在你,因为你只想做董事长,不想做CEO。"

这不禁让我想问:当CEO想当"好人"时,公司的"底盘"还稳得住吗?随着何小鹏的觉醒,李斌这位汽车圈的"最后一个老好人",又该如何避免同样的坑洼路段?

一、外观设计与内饰品质:从"集体决策"到"铁血改装"

如果把一家公司比作一辆车,那么CEO就是整车的设计师。何小鹏最初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民主商量版"——由四个人组成的"总裁办"共同决策,连G9的配置表都是在他不太支持的情况下通过的。

你能想象吗?

一台SUV的外观由四个不同风格的设计师共同决定,结果就是——四不像

当年的G9就是如此,多种选配方案复杂到销售都难以记清,最低配竟然连最基础的辅助驾驶都没有,还敢要价31万!

这台车的"外观设计"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G9发布会后,何小鹏彻底改变了公司的"外观设计"——直接干掉了"总裁办",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但这还不够,他还引入了有着"车圈铁娘子"之称的王凤英担任总裁,为公司注入了强硬的"肌肉线条"。

王凤英的加入,就像给一台外观圆滑的家用车装上了赛车级别的空气动力学套件。

她一上来就直言公司的"钢有问题",让何小鹏直接傻眼。

这位铁娘子的管理风格更是犀利——一桌20个人,能骂上一个小时,连何小鹏都不放过

小到员工差旅,大到广告营销费,何小鹏的支出全部被严控,这哪是换了总裁,简直是给公司做了一次彻底的"轻量化改装"!

当一台车减轻了不必要的重量,性能自然就提升了。到了2023年9月的二战G9发布会,何小鹏直接搞成了反思大会,痛陈"七宗罪":"小鹏汽车出的问题,核心在人,而人的问题又一定出在他这个CEO身上。"

二、动力系统与驾驶体验:从"无为而治"到"亲自上手"

说到动力系统,就不得不提供应链这个"发动机"。令人震惊的是,何小鹏发现公司的供应链人员一直在合伙欺骗自己!"花了妈的9个月",他才终于弄明白真相。

那些负责采购的高管告诉何小鹏,P7和比亚迪汉的成本差不多,已经是全国最便宜的了。

面对这种说法,何小鹏以前可能就信了,毕竟他不是专业出身,对方立马能拿出一堆数据。

这就像车主被4S店忽悠:"这个配件已经是最便宜的了,市面上找不到更低价了!

"

但这次不同了,何小鹏决定亲自抓供应链——突击学习业务问题,深入一线了解。结果发现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得多,不但有员工在上班路上被警察带走,就连副总裁、采购部负责人李丰也在2023年10月被警察带走。

这就像发现自己的爱车不仅油耗异常,还用了假冒零件!何小鹏的应对很直接:换掉整个"动力总成"。据悉,在他的铁血改革下,短短一年时间内,30个一级中心,换掉了85%的负责人!

更有趣的是,何小鹏还搞了个人才大混编——程序员去管HR,让HR管营销,让供应商出身的人去管动力和汽车技术。

这操作简直就像把赛车手放到越野车里,把越野高手放到跑车上,逼着所有人走出舒适区,创造出全新的驾驶体验。

新的"动力系统"效果立竿见影,小鹏汽车开始进入超高速正循环。2024年8月MONA M03发布后,公司市值一路狂飙,从500亿港元突破到1800亿港元,简直就是开启了"增压模式"!

三、科技配置与智能化程度:从"不相信"到"强制尝试"

小鹏一直标榜自己是智能汽车,但有意思的是,公司内部对于自动驾驶这个核心技术,曾经都存在分歧。销售背景的营销负责人黄泓霖就直言:"站在销售的角度,我肯定愿意卖硬件更便宜的车,因为它更好卖。"

这就像一台配备了顶级智能驾驶系统的豪华车,销售却建议你:"要不咱把这功能关了吧,反正也没什么用,还省钱!"

以前的何小鹏可能会妥协,但现在他直接在内部会议上点名:"Bruce,你是不相信自动驾驶的,开完会你找新宙拿一台内测版本的车好好开一下。"

这操作简直太秀了!逼着自己的营销负责人一边开着智驾、一边处理工作,结果黄泓霖发现"没有开车却被送到了目的地",彻底被公司的科技实力折服。

就像强制一个老司机尝试自动驾驶,从"我就喜欢自己掌控方向盘"到"啊,这也太香了吧"的转变过程。

这次强制体验后,黄泓霖主导营销的G6车型成为小鹏汽车的iPhone4,将小鹏捧上智驾第一梯队。这证明了一点:有时候,科技配置不是要取悦用户,而是要先说服自己的团队。

四、性价比分析:从"被骗"到"精打细算"

说到底,车企是一门生意,再酷的车如果卖不出去或者亏钱,终究是要凉的。何小鹏最初的性价比计算公式完全错误——他相信部门汇报的数据,结果被蒙在鼓里,白白烧掉了大把投资人的钱。

而现在的何小鹏,已经化身为精明的会计师。"供应链要亲自管,而且要懂。不亲自管跟不懂,都不行。"这句话他已经告诫过李斌了,就像老司机对新手的忠告:"别信4S店的话,要自己去比价!"

采购部门现在每天都要向何小鹏汇报,效率低下者被迅速处理。这就像一台原本油耗惊人的SUV,通过精细调校和零部件升级,变成了省油冠军,续航翻倍,动力还更强!

2023年的新款G9远远甩开了旧款。同样是G9,一个能让公司股价跌去80%,一个能帮公司回归巅峰市值,这中间的差距就是"CEO想做好人"与"CEO敢做恶人"的区别。

最典型的例子是,原本会议上如果表现得不好,何小鹏可能就忍了,现在呢?"别讲这些,立刻把云文档目录给我看。"负责人直接心虚,说要准备一下,但在何小鹏连续说了两次"现在"后,还是被逼着打开了文档。

再之后,这位负责人不见了,整个部门也被何小鹏拆掉。

这哪是CEO,简直就是顶级赛车的排气管——干就干,废话不多!

若把CEO比作一台车,你选择什么驾驶模式?

看完何小鹏的"驾驶模式切换",不禁让人思考——汽车圈的"老好人"已经一个个觉醒了。

何小鹏付出了超1000亿港元市值的代价,换来一句"董事长可以做好人,但CEO不能"的深刻领悟;李斌也在高位亏损224亿后,终于意识到光靠"情怀"开不动公司这台重型卡车。

放眼中国汽车圈,传统车企的掌门人大多是"暴君"级别的存在,而造车新势力的创始人们却普遍是"老好人"——这种温情脉脉的管理方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像一台没装ABS的跑车,转弯时漂亮,但一个不小心就会撞墙。

各位车友们,如果让你打造一家车企,你会选择何种"驾驶模式"?是何小鹏式的"亲自下场,绝不顾及个体感受",还是李斌式的"我只想做个老好人CEO"?欢迎在评论区与老司机们一起探讨!

声明: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点赞分享

快转给TA一起观看

来源:喵小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