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我刷了很多报道消息的评论区,我发现舆论之所以发酵得如此之大,存在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部分网友的判断,而且这些因素是长期累积形成的。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不仅未能平息一审的舆论,还让舆论继续发酵。
这个案子在我看来,法院的判决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内肯定是没问题的,我们首先要清楚一个事实,打官司和司法判案,他讲究的就是证据。
法院判决依据的证据链是完整的,尽管现在很多网友对判决不服,提出不少疑点,问题是那都只是疑点,缺乏证据支撑。
在法官依据证据断案的视角下,相比已经构建完整的证据链,没有证据支持的疑点难以左右判决结果,再多的疑点都只能给证据让道。
另外,我刷了很多报道消息的评论区,我发现舆论之所以发酵得如此之大,存在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部分网友的判断,而且这些因素是长期累积形成的。
在我国法律中,关于强奸罪的定义,只要违背妇女意志强行发生性关系即构成强奸罪。
即便在婚姻关系中,若丈夫违背妻子意愿强迫发生性关系,也可能构成婚内强奸。
比如说,你俩结婚久了,妻子对你产生了生理厌恶,某一天你求欢时,妻子没那个心情不愿意,而你又强迫妻子发生性关系,那就属于婚内强奸。
“妇女意志”具有主观性和动态性,这东西它是无形的,是捉摸不定的,你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哪时她是心情好的,哪时她是心情不好的。
例如:可能前一刻妻子心情好,表现配合,可下一刻她心情不好,突然改变态度并报警指控丈夫强奸。
麻烦的是,夫妻的亲密行为通常发生在私密空间,既没有第三人在场可以作证,也难有监控记录,这就让当丈夫的因缺乏证据而陷入被动局面,可以说是有口难辩。
这在实践中可能给人带来认知上的困扰,虽然此类情况在现实中占比极小,但一些男性基于这种潜在风险的担忧,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据相关法律调研显示,在涉及婚姻内性侵犯咨询案例中,有相当比例的男性表达了对这种不确定性的顾虑。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最大的一个争议点,有部分网友认为女方有“骗婚敛财”之嫌。
近年来,彩礼金额不断攀升,给农村和工薪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一些男方为了筹备彩礼,不仅掏空一家人的积蓄,甚至背负债务。
然而,部分婚姻在女方收受高额彩礼后未能顺利维系,女方过门后不好好过日子,不积极经营婚姻,把婚姻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甚至导致男方人财两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根据一些社会调查数据,在部分彩礼较高的地区,因彩礼问题引发的婚姻纠纷呈上升趋势。这种负面现象不断积累,使得很多男性对女性和婚姻失去信心,对高额彩礼更是产生反感,当看到类似涉及高额彩礼的案件时,容易产生愤懑情绪。
在当今社会,中国女性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然而,近年来,部分极端女权思想在网络疯狂传播,又受到一些不良资本的推波助澜和网络毒鸡汤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挑起了男女对立情绪。
在网络“人均月薪过万”的虚假高收入信息与现实中很多人艰难的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让部分女性在不切实际的氛围中抬高了择偶标准,越来越多的女性觉得男性配不上她们,所以不是高要求就是不想嫁人不愿结婚;
而男性在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同时,面对高额彩礼和部分极端言论的冲击之下,则是不敢结婚甚至是结不起婚。
因此男女对立的情绪越发尖锐!从网络社交平台的讨论数据来看,涉及男女对立话题的热度和争议性不断升高,反映出这种情绪在社会中的蔓延。
司法公信力不足,也是诱发舆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社会治安最安全、法制最健全的国家之一,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争议案件,如“南京彭宇案”“刘振智案”,因法官言论等因素造成了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导致部分公众对司法公信力产生怀疑。
造成司法公信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公众在获取信息时可能存在片面性,对案件全貌和司法流程缺乏深入了解,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在面对舆论热点时,有时未能及时、全面地回应公众关切,加上个别执法人员的不当言论,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疑虑。
山西大同订婚强奸案,短期内舆论不会平息,可能还会像“南京彭宇案”和“刘振智案”一样,形成长期的负面舆论效应。
这个案件的舆论再次提醒我们,人们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社会的撕裂越来越严重,如何修复男女对立关系和提升司法公信力,向我们的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我认为想修复男女对立关系,国家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倡导正确的婚恋观念,促进男女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推进移风易俗,运用政策治理高额彩礼,让社会青年男女对婚姻重拾信心。
对于提升司法公信力,司法机关应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案件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规范言行,避免不当言论引发社会误解,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缓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来源:鲁吁讲民间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