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谷雨,是春天的尾巴,也是夏天的门槛。
按老祖宗的说法,这是“播种养生”的关键节气。但放到今天,光知道节气可不够。
谷雨这天,有些事不该做,有些东西不能碰,还有几样东西必须吃下肚子,才能帮你安稳地过完这个多变的春天,顺顺利利迎接夏天。
“1不洗、4不碰、3不说、4要吃”,不是玄学,也不是老古板的规矩,而是代代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背后都有科学支撑。
咱们今天就一件一件说清楚,说透彻。
先说“1不洗”:谷雨这天,最好别洗头
乍一听像是封建迷信,实际上有它的道理。
谷雨前后,天气逐渐转暖,但春寒未尽。尤其南方,湿气重得像能拧出来水。
再加上春风一吹,头顶毛孔张开,洗头之后如果没马上吹干,很容易让湿气和风寒从头皮钻进去。
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意思是说头部是阳气最旺的地方,一旦头部受寒,阳气被堵,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现代医学也发现,头皮神经密集,洗后受凉,很可能引发血管收缩,诱发头痛、面瘫,甚至加重颈椎病。
而且中老年人,调节体温的能力下降,洗头后不注意保暖,感冒、鼻炎、关节痛也容易找上门。
谷雨这天,不洗头,不是迷信,是养生。
如果实在受不了,也建议选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洗,洗完马上吹干,戴上帽子保暖。
接着说“4不碰”:这四样东西,谷雨千万别招惹
第一不碰:冰饮冷食。谷雨之后,很多人觉得天热了,冷饮该安排上了。
错!这个时候肠胃还没完全“醒过来”,冷食刺激,最容易引发腹泻、胃胀、消化不良,尤其是本身体寒、脾胃虚弱的人,更是“伤上加伤”。
第二不碰:湿衣湿鞋。春雨连绵,衣物不容易干,很多人图省事穿着潮湿衣物就出门。
其实潮湿的环境是霉菌、细菌最爱的温床,脚气、皮炎、湿疹、阴囊潮湿等问题就在这个时候悄悄发作。
第三不碰:久坐不动。春困加上湿气,很多人一坐就是一整天。
可就是这个时候,不动最伤身。湿气本身就重,再不动,它就更容易在身体里滞留,变成“痰湿体质”。
你会发现人变得特别疲倦、没精神,肚子鼓鼓的,舌苔厚腻,睡觉也不踏实。
第四不碰:情绪内耗。
谷雨是阳气渐旺、肝气升发的时候,情绪容易波动。若老是憋气、发火、焦虑,就容易伤肝。
肝一伤,气血跟着乱,睡不好、吃不好、脸色差,长斑脱发一样不少。
所以这四不碰,看似平常,实则关键。
碰一个,可能就把春天的好势头给断了。
再说“3不说”:这三类话,谷雨之后最好少讲,多做
第一类:抱怨的话。天气潮、工作烦、人心乱,谁心里没点火?但一张嘴抱怨,情绪就像滚雪球,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在负能量里出不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越是抱怨,大脑越容易固化在负面模式,情绪修复能力越来越差。
第二类:伤人的话。春天肝火旺,动不动就口无遮拦,说出口的话像刀子,伤的是别人,毁的是自己的人缘。
尤其是夫妻、亲子之间,一句狠话,抵不过十句道歉。
第三类:自我否定的话。人到中年,容易怀疑自己,“我不行了”“我哪能办好”这些话说多了,真就信了。
研究发现,语言是大脑的“输入源”,你说什么,大脑就会照着那个方向去行动。
谷雨之后,阳气升,人的状态也该往上提。
少说这些让人“泄气”的话,多说鼓励自己的话,能让你精气神都不一样。
最后说“4要吃”:谷雨养生,吃得对,胜过吃药
第一要吃:春笋。
这个时候的笋,最嫩最鲜,富含膳食纤维,能清肠助消化。而且笋性寒,刚好能清除春季内火。
不过注意,脾胃虚寒的人,煮熟再吃,别贪口感追求脆嫩。
第二要吃:香椿。
谷雨前后是香椿最鲜嫩的时节,素有“谷雨香椿,胜过肉”的说法。现代营养学也支持这点——香椿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钙、磷等,对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有明显帮助。
不过香椿硝酸盐含量高,焯水后再炒,才能吃得安心。
第三要吃:红枣。
春天养肝,肝喜温补,红枣性温,正合适。每天3颗红枣,能补气养血,调理脾胃。
特别是女性,春天容易情绪波动,红枣还能起到一定的安神作用。
第四要吃:薏米。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祛湿神器”。
谷雨时节湿气重,薏米能健脾利湿,尤其适合早上煮粥喝。别忘了加点红豆、茯苓,效果更好。
不过体质偏干的老年人不宜长期单吃薏米,容易伤阴。
这4样,吃对了,是春天的“护身符”,吃错了,就成了“催病剂”。
所以别跟风吃,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调整。
再多说几句关于谷雨的特别之处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跟“雨”直接挂钩的节气。
古人说:“谷得雨而生也。”意思是这场雨,是为了庄稼长得好。
但对人来说,这场雨,也是一场身体“洗礼”。
从气象角度看,谷雨之后,湿度会迅速上升,昼夜温差慢慢变小,病毒、细菌的活跃度也随之提高。
很多人这时候旧病复发,比如类风湿、鼻炎、胃病、哮喘,还有皮肤病,都容易冒头。
从中医角度讲,谷雨是“湿邪当令”,湿为阴邪,最黏腻,最难缠,最易困住脾阳。
脾主运化,脾一弱,人就开始水肿、乏力、没胃口。
所以这个时候,饮食清淡,早睡早起,适度运动,比什么都重要。运动别选太剧烈的,推荐散步、太极、八段锦。
运动时微微出汗,刚好把体内的湿气逼出来。
也可以试试民间老办法——艾灸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这几个穴位能调脾健胃、祛湿补阳。
不过一定要找专业医生指导,别自己乱来。
外国人怎么应对这个时节?
日本人春天习惯喝“梅醋水”,酸味能收敛肝火,还能促进食欲。韩国人喜欢吃发酵类食物,比如泡菜、酱汤,帮助肠道菌群调节。
这些饮食智慧,跟中医讲的“春养肝、健脾胃”不谋而合。
而欧洲人春天流行“排毒餐”,多吃芦笋、绿叶菜、全谷类,强调轻断食,调理肝脏功能。
这些方法我们也能借鉴,但要结合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调整,别盲目照搬。
说到底,谷雨养生,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顺应自然,调理身心
“1不洗、4不碰、3不说、4要吃”,是老传统,也是真智慧。它不是告诉你非得怎么做,而是提醒你:这个节气,身体最敏感,别大意。
顺着节气过生活,才能少生病,少花冤枉钱。
到了中年,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扛造,每一个节气,都是身体给我们发的一封信。
你认真读了,它就帮你把健康守住;你忽略了,它就悄悄把问题埋下。
所以明天谷雨,记得守住这些老规矩。
它们不是束缚,而是护身符。
[1]王琳,张志远.中医节气养生观与现代健康管理融合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6):150-153.
[2]李晓峰,吴佳欣.湿邪致病机制及其与慢性疾病关系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24,41(3):35-39.
[3]张玮,刘佳,李艳.香椿营养成分分析及其食品开发应用探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17):112-116.
来源:健康小医生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