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7年1月22日,国民党军攻占宝坻县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火烧北大洼”惨案,昔日安静祥和的北大洼瞬间黑烟滚滚、烈焰冲天。邢燕子只有6岁,但从此心里便种下了仇恨敌人盼望光明的种子。
邢燕子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1年1月出生,宝坻县大钟庄乡司家庄人。
出生时正值农历三九的第四天。“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燕子”就这样成了邢秀英的乳名,伴随她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1947年1月22日,国民党军攻占宝坻县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火烧北大洼”惨案,昔日安静祥和的北大洼瞬间黑烟滚滚、烈焰冲天。邢燕子只有6岁,但从此心里便种下了仇恨敌人盼望光明的种子。
1949年初,司家庄人民迎来了解放,开始了翻身当家的新生活。男女平等的新社会让邢燕子这个农村女孩有了进城读书的机会。
她随父亲来到天津市河北区后,进入了铁路局职工子弟小学读书,看到了军容严整的解放军战士、临街的商家店铺、平整的马路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在这既新鲜又陌生的环境里,她从广播里听到了毛主席响彻寰宇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起初
她不明白听到宣告的人们为什么欢呼雀跃。后来父亲告诉她,因为有了毛主席,有了共产党,中国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像她这样的农村孩子才有上学的机会。从此,毛主席成为邢燕子心中高耸的丰碑,党的宗旨成为邢燕子坚定的信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学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支援前线热潮。邢燕子和同学们一起组成宣传小分队,走上街头声援中国人民志愿军、控诉美帝国主义的罪行。
初小四年级时,为了照顾独守在司家庄的爷爷,邢燕子回到了家乡。此时的司家庄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纷纷为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生产,用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高涨的劳动热情深深感染着邢燕子。
高小时期,由于思想进步、吃苦耐劳、热心帮助同学,邢燕子在全年级首批加入了中国共青团。
考入巴庄子中学后,邢燕子把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的宣传画贴在了床头,时刻提醒自己要报效祖国。1957年,改为农业中学的巴庄子中学响应党的号召,开设农业课程为国家培养农业人才,每周3天学习文化知识、3天当社员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让邢燕子掌握了专业技术,磨炼了意志,也注定了她与农业的不解之缘。
50年代中期,毛主席发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尽快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高中毕业后,邢燕子放弃了升学机会,回到了司家庄,决心做新中国第一代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
1957年秋末至1958年夏,司家庄先是遭遇了30年未见的大旱,后又遇到三天三夜的大暴雨,眼见着乡亲们没日没夜地排水、补种作物,邢燕子决心要用所学的知识在广阔的天地里有一番作为。
担任炊事员、当幼儿园老师、成立“司家庄姑娘队”完成堆“土牛”任务、冰上抓鱼……青春的奉献和奋斗,使邢燕子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大队公社领导的赏识,成为重点培养对象,还受到了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接见。
胡耀邦说:“每当一个先进典型涌现出来,要让他们多干些实际工作,千万不要脱离群众,要好好学习,扑下身子真正和群众在一起。”这话更坚定了邢燕子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决心。
天津地委书记马力对邢燕子说,你的乳名“燕子”飞越南北,具有“跨黄河、过长江”的气魄。于是,邢燕子把邢秀英改成邢燕子,“司家庄姑娘队”也正式命名为“燕子突击队”。
为了多开荒地、多打粮,让乡亲们能吃上饱饭,1960年冬,邢燕子带领着突击队员们一鼓作气开垦了560亩荒地,准备来年开春种麦子。没想到,寒冷的隆冬把化肥疙瘩冻得像石头一样硬。
眼见播种的希望渺茫,邢燕子伤心极了。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董德林告诉她:干革命总会遇到困难,困难越大,我们的干劲就应该越足,这样困难就会变成前进的动力。听了老支书的话,邢燕子抖擞精神,决心一干到底。根据老农的建议,邢燕子们用砘子将化肥疙瘩轧碎。
队里牲口少,邢燕子就和姐妹们自己动手拉砘子。有时遇到大疙瘩绊住砘子,女青年们就喊口号一起闯过去,要是用力过猛,拉断了绳子,大家都得摔个嘴啃地,然后就哈哈笑着爬起来,接好绳子继续拉,肩膀被勒肿了,就把围巾解下来垫上。
就这样大干了10天,邢燕子她们就把560亩地轧了8遍。种子播种后,秋天多收了8万多斤粮食,“燕子突击队”创造了“要使石头长出粮”的奇迹。
因为工作出色,1960年9月18日,邢燕子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在入党申请书中这样写道:我要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篇章。永远跟党走,永远扎根农村,为革命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64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兴起,邢燕子带领司家庄群众学习大寨精神,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运动。6月11日,中国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邢燕子作为河北省青年代表有幸参加。后来,经过选举,她又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见到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毛主席亲自领着她走到主席台和座位的那一幕,成为邢燕子终生难忘的记忆。毛主席告诫她“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话,始终响在她耳边。
196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71岁生日。这期间,正在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各大区书记想给毛主席过个生日。但大家也都知道,毛主席最反感这个,于是就换了个说法,不提生日的事,只说想让毛主席请大家吃个饭。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么隆重的生日宴会上,毛主席没有跟少奇同志、朱老总、周总理等老战友坐在一起,而是让邢燕子他们这些普通劳动者和他坐在了一起,同桌的还有陈永贵、董加耕等人。主席边吃饭边和大家说话,人人都很感到非常幸福。
虽然后来邢燕子相继担任了不同的领导职务,工作繁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回到司家庄参加农业生产。
1970年,司家庄提前6天完成了600亩冬小麦的播种任务,并完成条田改造150亩,动土方2400立方米。
在此期间,周总理一直关心着邢燕子的成长。70年代初,天津市委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给司家庄村送来了5万元的物资,有水泵、拖拉机等,司家庄利用这批物资建成了扬水站、铆钉厂,对改变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扬水站,解决了农作物灌溉问题,使粮食亩产由百来斤增加到了几百斤。
1973年,邢燕子随廖承志团长出访日本。回国后,出席了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了天津市委书记(当时市委有第一书记)。担任市委书记后,邢燕子常在市委办公室和司家庄的田间来回穿梭,参加农业生产,当一名不脱产的书记,始终与乡亲们在一起。
1983年,天津市新的市委班子成立,邢燕子服从组织决定,卸任天津市委书记和政协副主席职务。她虽然一度有些失落,但从没失去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和信心。
在与国务院“知青办”的同志沟通后,邢燕子被调往天津市北辰区永新知青综合农场,担任农场党支部书记。
她上班时喂猪、施肥、帮助售货员卖货,工作之余就和家人一起去承包的地里干农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也再次成为农场里的先进人物。
1984年,邢燕子当选为北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熟悉基层的优势,以全新的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她摸惯了锄把的手突然拿起了笔杆子,有些不适应。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她翻阅了大量关于人大工作的法律、文件和资料,终于熟悉了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1990年初,她又承担了财政经济工作,工作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尽管如此,邢燕子还是下定决心要为北辰区的环境保护和财政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
两年时间里,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访问了多位专家学者,经常步行去现场,深入农家了解情况,亲自取水化验水质,沿丰产河逐一排查排水口……终于完成了《天津市北运河水污染问题的报告》和《保护丰产河水免受污染的报告》两个调研课题,为保护水质、防止污染提出自己的见解。
1994年,天津市政府为北辰区投资铺设了13公里的自来水管道。看到居民终于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邢燕子很欣慰。2000年12月,北运河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9月,工程竣工后成为天津的一道亮丽风景,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人到老年,邢燕子总结自己的经历时说道:可以说,我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与祖国共同成长的一生。
来源:晚上没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