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025年4月19日,我国用长征六号改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该卫星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技术试验,是长征火箭第570次飞行。
今天是4月20号,星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今日要闻精彩如下:
1:2025年4月19日,我国用长征六号改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试验二十七号卫星01星~06星,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该卫星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技术试验,是长征火箭第570次飞行。
2:2024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包括纳米激光器研发。纳米技术潜力无限,已应用于防水涂层、纳米药物等。在AR领域,纳米光波导技术让AR眼镜轻便且功能强大。智能穿戴设备因纳米技术更贴合、更自给。纳米材料在太空探索中也大显身手,如太空电梯缆绳、航天器防护层。纳米功能材料正快速改变世界,期待更多惊喜!
3:4月18日电,类星体是遥远且明亮的星系核。天文学家一直努力寻找更多类星体,以研究宇宙的各种问题。近日,中荷学者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发现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银道面是恒星、气体、尘埃聚集区,过去类星体巡天常忽略此区域。新发现填补了银道面类星体的空白,对研究银河系和天体测量意义重大。
4:北航联合中科院深海所和浙大,历时6年研发出能在万米深海游动、滑翔、爬行的多模态小型机器人。机器人模仿深海蝙蝠鱼,通过“尾鳍”摆动游动,“背鳍”展开滑翔,足部设计实现爬行。创新驱动装置利用深海高压提升性能,形状记忆合金应对低温挑战。机器人可助海洋资源开发,未来将监测地质与生物。实地测试表现优异。
5:18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杭州推出了商业航天卓越供应平台,就像个商业卫星的大超市。你可以在这买卫星部件、设备和技术服务。首批就上了200多种产品和服务。“国家队”的技术和经验,推动商业航天标准化、模块化,降低成本,助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6:4月19日早,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开跑,20支队伍参赛。机器人按“Z”型排队,间隔1分钟起跑,需在专用赛道内比赛,间距保持1米以上。赛道设补给站,可更换电池和选手。科幻作家刘慈欣表示,机器人马拉松是展示机器人平衡移动功能的好机会,未来看护、家务机器人市场巨大。
7:4月19日,清华大学团队研制出薄膜状微型驱动器,能让微型机器人像“变形金刚”一样连续变形并锁定形态,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利用此驱动器,团队造出了世界最小、最轻的微型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体长9厘米、重25克。新型驱动器还能组装成迷你版“变形金刚”。未来,这些机器人可用于设备检修、地质勘探等场景。
8: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起步稳健。一季度粮油生产形势良好,冬小麦面积稳定,油菜长势近几年最好。春播粮食进度快,已近两成。国家加大粮食生产支持,提高收购价,实施全保险。预计今年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9:2025年4月19日,成都航空的两架C909飞机开始为越捷航空飞“河内-昆岛-胡志明”航线,这意味着中国商用飞机在越南开始商业运营。湿租就是出租飞机还带机组人员和服务。越捷航空是越南的大航空公司,租了C909飞机后,航线更多,运力更强,对越南航空市场是大利好。
10:中国电建建的凹水河水库大坝,最近取出了一根27.55米长、250毫米粗的混凝土芯样,破了世界纪录!这个水库在贵州,大坝高153米,很壮观。取芯是看大坝质量好不好,这次取的芯样特别棒,说明大坝建得很好。建这个水库不容易,但建成后能给黔西市供水,还能灌溉农田,对当地很有帮助。
11:苏州太仓斯凯奇物流中心项目主体封顶,建成后将成为斯凯奇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线上线下物流中心及中国官网电商总部。项目总面积27万平米,采用高标准全自动化仓储,攻克软弱地基难题,创新钢结构施工,实现地坪毫米级控制,打造国内顶尖物流项目。
12:4月19日,装载24万多吨矿石的“武钢创新”轮,在湛江海事局护航下,安全靠泊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原料码头。这艘巨轮长321米,宽57米,从澳洲运来原料,预计23日卸完。湛江钢铁基地原料码头2015年投用,十年间发展飞速,码头岸线从8公里扩展到现在的规模,泊位从2座增到13座,年吞吐量提升7倍,超1.8亿吨。湛江作为深水良港,30万吨级码头降低了企业成本,强化了产业链协同,对宝钢和粤西地区经济发展都很重要。海事部门也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13:4月19日,烟台港迎来好消息!7800车位的LNG双燃料远洋汽车运输船“安吉德信”轮18日首航,载着1760台新能源商品车开往欧洲。该轮长200米,宽38米,服务航速19节。烟台港与多部门协作,提效压缩停时。现已开通16条航线,服务50余家汽车品牌,联通全球30多国和地区。
14:4月18日,东航空客A320在丽水机场试飞成功,机组检查了飞行程序、通信等。丽水机场是4C级支线机场,新建跑道可起降主流中型客机,初期计划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航线。
15:4月18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海西宝库储能电站完成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标志中国新型储能技术领先。试验为新能源电网安全运行提供参数,助力解决新能源电网安全难题,推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感谢您的陪伴与阅读,文章虽短,情谊绵长,别忘了收藏、点赞、评论和分享!
来源:余乐e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