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古老运河的涛声化作现代诗韵在舞台上流淌,一场凝聚着汗水与匠心的诗歌文化盛宴在美丽的淮安启幕——由淮安市朗诵之友俱乐部、清江浦区文化馆联合打造的 季风《运河记》诗歌朗诵会,历时半年筹备,不仅是诗人季风运河主题的诗意呈现,更藏着43位演员台上台下挥洒汗水的排练故
运河诗韵背后的匠心
43位演员半年磨一剑
季风《运河记》朗诵会一展千年运河的诗韵
当古老运河的涛声化作现代诗韵在舞台上流淌,一场凝聚着汗水与匠心的诗歌文化盛宴在美丽的淮安启幕——由淮安市朗诵之友俱乐部、清江浦区文化馆联合打造的 季风《运河记》诗歌朗诵会,历时半年筹备,不仅是诗人季风运河主题的诗意呈现,更藏着43位演员台上台下挥洒汗水的排练故事。
作为本次朗诵会的核心创作团队,淮安市朗诵之友俱乐部的43位演员全身心投入排练,历时八个月,用心打磨诠释对运河文化的热爱。从逐字剖析诗句中的历史意象,到反复推敲不同段落的语气节奏,从舞台背景灯光音响到演员服装造型动作情感,导演和演员积极投入,认真打磨,精益求精。
运河史诗分为五个篇章《发光的非遗》《历史的镜像》《涟漪的线头》《晃动的传说》《起伏的心脉》,表演以“独诵+群诵+对诵+演诵……”多种风格融合,将千里运河褶皱化为可感可触的运河画卷,使每一部分都成为一次对运河精神的深情解读。
《运河记》,是一部以现代诗重构运河文明的匠心之作。季风以“考古式的细腻”与“诗人的浪漫”,加上现实的波光让这条“流动的遗产”与当代生活无缝对接。
正如评论家所言:“季风的运河不是静止的文化符号,而是一条住着无数灵魂、流淌着时代体温的生命之河。”
这场以“运河”为名的朗诵盛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的集会,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唤醒、城市记忆的重构、精神共鸣的生长。
让年轻人在诗韵中触摸历史温度,让年长者于乡音乡韵里重拾集体记忆,使尘封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当代精神养分。
无论是土生土长的“运河之子”,还是远道而来的游客,都能在诗韵里找到情感的节点,更特别的是,朗诵者是爱好朗诵的退休人员,这种将舞台还给普通人,让每个热爱文字的灵魂都能发声,让文化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市井烟火中的生活美学。
让听众在豪迈与温婉中重获心灵疗愈,将诗意延伸至日常,融入至城市的呼吸,成为滋养精神世界的文化氧气。
同时,活动联合学校,打造“运河诗词进校园”,为学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世界的大门。他们从诗中领略到运河奔腾不息的气势,感受到其千年来作为交通命脉,串联起南北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伟大力量。激发了他们对家乡和对祖国的热爱。
正如运河曾串联南北经济,如今,诗歌将串联起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群,在共鸣中凝聚文化自信,在传播中孕育新的时代精神。
作者: 李慧茹
往期作品荐读: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投稿邮箱:
友情提示:
1.散文、微小说1200字以上;诗歌成组,现代诗每组不少于五首,格律诗不少于十首。投稿时请附个人百字以内简介和照片1张。(简介字数太多请自行删减)
2. 投稿请自己校对好,不要有错别字,小编不负责校对;
3. 投稿务必原创且未在其他公号发表过,二者缺一不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