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生活在拖车里,穿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相对封闭的族群——这就是“吉普赛人”(Gypsies),或被更正式称为“罗姆人”(Romani people)。
在欧洲各国的大街小巷、露营地、公路边、甚至城市边缘,总能看到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群:
他们生活在拖车里,穿着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形成了一个紧密团结、相对封闭的族群——这就是“吉普赛人”(Gypsies),或被更正式称为“罗姆人”(Romani people)。
这个存在了几百年的游牧民族至今仍带着神秘和争议的标签。他们被认为“不合群”,也常常遭遇排斥。但即便在现代社会,罗姆人的传统文化仍保留完整,尤其在女性生活上,有着极其严格、外人难以想象的“铁律”。
BBC最新纪录片《成长中的吉普赛人》(Growing Up Gypsy)首次近距离记录了三位年轻罗姆女性的生活,她们坦然分享了自己所遵守的规则与生活现状。这些看似“与时代脱节”的传统,其实正深刻地塑造着她们的命运轨迹。
在纪录片中,主持人Stacey Dooley采访了生活在英格兰不同地区的三位吉普赛女孩:23岁的Chantelle、18岁的Serena,以及22岁的Ebony。
她们都出生在传统的罗姆人家庭,并从小遵循族群内部的生活方式——其中最被外界质疑的,是女孩普遍不上学。
不是不爱学,而是学不下去。
在Serena的家中,她的母亲坦言:“外界总批评我们不上学,可他们从没真正了解过原因。孩子一进校园就被欺负,老师也不帮。我们不是不想读,是根本没办法读。”
在西方社会早早提倡独立与自由时,Serena说,她从没想过18岁离家上大学的生活。“我无法想象我18岁时会搬出去住,那完全不是我熟悉的世界。”
许多罗姆女性在青少年时期就中断了学业,开始为成为“好妻子”“好母亲”做准备。在她们看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正轨”。
对于罗姆女孩来说,做家务不仅是职责,更是从小培养的“身份技能”。
Chantelle是一位TikTok博主,拥有40多万粉丝,主打内容就是她令人惊叹的“清洁日常”。她从不懈怠打扫,哪怕家里已经一尘不染。
“清洁是女人的本分,”她坦言,“从出生起我们手里就拿着抹布。”
在她所在的社群中,男性不做家务被视为理所应当。
Serena也表示,如果她未婚夫Marco试图帮她打扫,她反而会觉得“不自在”,“我会对他说:‘你现在像个女人了,别这么干。’”
家务劳动,在这些年轻女性眼中并非低贱的体力活,而是一种“角色定位”,是她们成为“合格女性”的象征。
此外,这三位女孩无一例外都强调了一点——“婚前同居”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Ebony与男友交往四年,感情稳定,但他们从未一起旅行、也不会在婚前住在一起。
Serena也同样坚持:“就算被允许,我也不会搬进去住。这是规矩,我们都这么做。”
Chantelle甚至提到她与丈夫Swaley在年轻时“私奔”,但只要两人共同度过一晚,在族群眼中就已视为“夫妻”。这是一种源自古老传统的婚姻认定方式,至今仍被视为合法的结合方式。
与西方社会强调恋爱自由、试婚、甚至无婚主义的思潮相比,罗姆女性对于“婚姻纯洁”的坚持格外引人注目。在这个群体中,等待、忍耐与“守规矩”仍是年轻女孩的重要价值观。
在纪录片中,三位女孩还都提到一个核心理念:男主外,女主内。
22岁的Ebony说:“我喜欢我们传统的模式。女人负责照顾家、养育孩子,男人去外面赚钱。”
在这个框架下,女性拥有清晰的角色定位,也相应地获得了对家庭内部事务的绝对掌控权。而男性则承担经济与外部事务的责任。这种性别分工虽然传统,却在她们眼中是“稳定而可靠”的生活秩序。
尽管外界批评这种分工“落后”“固化”,但对于不少罗姆女性来说,这种模式提供了明确的安全感。
除了内部的规则,罗姆女性面对的还有来自社会的误解和偏见。
“我们被叫小偷、叫流浪汉、叫寄生虫。”Serena的母亲这样说道。也正是因为长期被边缘化,不少罗姆女性在面对主流社会时会“隐藏自己”。
Serena就曾经刻意改变穿衣风格,说话尽量“讲究”,希望别人不看出她是吉普赛人。“我们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在外面会遭遇什么样的目光。”
这种长期的文化排斥导致了罗姆社区的高度封闭——既不易接受外来影响,也不愿轻易向外开放。而女性,是这套系统中最被保护、同时也是最严格遵守规矩的一环。
虽然许多规则看上去“过时”,但如今的罗姆女性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改变。
例如,Chantelle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夫妻相处问题,不仅积累了大量粉丝,也让外界得以一窥吉普赛女性的生活状态。她不羞于承认焦虑和压力,也敢于说出婚姻中遇到的困难。
在自由、平权、多元被高频讨论的今天,吉普赛女性的生活方式看似反潮流、甚至不可理喻,但这种高度结构化的生活形态,或许也是她们数百年文化延续与自我保护的体现。
来源:钱老板穿搭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