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Circulation》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声明系统梳理了外周血管疾病(PVD)中的性别差异,揭示了女性患者在PVD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独特挑战,为临床敲响警钟。本文梳理关键要点,以飨读者。
图. PVD的性别差异
注:GCA,巨细胞动脉炎;TA,Takayasu动脉炎;FMD,纤维肌肉发育不良;vEDS,血管性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PAD,外周动脉疾病;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主动脉疾病
女性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但女性一旦发病,破裂风险更高,且多在更晚年龄才被诊断,常表现为更严重的症状。
女性主动脉疾病筛查不足,导致其疾病诊断延迟。主动脉疾病筛查仅推荐用于腹主动脉瘤(AAA),血管外科学会指南建议对65-75 岁有吸烟史的男性或女性进行AAA筛查,并建议对有一级亲属患AAA的≥65 岁男性或女性进行筛查。
女性在接受主动脉手术后,术后死亡率、中风率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男性。此外,女性在妊娠期间患主动脉疾病的风险更高,需提前进行手术干预及密切监测。
PAD
PAD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与男性相近,但在某些特定种族群体中,女性发病率更高,如黑人女性和美国印第安女性。
女性PAD患者更易出现无症状或非典型腿部症状,导致疾病常被漏诊。此外,女性PAD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出现更严重的功能障碍,且功能衰退速度更快,这可能与女性肌肉力量、血管解剖结构等差异有关。
尽管指南推荐PAD患者接受高强度他汀治疗及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但女性的治疗依从性及处方率均低于男性。在血管重建手术方面,女性接受下肢血管重建的年龄更大,且多因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而非间歇性跛行接受治疗。女性在血管重建术后,再干预率、主要不良肢体事件发生率等指标与男性存在差异,部分研究显示女性术后长期预后更差。
外周动脉瘤和动脉病变
外周动脉瘤和动脉病变包括一系列家族性和获得性系统性和局部血管疾病,例如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MD)、血管性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vEDS)、内脏和外周动脉瘤以及颈部和内脏动脉夹层。
FMD的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5:1至9:1),vEDS的女性患病率也高于男性(7:3)。然而,在腘动脉瘤和内脏夹层患者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0:1和7:3。此外,有研究报道脾动脉瘤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尽管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但尚未发现明确的性别特异性风险因素。
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疾病
年轻女性(
女性中风的性别特异性风险因素包括与妊娠相关的风险,如先兆子痫后长期风险增加、绝经年龄较大以及使用外源性雌激素治疗。而高达15%的缺血性中风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在颈动脉疾病方面,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斑块较小,且较少出现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和斑块内出血(IPH),但女性的钙化程度相对较高。所有颈动脉狭窄患者都应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地中海饮食、运动和戒烟,此外还应开始使用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降压和血糖控制药物。
动脉粥样硬化性肠系膜动脉疾病
女性患慢性肠系膜缺血(CMI)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 倍,且女性更可能因急性肠系膜动脉缺血(AMI)而出现血栓性事件,尤其是在使用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的情况下。
目前的治疗方案对男性和女性没有显著差异,但女性在CMI手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能高于男性,且女性在CMI手术后的长期预后需要进一步研究。
血管炎
大血管血管炎(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和中血管血管炎(影响内脏动脉和静脉)最常导致外周血管疾病的表现。患者可能出现上下肢跛行、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症状,以及血管动脉瘤、夹层或狭窄。
不同类型的血管炎在流行病学和性别倾向上存在差异。例如,巨细胞动脉炎和Takayasu动脉炎在女性中更为常见,而中血管和变异性血管炎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相同或男性患病率略高。此外,每种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往往因性别而异。如在Takayasu动脉炎中,女性更常累及主动脉弓分支血管,而男性则更常累及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
小结:
PVD在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在某些PVD疾病中可能面临更高的患病风险、更差的治疗响应及更差的预后转归。未来应提高对女性PVD的认识,以进一步优化女性PVD的诊断、治疗及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Kim ESH,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5 Mar 11.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小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