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传播特别奖”尴尬了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06:50 2

摘要:“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这是4 月 19 日在四川古蔺郎酒庄园举办的2024 年度青花郎 · 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词。

2024 年度青花郎 · 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

“在文学的旷野里,董宇辉长于发现、敏于共情、精于表达,如同一个信使,尽情释放着文学的魅力与光华。他将文学一次次推向读者,唤起了无数热爱文学的人的内心热望。”这是4 月 19 日在四川古蔺郎酒庄园举办的2024 年度青花郎 · 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词。

听听,这样既富诗意又颇具煽动魅力的颁奖词,竟然是出自《人民文学》之口!竟然是颁给不懂文学只懂帮忙网售的主持人!竟然是一场为了答谢“恩人”才强拉硬扯的奖项与戏码!

董宇辉

2025年第4期《人民文学》封面

这不是打着文学的旗号、披着文学的外衣、干得却是交易的勾当么!如果说这个奖项跟文学沾一点点儿边的话,那也是所直播售卖的商品不是锅碗瓢盆筷,不是油盐柴米房,而是一步步走向尴尬和干涸的“文学沼泽”!

“《人民文学》传播特别奖”在文学商业化方面,开了个愚笨的先例,带了个低级的坏头。当着号称“国家顶级刊物”的文学期刊、不靠直播带货就会陷入订者寥寥几欲崩盘的惨境时,当着文学的“大家闺秀”一步步走向“小家碧玉”和沦落风尘的惨况时,这样的“文学”在狠抽谁的嘴巴、掌掴谁的脸颊?

拥有国家优质资源的当代文学杂志,不靠自身强大的专业素质和精益求精的编辑能力,用优质的作品吸引读者,打动读者,主动购买;却是靠广告商包装或掮客专场带“吆喝”,才能生存或芶活下去。这不是在引领文学在脚走钢丝、误入歧途、走火入魔嘛!

文学期刊主办者一旦循入了办刊思维的旁门左道,是一件重度精神病患者不可自拔的思想病态!

只重短期卖钱收益,不管长远的社会影响怎样,是一种靠打强心剂以延续生命的短视行为。我都替走到这一步田地的“文学”脸红心跳了!

真是尴他妈给尴尬开门——尴尬到家了。

这还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文学”嘛!

要知道,《人民文学》杂志可是中国作协主办的国家顶流杂志呀,是代表中国文学期刊最高水平的标杆性刊物呀!

毛主席

毛主席《人民文学》创刊号题词

好汉也提当年勇。这份时逢好运的杂志,威风八面,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不足满月,即1949年10月25日诞生的“金星名星”呀,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创刊号题写“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的“熊猫国宝”呀!是文学巨匠茅盾首任主编的“大刊贵刊”呀,是继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旗手鲁迅之后的又一面旗帜——郭沫若先生受邀题写刊名的“珍品异宝”呀!

想当年,其创刊伊始,名声何其大噪,风骚引领同业,风光无两于人世之间! 毫不讳言地说,《人民文学》的地位是高、大、上、帅的骄傲存在。谁要是在它上面刊登了一篇作品,即使是一方小“豆腐块儿”,那也是绝对的“王者荣耀”,是对作家创作能力的高度认可,是任何一个文学创作者一辈子都值得向同仁显摆炫耀的一项资本!

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人民文学》尽管几经风雨,几经挫折,几经折腾,几经挣扎,但终究是一路滑坡,影响式微,几乎到了日簿西山和入不敷出的瓶颈地带。

文学怎么啦?

《人民文学》这是怎么啦?

扪心自问:是人民不待见不欢迎自己的文学了,还是人民的文学距离人民的隔膜太过于遥远?人民的文学太少根植于人民,最终未能走近人民,本来是最接地气的文学杂志,“高贵的头”于今日终于无可奈何地垂下来了。

诚然,文学也需要吃饭,文学也需要挣钱——总不能让作家们饿着肚子去码字,去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吧!文人也是人,有时也得向五斗米折腰;至于走出象牙塔、奔赴街头、吆喝卖货,丢不丢人、现不现眼,倒是无所谓得了。

第一次直播卖《人民文学》

“活人岂能让尿憋死。”在这朝不保夕的困难之秋,“直播卖货”的奇招险招派上了用场。2024年1月23日,董宇辉奉命于危难之间,受邀于《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同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参与直播间“卖文学”活动。

有了“名人”效应,有了“鲜招”出手,在4小时内,累计观看者多达895万,同时在线者突破了70万人,全年订“货”8.26万套(99.2万册)人民文学杂志,成交金额创了1785万元高记录。这在《人民文学》杂志看来,董宇辉不亚于是妙手回春的“救命恩人”。

尝到了甜头,既然有了其一,必然就有其二了。这回“文学”也是拼了。对吧,此时不博待何时!

第一次直播间的绝招亮相,让《杂志》主办方看到了借鸡下蛋、广告生金的希望。于是乎,为了“扩大和增加《人民文学》杂志的销售额,促进文学艺术的广泛传播”,《人民文学》在2024年12月20日,主动与董宇辉再度联手,拽上有文学争议的莫言一起,重操了第二次“直播带货”的“旧业”。

第二次直播卖《人民文学》

这一次,比第一次明显差多了。虽然观者有大幅下降,营业额也大幅下滑,但也吸引了700万观众,售出了2025年全年人民文学杂志2.9万套。《人民文学》的起死回生,暂离“断崖式下降”的困境与险境,董宇辉真的是出力匪小,功不可没;知恩图报,以“传播特别奖”的方式,公开让帮忙“带货”者分点红,拿点利,有何不可呢!

董宇辉

“与辉同行”并不是文学续命的妙药灵丹。等有朝一日,有人订了看了,觉得失望,不拆封就撇到屋角了;名人效应不灵了;营销无路黔驴技穷了,这份“人民”的文学期刊究竟还能走多远?只有天知道了。不过,作家要吃饭,作品要人看,赤字要压缩,“与辉同行”是一根救命的稻草,是一个临时不错的选择。董宇辉呀,请您做好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帮文学“带货”卖货(说白了,那些《人民文学》是作为“货”卖出去的)的思想准备吧!

《人民文学》的“传播特别奖”的奖项和奖金永远是你的,永远等你拿!

文学期刊的网络销售,成了营销手段走向商业化的别样新途。很多人买了期刊没开封就被搁置之日,就是“直播带货”模式寿终正寝之时!

《人民文学》自创广告

自创广告

来源:会思考的憨熊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