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反对休克疗法,叶利钦调集T-80坦克炮轰,造成187人死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05:25 2

摘要:他绕过议会,直接任命由哈佛顾问团队设计的“青年改革派”——35岁的盖达尔和“私有化之父”丘拜斯,启动了三阶段“休克疗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当天,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办公室签署第1号总统令,宣布“俄罗斯联邦全面接管苏联权力”。

叶利钦在199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宣称:“我们不需要渐进改革,500天内就能让俄罗斯人过上瑞典式生活!”。

他绕过议会,直接任命由哈佛顾问团队设计的“青年改革派”——35岁的盖达尔和“私有化之父”丘拜斯,启动了三阶段“休克疗法”。

这场改革以1992年1月的全面价格自由化为开端,一夜之间解除了90%商品的价格管制。

根据《消息报》记者奥尔加·罗曼诺娃在1992年1月3日的现场报道,面包价格在当天暴涨300%,退休老人挤在银行窗口哭喊着,他们积攒40年的存款只够购买三袋面粉。

一位老兵抓着记者的衣角质问:“这就是总统说的自由?”

紧接着在同年6月,叶利钦签署《国有财产私有化法》,1.48亿俄罗斯人领到了面值1万卢布的私有化支票,但其实际购买力仅相当于20美元。

而真正的经济权力重组发生在1995年的“贷款换股份”计划中,这场被后世称为“世纪大拍卖”的行动,最终将苏联70年积累的国有资产拱手送入寡头囊中。

1995年的“贷款换股份”拍卖彻底改写了俄罗斯的经济版图。

在这场被西方学者称为“合法抢劫”的进程中,六大寡头以不到实际价值10%的价格攫取了国家核心资产。

霍多尔科夫斯基用3.09亿美元控制尤科斯石油公司,这家企业市值超过70亿美元,占据俄罗斯石油产量的10%;阿布拉莫维奇与别列佐夫斯基合伙以2.5亿美元收购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该企业现市值已超过300亿美元;波塔宁则通过其掌控的Unexim银行,以1.7亿美元吞并诺里尔斯克镍业集团,这家企业掌握着全球20%的镍产量。

寡头们的触角远不止能源领域。

别列佐夫斯基在1995年以1亿美元控股俄罗斯公共电视台(ORT),同时控制了伏尔加汽车制造厂;古辛斯基建立了独立电视台(NTV)和莫斯科银行,垄断首都70%的信贷业务;弗里德曼的阿尔法集团不仅掌控秋明石油公司(日出口原油100万桶),还占据全国40%的白糖市场。

2000年11月,流亡伦敦的别列佐夫斯基在《金融时报》头版专访中坦承:“我们六个人——我、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波塔宁、古辛斯基、弗里德曼——控制了俄罗斯50%的经济和85%的媒体。”

这种经济垄断与政治权力的勾结在1996年总统大选中达到巅峰。

当叶利钦的支持率跌至3%时,七大寡头达成“拯救祖国协议”,出资7亿美元成立“反共基金”,买断全国90%的媒体版面抹黑共产党候选人久加诺夫。

根据《纽约时报》1996年7月解密的档案,寡头们不仅挪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45亿美元贷款突击发放拖欠工资以换取选票,还雇佣黑帮威胁支持共产党的选民。

这场选举被时任安全局长列别德称为“现代史上最昂贵的政治诈骗”,他在回忆录中披露:“我们准备了200万张假选票,叶利钦的连任是靠欺诈完成的。”

休克疗法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1992至1999年间,俄罗斯GDP累计下降42%,这一降幅超过德国在二战战败后的经济损失(1945-1946年下降29%)。

曾经支撑苏联大国地位的重工业体系全面瓦解:机床产量下降89%,航空工业规模萎缩97%,核潜艇建造量从年均12艘归零。

前苏联劳动英雄、乌拉尔机械厂总工程师瓦西里·伊万诺夫在1995年接受《真理报》专访时痛陈:“我们曾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生产重型卡车,现在年轻人靠拆解工厂废铁换取面包。

叶利钦毁掉的不仅是工厂,还有俄罗斯的工业脊梁。”

民生领域更是惨不忍睹。1992年的通胀率高达2500%,1993年仍维持在840%,民众储蓄在两年内化为废纸。

1996年全俄企业平均拖欠工资达14个月,教师月薪折合仅15美元。世界银行1997年报告指出:“俄罗斯实际工资水平比1989年下降56%,4400万人(占人口30%)陷入赤贫。”

莫斯科街头甚至出现“棺材换面包”的广告——老人们被迫用苏联时期储备的棺材木换取食物。

人口危机随之爆发:1994年男性预期寿命暴跌至57.6岁(低于当时的海地),自杀率上升60%,《美国医学会杂志》1997年研究认为,约250万超额死亡与改革直接相关。

当改革引发强烈反弹时,叶利钦选择了暴力镇压。

1993年10月4日,因议会反对休克疗法,叶利钦调集T-80坦克炮轰最高苏维埃所在地,造成187人死亡。

《华盛顿邮报》记者拍摄到士兵用火焰喷射器焚烧议员办公室的骇人画面,而叶利钦在电视讲话中将反对者称为“必须清除的疯子”。

这场被称为“十月事件”的流血冲突,彻底撕碎了民主转型的幻想。

1996年的总统大选更是暴露了权力与资本的肮脏交易。

在美国政治顾问团队(由克林顿政府秘密派遣)的策划下,别列佐夫斯基旗下的ORT电视台全天循环播放叶利钦跳舞的镜头,刻意掩盖其严重的心脏病情。

政府突击发放拖欠两年的养老金,但要求老人必须投票后才能领取支票。

前克格勃官员巴尔苏科夫在回忆录中承认:“我们在车臣伪造了98%的投票率,那里根本没有人敢监督计票。”

这场耗资7亿美元的选举工程,最终将支持率仅3%的叶利钦重新推上总统宝座。

2000年普京上台后,立即发动对寡头集团的全面战争。

2003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因“逃税”罪名被捕,其掌控的尤科斯石油公司被处以270亿美元罚没充公;2001年,古辛斯基被迫流亡以色列,其建立的NTV电视台被收归国有;2006年,别列佐夫斯基遭国际通缉,其控制的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被国有石油巨头罗斯石油兼并。

普京在2005年国情咨文中总结道:“90年代的政策让俄罗斯沦为寡头的人质,现在该结束这场国家悲剧了。”

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数据显示,到2008年,国有经济占比已从2000年的30%回升至67%。

这场清算背后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列瓦达中心2020年民调显示,79%的俄罗斯民众认为“叶利钦时代毁掉了国家未来”,61%的老年人将90年代列为“人生最痛苦记忆”,仅有3%的年轻人愿意回到所谓的“自由市场黄金期”。

当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在伦敦豪宅接受BBC采访时,他身后悬挂的毕加索画作价值9000万美元——这笔钱足以支付苏联时期10万名教师一年的工资。

而在莫斯科郊外,73岁的退休教师柳德米拉·帕夫洛夫娜对《消息报》说:“他们抢走了我们的工厂、养老金和尊严,只留下伏特加和绝望。”

当年鼓吹休克疗法的西方学者最终集体忏悔。哈佛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2012年《金融时报》专访中承认:“我们像天真的孩子,以为摧毁旧制度就能自动诞生市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批判:“IMF的政策让俄罗斯损失1.5万亿美元,超过其在二战中的总损失。”

这些反思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俄罗斯用8年时间摧毁了苏联70年工业积累,其代价甚至超过希特勒的入侵——至少1945年后,俄罗斯人还能用20年重建家园。

叶利钦在1999年辞职演讲中声称:“我毕生追求让俄罗斯人自由。”

但讽刺的是,历史数据冰冷刺骨:1999年俄罗斯GDP仅1950亿美元,相当于荷兰的体量;人口连续11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跌至1.17;军费开支从占GDP的11%降至2.4%,核潜艇数量从120艘锐减至18艘。

当莫斯科红场旁的楚姆百货商场摆满进口奢侈品时,这个曾让世界颤抖的超级大国,已然沦为寡头资本和西方药方的实验场。

正如莫斯科大学教授格拉济耶夫所言:“休克疗法没有治愈俄罗斯,它只是给抢劫披上了学术外衣。”

这段血泪交织的历史,永远警示着后发国家:没有自主性的改革,都是殖民主义的新变种。

来源:巴州刺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