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诵中华经典,传华夏文明。听《诗韵麻城》,做书香少年。麻城市教育局、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诗韵麻城】第二季,敬请关注!
诵中华经典,传华夏文明。听《诗韵麻城》,做书香少年。麻城市教育局、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诗韵麻城】第二季,敬请关注!
品诗词之美
《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
唐 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
半坡芳茗露华鲜。
春醒酒病兼消渴,
惜取新芽旋摘煎。
悟文化之韵
古诗注释
二月山家下起了谷雨,一半的山坡上鲜美的茶叶被露水洗得更加鲜艳。春天到来,替代酒类的茶可治疗疾病、解渴,可惜只能采摘一些新长出的嫩芽来泡茶。
诗人介绍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唐代宰相、学者、书法家、诗人。他博学善文,工于书法。
古诗赏析
陆希声的《阳羡杂咏十九首·茗坡》以谷雨时节的茶园为背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生活情趣的美妙画卷。
诗的前两句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聚焦于写景。当谷雨降临,诗人登上茶山,来到山村人家。抬眼望去,半山的茶园在春雨的滋润下,呈现出一片翠绿,仿佛给山坡披上了一层鲜嫩的绿纱。那茶树上的芳茗,带着夜晚的露水,晶莹剔透,鲜嫩欲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这两句诗,短短十四字,便将谷雨时节茶园的清新与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那清新的茶香和湿润的空气。
后两句 “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则转向写情。在这充满春天气息的茶园中,诗人品尝着新茶,感受到了茶的独特功效。它不仅能醒酒,让诗人从酒意中清醒过来,还能消渴,缓解春日的干燥与口渴。面对如此鲜嫩的新芽,诗人心中满是珍惜之情,于是迫不及待地现场摘取新芽,迅速拿去煎茶。这一系列的动作,展现出诗人对新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陆希声在诗中以朴实笔调勾勒半山茶园胜景,字里行间流露 "漫步茶园江南春,喜摘新芽急试茶" 的欣喜,如茶香般扑面而来,感染读者。
赏节气之魅
谷雨·节气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名称源自古人 "雨生百谷" 之说。此时节降水明显增多,温暖的春雨如同甘霖滋养大地,谷类作物在充足水分的哺育下蓬勃生长。关于谷雨的含义,包含两个层面:从自然规律看,“播谷降雨”是核心特征 —— 随着气温迅速回升,田中的秧苗初插,花生、棉花等农作物进入播种关键期,充沛的雨水正是它们茁壮成长的重要保障,正所谓 “春雨贵如油”;从文化传说看,民间流传着仓颉造字感动上天,降下 “谷子雨” 的神话,后人为纪念这一传说,便将此节气命名为 “谷雨”。
谷雨三候
一候萍始生,是指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鸣鸠拂其羽,是指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
三候戴胜降于桑,是指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习俗
谷雨时节,民间流传着摘谷雨茶、吃春、走谷雨、祭海、禁杀五毒等丰富习俗。其中,摘新茶煎饮是颇受欢迎;"吃春" 则指品尝香椿等春季新鲜食材,既是应季饮食文化的体现,也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随着气温升高,谷雨过后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为守护农作物生长,农家除了进田灭虫,还会张贴绘有五谷害虫和天师形象的 "谷雨贴",通过这种充满民俗意味的方式,表达驱邪避灾、祈愿丰收的美好愿景。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尤为盛行。
嘉宾介绍
老师:黄吉良
麻城市第九小学福田河校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所辅导学生多次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学生:管佳怡
麻城市第九小学福田河校区五(2)班学生,成绩优秀,性格活泼,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
学生:余沐宸
麻城市第九小学福田河校区五(2)班学生,成绩突出,擅长写作,喜欢踢足球等多种运动。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