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国创新药出海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License-out(对外授权)大单的签订标志着国内药企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行业进入价值重估阶段。
当前中国创新药出海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License-out(对外授权)大单的签订标志着国内药企研发能力已获国际认可,行业进入价值重估阶段。
在此背景下,重点关注底部优质出海标的。
一、核心投资逻辑
1. 行业拐点确立,估值处于历史底部。
创新药板块自2021年高点调整至今已超4年,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估值分位数仅27%,机构持仓比例处于历史低位。
政策环境优化。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医保集采政策转向保护创新药利润空间(如“新药不集采”规则)。
企业盈利改善,信达生物、三生制药等龙头2024年实现扭亏,创新药收入占比显著提升,出海收入贡献增强。
2. 出海大单驱动价值重估
License-out交易爆发。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金额超110亿美元,单笔交易首付款普遍达数亿美元(如恒瑞医药、联邦制药首付款均为2亿美元)。
赛道优势突出。ADC(抗体偶联药物)、GLP-1(减肥及代谢疾病药物)等领域的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显著,成为国际巨头争相合作的热点。
3. 资本与政策双重支持
过去十年中国创新药领域累计融资超1.23万亿元,资本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药审改革加速新药上市周期,2025年政策进一步优化“医保+商保”支付体系,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二、底部优质标的筛选标准
1. 研发能力与管线竞争力
技术壁垒高。优先选择在ADC、双抗、GLP-1等热门赛道具备差异化管线的企业,如康诺亚(双抗平台)、联邦制药(三靶点GLP-1药物UBT251)。
国际化临床进展。海外临床阶段药物占比高、合作方实力强(如默沙东、诺和诺德等跨国药企)的企业更易获得高额里程碑付款。
2. 出海模式与商业化潜力
License-out经验丰富。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企业多次达成高价值授权交易,验证其研发实力与议价能力。
权益保留策略。优先选择保留大中华区权益或通过NewCo模式获取股权的企业,如科伦博泰与和铂医药的合作案例。
3. 财务安全边际与现金流
首付款支撑研发。2025年首付款金额显著提升(如先为达生物单笔首付款7000万美元),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低估值+高弹性。港股创新药企(如康方生物、云顶新耀)市销率分位数低于40%,修复空间较大。
三、重点推荐方向与标的
1. ADC与GLP-1领域龙头
信达生物。ADC管线密集授权(如与罗氏合作靶向DLL3的ADC),2024年Non-IFRS净利润首次扭亏。
联邦制药。GLP-1三靶点激动剂UBT251获诺和诺德认可,切入千亿美元减肥药市场。
2. 国际化布局领先的药企
康方生物。双抗平台输出至海外,短期催化剂丰富,估值修复弹性高。
恒瑞医药。累计达成13笔对外授权交易,心血管与肿瘤领域管线国际化进展领先。
3. ETF与指数工具
港股通创新药ETF。聚焦港股创新药龙头(如药明生物、信达生物),估值低位+T+0交易优势,获年金、外资资金持续增持。
创新药出海已从“量变”转向“质变”,底部优质标的需满足强研发、高弹性、稳现金流三大特征。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