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08:09 2

摘要:妻子念叨了多次,要爬一次华山,不了再过几年她爬不动了。我多年前曾经爬过一次,那次我们包的班车出了点问题,从西安市到华阴县用了5个多小时,等到登山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年纪大的同志选择了全程索道。我那时才20出头,带领几个小伙伴一口气爬到华山北峰,匆匆转了一趟便

登华山记

作者:任俊峰

妻子念叨了多次,要爬一次华山,不了再过几年她爬不动了。我多年前曾经爬过一次,那次我们包的班车出了点问题,从西安市到华阴县用了5个多小时,等到登山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年纪大的同志选择了全程索道。我那时才20出头,带领几个小伙伴一口气爬到华山北峰,匆匆转了一趟便又一路小跑赶下山来。来回用时4个多小时,和坐缆车的时间差不多。期间,一些山涧,峭壁也翻越了,并没有觉得有多累。所以,我觉得爬华山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没考虑那么多。我记得儿子好像去过华山,便开玩笑,让他带着他妈妈去爬一次。儿子说他没去过,是我记错了,要去就全家人都去。于是,我就一直考虑着啥时一家人一起去爬一次华山。

妻子半年前开始晨练,连走带跑,10公里慢慢不成问题。趁着暑假的尾巴,我们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早晨5点多就起来安顿早餐,出发时已经6点了。印象中路程不是太远,服务区也没怎么休息,跟着导航来到华山景区门口已经是10点了。我知道,爬山行李不好拿,便带了6瓶水和一点零食,轻装上阵。买了票,跟着游人来到北峰入口,过了安检,走过弯弯曲曲几道门之后,才发现这里是索道入口。询问保安,才知道徒步得去玉泉院那边。好在安保人员服务态度极好,在快捷通道放我们出来,节省了不少时间。儿子打开导航,看玉泉院离这里有两公里路程,本想步行过去,我考虑此时要节省体力,便建议打车过去。路边正好有一老人骑着电三轮在招揽游客,问了一下一人五元,便坐上了老人家的三轮车。老人很健谈,得知我们是汉中的,说他女儿在汉大读书,热情地给我们指了上山的线路。玉泉院门口是一小段上坡路,三轮车很是吃力,我们便下车步行。

玉泉院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是华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相传金仙公主在镇岳宫玉井中汲水洗头,不慎将玉簪掉入水中,却在返回玉泉院后,用泉水洗手时无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与玉井相通,于是赐名此泉为玉泉,玉泉院因此得名。玉泉院大门上方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玉泉院”,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院内香火鼎盛,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无心参观,看看时间,已经是10时30分了,顺着路标急匆匆直奔华山北峰。

脚下这条路与我多年前来时的路截然不同了。那时车停在一个比较荒凉的停车场,几步路就来到了华山景区大门口。我记得大门口有3道门,正门未开,两边小门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游人也不怎么多,买票直接进去就开始攀爬。沿途有几个小商店,售卖简单食品和矿泉水。面皮刚开始是5元一碗,越往上面越贵,10元1碗,饿了的人一口就能吃完。我们当年年轻气盛,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我记得我吃了3碗,好像后来肚子还是饿的。路边上还有一个山洞,我带头攀着铁链进去看了一番。里面到底看到了些什么,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还经过千尺幢,一线天等令人终生难忘的景点,可惜这次爬的时候都没有看到了,应该是个别线路调整了。

走了良久,还是没有看到查验门票的。我正在迟疑,现在徒步是不是不要门票了?突然,一座带栅栏的石桥挡住了去路。扫码进去之后,才发现水泥路多了,鲜有以前的泥巴路了。小卖部也比较集中整齐了,售卖的东西也多了。尽管沿途有树木遮住了高照的艳阳,但还是比较炎热的。我突然担心妻子会中暑,问了好几个小卖部,竟然都没有藿香正气水出售,应该是这个地方不需要这东西吧。看来,上山前的功课还是没有做好。管他的了,反正出来就是玩,走到哪里算哪里。不做那么多功课,不愿那么负累。

我的背包有10多斤重吧,但越走感觉越沉。儿子的汗水早已经湿透了衣衫。我笑着对他说,这就是你平时不锻炼的结果。路上,看到好多60岁左右的老人,挑着一担担行李。一头是5箱方便面,一头是5件矿泉水。我不由得想起了挑山工,他们为挣点生活费也真是不容易啊。我试着挑了一下,大约有百十斤,我竟然一下子直不起腰来。有个同行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为其中的一个老者挑了有几百米远,这个年轻人的精神值得点赞。

一路上行人不断,也有从这边下山的。看看海拔已经是1700多米,妻子状态还好。我们也不敢过多停留,闷着头只顾前行。包里的矿泉水早已喝完,我感觉瞬间没有了负担。沿途,水从1瓶3元到8元不等,看着“挑山工”额头的汗水,“大虾”一样的脊背,我觉得卖得不贵。我也知道,夏天不能缺水,再贵也得喝,不能心疼钱。稍微开阔点的山坡上,有无人机正在向山下运输着空水瓶子。无人机离我们头顶很近,声音很大。路边的垃圾桶里躺满了各种各样的空瓶子,如若在市区,估计早就被“抢”光了。垃圾桶旁边,还有好多装满瓶子的编织袋,整整齐齐躺在那里,等着下山。从这许许多多的瓶子中,我们不难想象游览华山的人之多。

问了好几个下山的游客,都说马上就到北峰了,可我还是感觉走了好久走不到。好不容易到了北峰之巅,看看表已经用时4个小时。峰顶游人如织,早已不是当年我上来时到处光秃秃的局面了。金庸先生“华山论剑”的石碑旁,各种姿势打卡的人争先恐后,根本没有插足之地。当年荒凉的北峰之门早已变成了华丽的宫殿,依山而建,磅礴大气。放眼望去,山脚下的楼房只有火柴盒那么大,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上山时候不觉得路有多陡峭,现在看下去,悬崖峭壁犹如斧劈刀削,令人胆战心惊。我有恐高症,不敢去边上。儿子从小也胆子小,我有意锻炼他的胆量,只是提醒他注意安全,并没有过多的禁绊他,任由他在悬崖边上打卡拍照。

询问妻子感觉如何,她说还行。我们没有过多停留,跟着人群向中峰走去。游人更多了,感觉不是你在走,而是后面的人推着你走。途径苍龙岭,简直可以说是摩肩接踵,前胸贴着后背。游人都很文明,一个个有序地前进。其间,有几个主播悠然地坐在峭壁上绘声绘色的直播着。大多都是女孩子,真佩服她们的胆识。行走苍龙岭,如履薄冰,沟豁千尺的地势让人两腿发抖。整座山,犹如龙的脊背,光秃秃,滑溜溜,走在上面不由得倒吸几口冷气。若不是人多,我真想打退堂鼓。侧面的石壁上有“韩退之投书处”几个大字,更是提醒游人脚下不敢有丝毫马虎。好在飞龙岭有一条登山复道,下山的人可以在那条道上行走,安全系数又增加了不少。

我们一口气来到了中峰。中峰顶上有个餐厅,规模比较大,有工作人员正在用餐。我们坐下来吃了点东西,稍作休整,便继续前行。本来想去南峰看看长空栈道的,可是南峰正在施工,暂时封闭;听说东峰鹞子翻身也暂未开放,只好去了西峰。去西峰的人也不少,队伍排的老长。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人大多都是去坐缆车返程的。好不容易在人海中分流到去西峰的路口,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游人竟然一下子都不见了,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线路。看看导航,再有3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西峰,我们便不紧不慢的走着。也许是都走乏了,半个小时的路程我感觉走了有块把小时。

西峰边上,一块十余丈的巨石被齐茬茬的錾成三截。巨石旁边插着一把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峰的西北面,直立如刀削,空绝万丈,人称“舍身崖”。峰顶上的游人还是比较多的:有的坐在石头上,慵懒的享受着午后的阳光;有的东奔西走,恨不得将西峰风光全收眼底;有的拿着棉衣棉被,做好了夜宿西峰看日出的准备。石碑上标着华山西峰(莲花峰),海拔2086.6米的字样。周边铁链上,红色祈福布条和金色长寿锁密密麻麻的缠绕着,增加了不少生机和喜庆,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站在西峰顶上,心旷神怡,一切快与不快早已随风而逝。夕阳的霞光更是给四周笼罩出一片金碧辉煌的场景,让心舒心,静心,安心。山高人为峰,华山之巅,我来了!我忍不住大吼。周围群山若无其事,我的呐喊声瞬间就不见了影踪,任凭我吼破嗓子,也不见有任何回应。这真是:淡视山河千万里,吾缘天地一蜉蝣。

从西峰往下走,我也感觉有些累了。带来的食物早已吃完,好在一路没有断水。妻子和儿子早已累得不行,好几次要坐在路边歇息,我提醒他们慢慢走,坐下来就不想动了。徒步登山的目标已经达到,我们便决定坐缆车返回。我这才发现索道这边之所以排队人多,原来上下缆车只有西峰和北峰。好在西峰这边下来离索道比较近了,很快我们便融入“索道大军”。整整排队又3个多小时,让人感觉度日如年。期间,有试图从半山腰插队的,被排队的人又“怼”了回去。不过,还是有极个别脸皮厚的,走了“捷径”。

有一对老人,不紧不慢地跟着队伍前行,特别引人注目。询问得知男老人今年已八十有五,这次是在孙子的陪同下专程来爬华山的。老俩口精神抖擞,没有丝毫的不适感,真让人羡慕。我笑着和妻子说,不知道我80岁还能不能爬得动华山?妻子不语。我又对儿子说,到时让你儿子带着我来爬一次吧!儿子也笑了笑,没有搭话。

好不容易上得索道前方的平台,满以为马上就可以坐缆车下去了。谁曾想一百来平方的阁楼内,竟然回形栏杆搞了几十道,本来几秒钟的路程,生生的让人走了十多分钟来。坐上缆车,外面已经大黑,看不到西峰缆车下那惊心动魄的画面,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也好,至少让人又少了一次恐惧,留了几分念想。

下得山来,已是晚上9点。都不愿意停留,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向回赶去。

(2024年10月30日草记与陋室)

作者简介:任俊峰,笔名云中月,陕西洋县人。教书育人为幸事,喜欢沉思,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

来源:铁马江湖任我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