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你是否想象过,如果圆明园古迹海晏堂能够复原,将是何等令人惊艳的盛景?
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你是否想象过,如果圆明园古迹海晏堂能够复原,将是何等令人惊艳的盛景?
日前,吉林95后女生范苏木,耗时6个月,用1860块巧克力将这一想象变为了现实。
巧克力复原出来的海晏堂(视频截图)
摸索推算出300余组数据
一边制作一边调整更新
“一年前,我在法国图书馆看到我们丢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我就有了用自己的方式复原圆明园这个想法。”范苏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就是巧克力模型。
范苏木原本是一个甜品博主,她曾用蛋糕、巧克力等,复原过武林外传的后院、杰瑞的小屋以及天坛、故宫太和殿等。“但是,像是圆明园海晏堂这样大体量的作品,还是第一次尝试。”
相比体量,更难的在细节和数据。“能参考的,只有一幅平面的铜版画。”范苏木说,她将海晏堂前十二生肖兽首作为标尺,根据它和周围物体的距离、比例等,推算出其他建筑等尺寸,“整理了328组数据。”
自己推算整理了300多组数据(视频截图)
对于原本学习经济,没有建筑、美术专业知识的范苏木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数据标注其实也不专业,只是我能看懂的。”
实际操作过程,也是不断地试错。在刚开始制作主楼,数据就出现了bug,“安房顶就发现尺寸高出一截,只能重做。”于是,在制作工程中,范苏木又在不断更新、增加建筑数据。
用手捏出每个细节
巧克力意外还原那段心碎的历史
海晏堂的设计融合了欧洲巴洛克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根据铜版画,范苏木梳理出了主楼外墙上26组不同的浮雕花纹。“买了很多欧式花纹的模具,但很多都用不上,只能自己刻。”
先用泥捏出立体雕塑(视频截图)
而对于房檐上的龙鱼、象征吉祥的宝瓶、各种琉璃装饰,以及“重头戏”十二生肖喷泉等立体装饰,范苏木原本尝试过求助3D建模,“但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只有动手自己捏。”
墙上的浮雕花纹只能自己刻(视频截图)
买来雕塑油泥,照着图,一点点捏,再用硅胶浇筑,制作成模具。但最难的还在后面:巧克力很脆,倒模过程中,一不小心就要碎掉。“最让我抓狂的就是围栏,因为都是镂空的,围栏连接的地方又很细很薄。我又不太会弄模具,可能硅胶太厚了,一拆开,就是乱七八糟一堆。”多次调整重做,都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围栏,最终,范苏木只能将碎片进行拼接,“没想到误打误撞,还原出破壁残垣的样子,这或许是冥冥之中,古迹想要向我们展示那一段让人心碎的历史。”
巧克力很脆,倒模后栏杆很难完整呈现,只能拼出来(视频截图)
用小巧思寄托美好的希望
“文化自信”有了创新表达
在还原十二生肖兽首时,范苏木却有了“精细还原”之外的想法。
查阅资料时,范苏木了解到,这些兽首都是古代工匠用失蜡法一体浇铸的红铜制成,历经百年不曾锈蚀。在还原时,她却有意将其中四尊的头部涂成了金色。
范苏木将4尊仍下落不明的兽首涂成醒目的金色(视频截图)
十二尊兽首中仍有四尊下落不明,被范苏木涂成金色的,正是这四尊。“我希望它们能够更醒目一点,让更多人注意到它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点亮’它们回家的路。”
用一幅画还原圆明园海晏堂(视频截图)
范苏木说,其实,手工并非她的爱好,“它只是作为自媒体传播的一种形式。”虽然误打误撞进入了手工博主领域,虽然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的复原让她几度崩溃,但范苏木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我好像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些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巧克力复原出来的海晏堂(视频截图)
范苏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接下来,她还计划着用自己的方式复原更多的传统建筑、景观、文物,“让更多人看到‘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编辑 陈 雨
责编 王 萌
审核 张菲菲
来源:营养师丽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