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19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官邸约见张治中、张群、吴忠信、孙科、邵力子、吴铁城、陈立夫,他说:“我是决心下野了,现在有两个案子请大家研究:一个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和,谈妥了我再下野;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主持。”
1月19日下午4时,蒋介石在官邸约见张治中、张群、吴忠信、孙科、邵力子、吴铁城、陈立夫,他说:“我是决心下野了,现在有两个案子请大家研究:一个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和,谈妥了我再下野;一个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主持。”
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蒋介石只好点名,第一个点到吴铁城。
吴支支吾吾地说:“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召集中常会来讨论一下?”
“不必!”蒋介石愤然道,“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蒋介石发完脾气,最后说:“好了,我决心采用第二案,下野的文告怎么写你们大家研究,主要意思是‘我既不能贯彻戡乱的主张,又何忍再为和平的障碍’。”
随后,蒋介石对人事作了大的调整,任命朱绍良为福建省主席,方天为江西省主席,薛岳为广东省主席,余汉谋为广东绥靖主任,朱绍良兼福州绥靖主任,张群为重庆绥靖主任,汤恩伯为京沪警备总司令。他要架空李宗仁,让“代总统”什么事都办不成!
1月20日晚,白崇禧还不知道南京发生的上述变故,仍在按他自己的计划行事。他在汉口三元里官邸召集各界民意代表开会,准备第二天发表和平通电。突然,张治中的长途电话打来了,说:“蒋决定明天下野,南京报纸已出了号外,明日见报。”
白崇禧甚感意外,不久,李宗仁亲自来电话:“蒋明天下野,你那边不要单独行动,我们一起搞和平!”
1月21日,傅作义在北平向师以上将领宣布北平和平解放的同时,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举行最后一次茶话会。出席茶话会的有李宗仁、五院院长和国民党中常委。蒋介石言不由衷地与李宗仁等话别。
此时,CC分子潘公展和田昆山对下野文告提出意见:“总统是国大选出来的,要辞职须国大批准,在此之前下野不能生效,因而必须将文告中关于下野的这句话删掉。”
蒋介石点头表示同意。半个小时后,南京电台广播了蒋介石的文告。下午4时,蒋介石从大校场机场乘飞机离开了南京,从而结束了他在这座六朝古都的一场春梦。
白崇禧听了广播大吃一惊,立即打电话给李宗仁,正好那边是程思远接电话。白生气地说:“广播里说的那个文告,怎么没有一句关于下野的话?德公上台地位很不明确,怎么干得下去呢?”
程思远刚放下电话,司徒雷登的顾问傅泾波来了。傅对李宗仁说:“蒋介石不下野,李先生怎么上台?大使先生对此深表关切,希望设法补救。”
李宗仁此时才感到问题严重,速召张治中、吴忠信前来商议。
张治中听说白崇禧和司徒雷登很担忧,对吴忠信说:“你是秘书长,可否请你把原有字句加上,以恢复文告的本来面目!”
吴忠信蓦然变色道:“文白(张治中),你开我的玩笑,总统交给我的文件,我无权修改。”说完便不辞而别。
李宗仁只得请司法院长王宠惠出主意。王不愧是法界权威,片言只语便解决了问题,他说:“蒋先生这一文告应有‘引退’字样,但因李先生上台,尚未得国大追认,所以只能以‘代总统’名义行使职权。”
当晚9时,电台重播蒋介石的文告,补上了“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人民之涂炭曷其有极,因决定身先引退,以冀弭战销兵,解人民倒悬于万一”等句。
电台在重播李宗仁的就职文告时,补上了“宗仁依据《宪法》第49条之规定,代行总统职权”一句。白崇禧听后,十分不满,他在电话里对程思远说:“这个‘代’字,意味着蒋的政治幽灵仍统治着南京政府。德公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看来前途多艰!”
白崇禧果然高人一筹,他的预见以后真的应验了。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