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建起百亩苜蓿种植基地!审计厅首个帮扶科技项目落户利同新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0 10:19 2

摘要:4月18日,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利同新村举行了“紫花苜蓿示范栽培推广,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启动仪式。“这是自治区审计厅为助力利同新村乡村振兴而申请的首个科技帮扶项目,项目产生效益后,可带动当地参与农民收入增加1.6万。”自治区审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4月18日,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镇利同新村举行了“紫花苜蓿示范栽培推广,科技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启动仪式。“这是自治区审计厅为助力利同新村乡村振兴而申请的首个科技帮扶项目,项目产生效益后,可带动当地参与农民收入增加1.6万。”自治区审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扁担沟镇利同新村700亩土地因盐碱化严重而闲置。如何将这些荒置的土地利用起来,一直是审计厅驻利同新村工作队队员们思考的问题。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利同新村有种植青储玉米和养殖牛羊的产业现状,决定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和牧草实际需求相结合。工作队联系内蒙古大学白卓安博士制定了《“内首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引进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科技项目。

“项目通过引进适应盐碱地环境的‘内苜1号’紫花苜蓿新品种并结合关键的配套栽培技术,在利同新村建立100 亩盐碱地示范种植基地,种植改良3类不同程度盐碱地,为当地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提供切实可行范例。”驻村工作队负责人张宇介绍,该项目还获得了自治区县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项目专项资金35万元的支持。

发动村民种植紫花苜蓿。

启动仪式上,村民张金武说:“以前,我们村上的盐碱地,种啥啥不行,麦苗长不起来,玉米个头矮得可怜。这么多年,土地利用不起来,我们心里干着急。现在可好了,专家团队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让土地又有了新希望,真的太感谢了!”

专家勘察分析土质。

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航拍勘测、盐碱化土壤样品采集、土壤养分分析、耕翻与整地等工作,预计将于4月下旬开展机械化播种、灌溉等工作。(宁夏日报记者 张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