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层面:自2025年9月24日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如楼市股市联动稳定、制度改革)推动市场回升,已取得显著效果;
“持续稳定股市”的解读及政策背景分析
一、燕翔的核心观点
1. 当前时点的特殊意义
202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持续稳定股市”政策具有双重背景:
国内层面:自2025年9月24日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如楼市股市联动稳定、制度改革)推动市场回升,已取得显著效果;
国际层面: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市场震荡(欧美股市大幅下跌),而中国通过快速有效的政策响应(如资金入市、监管协同)稳住了股市,形成内外风险对冲能力。
2. 股市的战略定位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预期信心的风向标”。稳定股市不仅关乎资本市场本身,更通过以下路径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领域;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强经济内生稳定性;
提升社会预期信心,形成应对全球变局的“社会合力”。
3. 全球资金“避风港”预期
在美联储降息延后、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有望吸引全球避险资金,为国际投资者提供确定性。
二、政策背景与实施路径
1. 政策部署的延续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已将“稳住楼市股市”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强调资本市场稳定,形成政策连贯性。
2. 多维稳市机制
当前政策体现三大特征:
制度联动:国家部委联合行动,中央汇金与地方国资协同;
工具创新:构建“政策+资金+市场”三位一体机制(如平准基金、险资入市);
预期管理:通过政策吹风会、部委联动、央媒传播强化市场信心。
3. 中长期改革方向
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如强化上市公司治理、严控IPO质量);
探索“平准基金”制度化运作,替代临时性干预工具。
三、市场影响与挑战
1. 短期效应
4月政策组合拳已初步见效:沪深两市成交额回升至9000亿元以上,央企回购规模超420亿元,险资权益配置空间达1.2万亿元。
2. 潜在风险点
需警惕政策套利行为(如微盘股反弹后股东减持);
外部冲击(美联储政策、地缘风险)仍需持续对冲。
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已从“短期托底”升级为“长期制度重构”。通过优化市场生态、引入长期资金、强化内外联动,中国正构建更具韧性的金融体系,为全球资本提供“避风港”,同时为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