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科技企业逆天改命!22 天建 3D 打印大楼,传统工人将集体失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0 10:40 3

摘要:在成都东三环外的一处建筑工地,52 岁的老陈蹲在钢筋堆旁,抽着旱烟,望着对面施工的 3D 打印大楼。灰白色的建筑旁,机械臂以每分钟 30 厘米的速度喷射混凝土。工友老李感叹,这机器一天能砌三层楼,去年砌同样的楼得花三个月。老陈摩挲着安全帽,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手

3D 打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人性博弈

在成都东三环外的一处建筑工地,52 岁的老陈蹲在钢筋堆旁,抽着旱烟,望着对面施工的 3D 打印大楼。灰白色的建筑旁,机械臂以每分钟 30 厘米的速度喷射混凝土。工友老李感叹,这机器一天能砌三层楼,去年砌同样的楼得花三个月。老陈摩挲着安全帽,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手,沉默不语。

2025 年 4 月,成都天府新区的 3D 打印大楼竣工,这座仅耗时 22 天建成的建筑,冲击了整个建筑行业。工地招聘从招瓦工变为诚聘 3D 打印工程师,薪资从每天 200 元飙升到月薪 1.5 万,传统建筑工人的命运被改写。

在成都高新区,沃飞长空的工程师们调试着新一代建筑 3D 打印机。这台 15 米高的设备配备激光扫描系统,精度达 0.1 毫米。技术总监张强表示,传统建筑依赖经验,如今靠算法,将建筑分解成 2000 个模块,经 AI 优化路径,可 24 小时作业。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建筑工人减少 120 万,其中 70% 是 45 岁以上泥瓦工。成都龙泉驿区的建筑劳务市场,往昔热闹不再,中介 LED 屏滚动着 “急招无人机操作员” 的信息。不仅体力劳动岗位被替代,技术工种也受冲击,成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 BIM 工程师王磊展示的智能设计软件,以往需三个月绘制的施工图,现在 AI 能自动生成并优化细节。

成华区农民工公寓里,48 岁的张建国为儿子 2.8 万的大学学费发愁,工地嫌他年纪大、眼睛花。50 岁的赵志刚在工地干了 28 年,如今被迫转行送外卖,其膝盖上的旧伤清晰可见。四川省住建厅统计,2024 年全省建筑工人转行率达 37%,60% 流向快递、外卖等低端服务业。而且,成都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显示,40 岁以上建筑工人中,仅 12% 能熟练操作智能手机,掌握 CAD 软件的不足 5%,技术断层严重。

在成都青羊区的建筑工人培训中心,300 多名农民工排队等待领取 3D 打印操作证书,授课的是德国专家。培训中心主任王伟称提供免费培训,结业后月薪保底 8000 元,但坚持下来并结业的不足三成。52 岁的老陈努力操作 3D 建模软件,尽管困难重重,为了孙子奶粉钱,他仍咬牙坚持。

与此同时,成都市政府推出 “建筑工匠转型计划”,投入 5 亿元建设 10 个智能建造实训基地。分管副市长强调,不能让技术进步撕裂社会,要让建筑工人能跟上时代发展。

站在 3D 打印大楼观景台,成都天际线暮色中生辉,传统建筑的红砖青瓦与 3D 打印建筑的玻璃幕墙相映成趣。技术革命不可阻挡,如何在追求效率时兼顾公平,考验着人类智慧。在建筑行业,3D 打印只是开端,未来 AI 设计、机器人、无人机将改变更多岗位,我们在技术创新时,更要保持人性温度。成都硬科技企业的探索,为时代提供答案:在追求效率时尊重劳动者,守住文明底线。

这座 22 天建成的大楼,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也是人性博弈的战场。机械臂不停喷射混凝土,时刻提醒我们:建筑是劳动者用汗水与心血铸就的梦想,在技术革新的时代,保障劳动者尊严,才是文明进步的尺度。

来源:杭州有一路看一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