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千年水脉的现代蜕变与城市新生:淮安大运河复兴之路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0 12:42 2

摘要:暮春时节,"洪淮市花街"的原型——淮安花街的麻石板路挤满游客。始建于明初的淮安清江浦花街,正以650年的烟火气诉说着运河故事。作者徐则臣,淮安的女婿,在淮安上学工作了多年,这位"半个淮安人",用笔尖唤醒了沉睡的运河记忆。

“长三角媒体看淮安”主题采风系列报道之三:

一条千年水脉的现代蜕变与城市新生:淮安大运河复兴之路

改编自徐则臣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北上》近日热播,唤醒了无数运河儿女的童年回忆,也带火了淮安这座运河上的城市。

暮春时节,"洪淮市花街"的原型——淮安花街的麻石板路挤满游客。始建于明初的淮安清江浦花街,正以650年的烟火气诉说着运河故事。作者徐则臣,淮安的女婿,在淮安上学工作了多年,这位"半个淮安人",用笔尖唤醒了沉睡的运河记忆。

4月17日至19日,“长三角媒体看淮安”的一行记者们,穿行于古闸新港之间,感受淮安从古代漕运枢纽到现代内河航运中心的千年演变的历史,探寻淮安的大运河复兴之路。

南船北马 运河荣光:镌刻在基因里的枢纽密码

京杭大运河,人类历史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久、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大运河借助“水”的力量串联起沿线区域城市,不仅改变了沿线区域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人、财、物统一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淮安因曾控扼着淮河、大运河等多条重要水道,成为南北水运的枢纽,东西交通的桥梁,素有“七省咽喉”、“南船北马”之称。明清时期,淮安因黄、淮、运河交汇的地理优势,逐渐成为全国漕运核心,与扬州、苏州、杭州一起被称为运河上的四大都市。

走访运河城市淮安,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河下古镇,仿佛穿越回古代商贾往来,商业繁荣的市井小巷;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内,明清的漕运制度与文物诉说着“天下粮仓”的辉煌;古末口遗址的宋代闸坝遗迹,印证了淮安作为运河“原点”的千年积淀。

古末口遗址博物馆,这座2024年开放的场馆,填补了淮安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刚一开馆,就成为往来游客的新晋必备打卡点之一。在博物馆门口,远远便能看到“千年末口,淮安原点”8个字,走进古末口遗址博物馆,全息投影重现着公元前486年的历史时刻,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连通江淮,北端末口就此成为华夏运河的"地理原点"。2017年7月,古末口遗址附近一地块经考古发掘,发现了部分砖结构墙体,后被认定为宋代邗沟盘粮过坝码头遗址。“这段遗址反映了宋元时期的闸坝水工技术,印证淮安是南北交通枢纽、运河之都、国际港口的重要地位。

这里不仅是南北物资的集散地,更是文化交融的熔炉——淮扬菜兼容南北风味,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在此孕育,关汉卿的《窦娥冤》以淮安府署为背景创作,运河的流动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

正因为曾经的荣光,淮安拥有很丰厚的运河文化遗产。然而这一切都在钱币代替粮食作为税收,铁路、公路等交通逐渐发达之后,开始转变。淮安作为漕运枢纽的优势已经大大减弱,漕运总督署成为遗址,运河浆声灯影、喧嚣繁华渐成记忆。

沧海桑田,历史变迁,如今的大运河在交通运输功能上的地位虽然不复昔日荣光,但在201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她又拥有了新的起点和使命,昔日南船北马的淮安正逐渐恢复了荣光。

黄金水道 百舸争流:重构的航运版图

千年运河的涛声未歇,古韵与新潮交响处,淮安正以百舸争流之势重振“黄金水道”的漕运荣光。

淮安作为运河上的城市,数据揭示着"黄金水道"的含金量:2024年淮安港集装箱吞吐量,57.21万标箱,连续16年蝉联江苏内河第一;99.15%的同年外贸箱量增速,11.4万标箱的"出海成绩单"创历史新高;超3亿吨,淮安船闸船舶通过量,是设计承载力的4.3倍,常年处于“超载”状态;2024年水运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0.15亿元;规划二级航道里程由91公里增至297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翻三番有余。

目前,淮安拥有航道73条,总里程1483公里。就在今年的5月1日起,江苏境内101座船闸收费,新建船闸将不再收费。这意味着,位于淮安境内的朱码船闸、淮沭船闸等将免费通行,以前过闸最长等过8天,现在不仅随到随放,而且即将免费通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运江苏”建设全面推进之际,这些年,“黄金水道”一直在成长。最新批复的《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3—2035年)》,淮安将会拥有京杭运河、盐河航道、淮河出海航道3条二级航道和金宝航道、张福河航道2条三级航道。磨涧河航道等5条通港达园专支线航道纳入省规划,数量全省第一。

智慧化改造让千年水道“脱胎换骨”,航道感知网与船闸扩容工程,将单月通航效率提升数倍。现在,船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查看待闸信息,全程“无接触”过闸,再也不需要下船拿卡等候排队过闸;航道感知系统实时监测船舶动态、安全预警,让大运河更“聪明”,每一段水域水位多高、航道多宽、哪里可加油、哪里有服务区,什么时间不会“堵船”……看手机就能获得想知道的一切。

依托"黄金水道"的魅力,"黄金枢纽"淮安港持续稳居全省内河第一。并与全球51家内外贸干、支线船公司达成合作,外贸船公司合作达21家,其中13家在淮安港设立还箱点;特别是2024年8月,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在淮安港成功发送全国内河首单CCA业务,淮安港正式纳入马士基全球航运体系,充分发挥船公司在空箱和海运航线的资源优势,为建设以外贸进出口集装箱为基础的枢纽港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也是淮安港冲击 “全国性内河航运中心”总目标的雄心的信心来源。

如今,登上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位于淮安的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立交。两条水道十字交叉,却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被水泥渡槽托举在空中,水面之上百舸争流, 2000吨级货船首尾相连,宛若一座座流动的金山。

千年漕运史,为淮安埋下了物流网络的基因,加之连淮扬镇铁路和淮安机场的陆续投入使用,织起一张“公铁水空”立体交通网。今日的淮安运河水网正以“黄金水道”之名焕发新生,这就是“黄金水道”的魅力。

通江达海 城市复兴:流动的河与生长的城

运河城市的复兴,不仅在于物流的奔腾,更在于城市的全面跃升。

淮安不靠海,一条运河使淮安通江达海,“黄金水道”运的不仅是货物,更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淮安这座曾经的“运河之都”,正通过“港产城”深度融合、文旅赋能、绿色转型等多重路径,实现从历史枢纽到现代经济高地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淮安港累计开通21条水路集装箱航线,通达长江、运河、淮河、盐河等干线航道主要港口;打造了淮安港至上海港、太仓港精品航线,集装箱运力从6艘增加至18艘,班期密度从每周3班提升至每周近10班,可实现当天到、当天发;大力实施淮安港“淮河战略”,开通淮安港至周口、淮滨、蚌埠、凤阳4条淮河航线,打造淮安港至凤阳港精品航线,实现“天天班”运营;新开实联化工淮安至凤阳、嘉兴、张家港区间纯碱“散改集”业务,实现了新的突破;正式启动冷链物流业务,打通苏北、苏中地区至南方港口水路集装箱冷链物流新通道。此外,淮安港开通24条多式联运线路,稳定运营9条,培育2条江海河联运示范线路。其中,海铁联运业务模式服务客户120余家,同比增长近50%。

中天钢铁将钢帘线生产基地布局于此,利用水运将原材料从常州运至淮安加工,钢帘线成品再通过陆路运输至山东青岛、烟台、威海地区,同时,发往江浙地区和海外出口的钢帘线,还可通过集装箱水运至上海港。将原先150多元/吨的陆路运输成本降低为15元/吨,正是这"比打车还便宜"的成本优势,让这个全球最大钢帘线生产基地选择落子淮安。

作为常州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选择淮安建设全球最大一体化基地,运河串联起天合光能在常州、淮安、宿迁、盐城四地的生产基地,形成贯穿江苏南北的“光伏走廊”。对天合光能而言,淮安,无异于长三角布局的战略支点,既能通过铁路辐射中西部市场,又能通过运河直达上海港出口海外。

这种“南研北产、水陆联动”的模式,推动淮安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三个千亿级产业,并吸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捷泰新能源锂电池等新能源项目落地,通过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辐射淮河流域经济腹地,淮安正从“运河枢纽”升级为“区域增长极”。

当夜幕降临里运河,另一场复兴正在上演。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夜游项目,将古闸、古塔与现代光影交织,夜幕下,清江浦景区游船穿行,国师塔光影交织,非遗市集烟火升腾。4月19日,淮安市文旅集团深度挖掘运河文化资源,“花漾运河”号游船首航,串联“一条河”景区、景点,开通清江浦景区——河下古镇特色游线。

依托大运河百里画廊建好用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市以运河为轴线,串联水上立交、中国漕运博物馆、河下古镇、里运河文化长廊、二河西堤、洪泽湖古堰、蒋坝特色小镇、中国传统村落龟山村等,精心绘制如意安澜、泱泱治水、传世古堰、湖山胜境等“淮上四卷”,打造“人文、生态、富民、宜居”特色廊道。

淮安的复兴不仅追求经济增速,更注重生态价值重塑。推进水环境治理,实现水清岸绿、城河共美。更具创新性的是,淮安将千年盐矿资源转化为绿色发展引擎——利用地下盐穴建设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提升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服务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长三角提供“绿电”支撑。

从邗沟故道到"水运江苏"标杆,从“南船北马”的漕运传奇到“黄金水道”的物流动脉,淮安的大运河的复兴之路,是一条历史文脉与现代经济的双轨并行之道,这座“运河之都”正以水为笔,书写着通江达海、城河共荣的新篇章。(魏国家)

来源:长三角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