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季往往气温起伏较大,科学防范春季农业气象灾害,对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气温狂飙直冲30℃+!
偏暖的气候特征
对农业生产呈现利弊交织的特点
偏高的气温可能使作物生长周期提前
但也使小麦蚜虫、
草地贪夜蛾“趁热打劫”
水稻小麦拉响警报
如何科学应对
促进春耕备耕顺利进行呢?
抢抓农时
智控增效,对旱涝say no!
春季往往气温起伏较大,科学防范春季农业气象灾害,对保障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春旱是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导致的土壤缺水现象。
防御春旱,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先保障农作物关键生育期的用水需求;推广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户可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保墒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连阴雨有时也会影响春播,由于一般伴随低温天气,往往给春播生产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连阴雨天气结束前后,要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水稻。
虫口夺粮
病虫害退!退!退!
4月,四川盆地降水偏少,这种条件利于小麦蚜虫的繁殖,还有草地贪夜蛾,受暖冬影响,虫源区范围扩大。此外,夏季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风险也在上升。
国家气象中心生态和农业气象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王纯枝表示,面对复杂的病虫害防控形势,关键在于“及早预警、精准监测、精准施策”。
预防为先,科学施策——在病害防治方面,小麦赤霉病是春季重点防控对象。由于该病害潜伏期长、暴发迅速,防控必须前置。一旦进入抽穗扬花期,应提前喷施防治药剂,确保病害尚未出现时即进行有效预防。白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可通过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条件、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监测预警,科技助力——农业病虫害的精准监测是防治的基础。目前,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正在联合研发农作物重大迁飞性害虫天气雷达监测识别技术,依托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网实时探测数据,研制基于天气雷达网监测迁飞害虫的服务产品。通过气象雷达监测图形产品和监测反演技术,能更精准地掌握迁飞害虫的活动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防热指南
针对性防控更科学
来源:村头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