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战富了日本,越战肥了韩国,为何俄乌冲突欧洲伤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0 13:52 2

摘要:家门口爆发大国战争,为什么朝战富了日本,越战肥了韩国,俄乌冲突欧洲却哭了?家人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8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俄乌冲突爆发3年有余,战争进行到现在这个地步,俄罗斯被制裁,乌克兰丢失国土、人民流离失所,欧洲爆发能源危机、企业外逃,都是输家。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借助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军需订单的东风,日本迅速恢复元气。

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同样在美国军需订单的刺激下,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国家抓住东风,迅速发展。

家门口爆发大国战争,为什么朝战富了日本,越战肥了韩国,俄乌冲突欧洲却哭了?家人朋友们好,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全文共38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

本文独家原创,内容引用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章结尾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禁止转载盗版,谢谢~

1950年,朝鲜半岛战火纷飞,9月14日美军仁川登陆,战局迎来转折点。

1950年10月,美军计划在元山港二次登陆,投放更多兵力加入战场。可当美军舰队抵达元山港时,面对水面上密密麻麻的水雷,一时犯了难。美军的扫雷艇吨位较大且数量较少,根本无法在这片海域作业。于是,美国下令日本出动扫雷艇协助美军。日本秘密派出54艘扫雷艇和1200名官兵,组成扫雷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美军最终顺利登陆元山港,这场扫雷行动让美国意识到日本的地缘价值所在,对日本的压制政策转为扶持。朝鲜战争参战双方都很谨慎的将战局集中在朝鲜半岛上,日本作为距离战场最近的西方阵营国家,有着朝鲜海峡的天然屏障,是最适合不过的大后方。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3年7月27日参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宣告战争暂停,战争持续了3年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参战兵力高达240多万,光美军就出动了将近180多万人,大量的物资运转到日本,或是在日本组装,或是在日本生产,然后再运输到前线。

来自美军的特需订单,涌入日本各大工厂。因二战战败被拆除的军器生产车间被重新启用,工人被召回,社会的活力也被重新激活。美军的特需订单涵盖了武器、弹药、食品、药品等各个领域,日本整个社会被调动起来,工厂里机器日夜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以满足着美军源源不断的需求。据统计,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70%的电力和 80% 的煤炭都投入到了军需生产中,整个国家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经济的浪潮中。

战事最激烈的1951年,日本通过武器维修、食品供应等获得了5.9亿美元的收入,这些资金,如同血液一般,注入了日本的经济体系,让日本的经济迅速恢复了生机,诸如丰田等日企在二战后濒临破产,大量裁员。朝鲜战争爆发后,重新召回工人,重新铺设全新生产线,为后来的崛起奠定基础。

1968年起,日本超过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巅峰时期,丰田、本田汽车常年霸榜全球销量前三,日立、索尼、松下的电子产品畅销全球,甚至有日本人喊出买下整个美国的狂妄之言。在日本产品的攻势下,美国商品节节败退,美国政府坐立不安,经济搞不好,就用政治手段压制。

1965年,越南战场硝烟弥漫,深陷战争泥潭的美国召集盟友支援。时任韩国总统朴正熙敏锐地嗅到发财的商机,果断派出高达32万韩国军队参战,这其中甚至包括韩国的王牌军。

作为出兵的回报,美国向韩国支付了9.25亿美元的军人津贴,提供了12亿美元的经济援助,20亿美元的军事装备援助,有了这些资金的注入,韩国终于有了启动国家大规模建设的第一桶金。

朴正熙政府将这些资金和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起新村运动和重化工业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修建道路、桥梁、灌溉设施等,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在重化工业领域,韩国政府投资兴建了大量的钢铁厂、造船厂、汽车厂等,诸如三星电子、现代汽车等韩国巨头企业,在此期间借助战争红利完成了原始积累,最终成为全球知名企业。

越南战争,除了养肥了韩国,也带富了另一个国家,新加坡。这个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国家,凭借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越南战争中的又一个受益者。

新加坡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位置,这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每年有大量的船只通过这里。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为了对越南形成战略威胁,需要频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物资。

美国在新加坡设立了樟宜海军基地,为美军提供舰船维修、燃料补给等服务。越战期间,美军在新加坡的消费高达3亿美元。新加坡政府利用这些资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涌入,建立裕廊工业区。裕廊工业区后来成为新加坡电子制造业的摇篮,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入驻。

如今,新加坡已经成为了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和电子制造业基地,迈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新加坡发家的第一桶金则要追溯到越南战争期间。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在北约框架下欧洲各国纷纷对乌克兰提供援助,制裁俄罗斯。

本身依赖俄罗斯能源输入的欧洲主动发起对俄罗斯的能源禁运,结果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紧接着北溪管道被炸,欧洲捏着鼻子去买美国的高价油气。

欧盟内部爆发能源危机,物价上涨,企业生产也因为能源问题,加速向外转移,诸如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大众、宝马等企业。

与此同时,大批来自乌克兰的难民涌入欧洲,如何安置难民,解决与本地居民之间的冲突,成为各国政府所头疼的事。

北约国家以外制裁俄罗斯能赢的胜利,结果俄罗斯没倒下去,欧洲一大片国家却哭了,能源危机、难民问题、军费开支等一系列问题,已是心力交瘁。

同样是发生在家门口,有大国参与的战争,为什么朝战富了日本,越战肥了韩国和新加坡,地缘板块内部总有国家趁势崛起?俄乌冲突的结果却是欧洲国家哀嚎一片,个个都是输家。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

第一点:地缘关系。

朝鲜半岛三面临海,爆发战争之时,民众只能出海,越南战争其实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向内陆要么是崇山峻岭,要么是同样被战争波及的柬埔寨,民众最好的选择同样是出海。大海的天然屏障,让难民数量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大会引发接收国家内部的大动荡。

乌克兰就不一样了,广袤的东欧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坦开阔地势,根本无法阻挡战争来临之时,民众恐慌逃离的决心,大规模的难民潮突然涌入,自然而然社会矛盾由此引发。

另外也由于海洋的天然阻拦,战争的大后方必然要设立在其他国家境内,物资就近存储运输,对于当时还都不发达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天降横财。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在战后恢复的深渊中挣扎,越南战争爆发的时候,韩国一穷二白,新加坡刚刚建国,都是一贫如洗的状态,美国手指缝漏掉东西下来,都能让这些国家获得发展。俄乌冲突的21世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欧洲国家普遍富裕,美国、英国等带头大哥早已产业空心化,想转移都没得转移。

第二点,大哥是否亲自下场。

大哥是否亲自下场,也很重要。朝鲜战争,美国出动军队数量多达百万之众,越南战争,美国出动部队数量最多时高达65万。为了这数十万自己人的吃喝拉撒以及战争开销,美国不得不扶持一个稳定的大后方,承接美国的运输、制造等业务。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亲自下场,直接参与战争,使得战争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那么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美国就不得不寻找可靠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以分担战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转移技术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俄乌冲突中,美国隐于幕后,避免与俄罗斯的正面战场对抗。通过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让欧洲国家冲在前面。美国不直接参与战争,而是通过操纵地缘政治,试图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国家成为了美国的棋子,不得不承担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好处没捞着,危害一个不少,所以欧洲能不哭吗?

第三:全球化陷阱

朝鲜战争爆发的50年代、越南战争爆发的60年代,全球产业链尚未成熟。俄乌冲突的21世纪,全球产业链已然成熟。以前为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张,美国不惜砸钱扶持日韩当前线工厂。如今俄乌冲突中,欧洲成了冲突前线,美国摇身变成“军火贩+天然气二道贩子”,欧洲企业为了规避风险自然要布局全球,转嫁风险,无形中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可这不是欧洲自己选的吗?欧盟国家引入域外大国参与自己的地缘竞争,自己冲在第一线,挥刀狠狠向着自己的能源大动脉扎去,更扎心的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用补贴诱惑欧洲企业迁往北美,巴斯夫、大众等巨头纷纷资本外逃。

第四,文化因素。

朝战富了日本,越战肥了韩国和新加坡,这些国家都是中华文化圈的一员,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国内民众团结,政府掌握着强势的权力,能够集中社会一切力量决定国家大方向的运行。要致富先修路的传统思想早已刻入基因中,有了钱第一时间发展基建,有了良好的基础建设,各项投资自然而然的来了,一切如此水到渠成。

在越南战争爆发期间,其实还有一个国家也赚到了美国的钱,那就是泰国,通过提供各项娱乐,泰国从美国大兵身上也发了一笔横财,可结果泰国并没有靠着这笔钱实现整个国家的飞跃式发展,这背后文化的因素不可忽视。

如今的欧洲,高福利已然拖垮政府财政,根本没有余力去搞社会基础建设。如此一来,新的投资热点也不会选择欧洲,欧洲政府入不敷支,越无力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如此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终章

战争红利或许只属于“离得近但打不到”的聪明人。日韩给美国当“后勤小弟”实现暴富,欧洲因与战场“贴脸”沦为冤大头。当全球化让产业链随时可替代,战争经济学已从“躺赚”变成“高危游戏”,没那个实力,别总想着发战争财。

珍爱和平,远离大国博弈,历史的长河里,螳螂捕蝉的戏码,永远不缺新演员。

来源:青衫弹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