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康剑飞:木头是我的宿命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15:05 2

摘要:面对康剑飞的大型装置作品《状态》时,能感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感它来自于人体肉身与木板之间相互的拉扯、博弈摔跤。以及木板用自身锚定自身的撕裂和自我较量其间掺杂着无数次崩坏的可能,不破不立。

面对康剑飞的大型装置作品《状态》时,能感受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力量感它来自于人体肉身与木板之间相互的拉扯、博弈摔跤。以及木板用自身锚定自身的撕裂和自我较量其间掺杂着无数次崩坏的可能,不破不立。

在四平八稳中寻求一种破坏性

“木头是我的宿命。”

自小,康剑飞就与木头结下了深刻的羁绊。父亲康永明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上世纪70年代初康永明赴塘沽指导工人创作工业题材版画,期间遗留的胶合板边角料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成为康家搭建临时居所的建材。那些残留油墨的木板,在康剑飞的记忆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我和父亲的交流》150×400cm,纸本水墨、印刷品、木刻、舞美设计草图原本、册页、木箱

而后木板成为了幼时的玩具,亦成为康剑飞手中最直接的创作材料,一晃就是三十年。

家庭的基因早早埋下了伏笔。当康剑飞在多年之后回忆起父母对他的影响时,他感受到了一种宿命。

这种宿命并不意味着康剑飞在显形的层面重走父母的路径,而是以一种隐秘但深远绵长的暗线进行着。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母亲是评剧演员,父亲学的舞台美术,都在天津京剧团(后为天津评剧团)工作。幼时的康剑飞就浸泡在剧场里。地毯从一头轰然铺开、大幕拉开前的候场、幕布拉开后昏暗但骚动的观众席......都给康剑飞留下了深刻的视觉记忆。戏剧感、舞台感的表现也在其多年后的创作中显露。

父亲康永明曾担任天津评剧团舞美设计,后调任塘沽展览馆组织群体版画创作

母亲白玉芬曾任天津评剧团演员

母亲作为评剧演员的社交天赋与父亲中肯务实的性格让康剑飞也深染于此。“我做任何东西都是四平八稳的,没有一种彻底的破坏性。这种破坏性不是形式上的破坏,就是你敢不敢不让这个事儿成。”

但康剑飞的实验与反叛精神却一直存在。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正在壹美美术馆展出的“木已成宙”将康剑飞长达三十年的创作实践铺陈开来。

展览中最早的一件作品,可以追溯到1995年的黑白木刻版画《飞翔》。彼时的康剑飞尚是央美版画系的学生,处于对媒介语言的探索阶段。但他已然突破了木刻刀痕的单一性,将铜版画中的排刀、滚点刀挪用于木刻之中,在木板上形成更为细密的刀痕与灰色调。工具的挪用在康剑飞心里埋下了“艺术需要打开边界”的种子。

《飞翔》50×70cm木刻

而后康剑飞更将版画创作过程中的环节推演到极致。传统饾版通过分版套色实现画面拼合,而在作品《无题》中,他将网状饾版反复叠印于同一画面,突出“版”本身的形式语言,也同时将版画本体语言中的“复数性”以一种更为直接的方式显现。

版画的“复数性”本为传播效能而生,而在康剑飞的毕业作品《重复组合》中,“复数性”被解构成了一种独立的视觉力量。“我选择若干块版,每个版印刷了20幅宣纸的画面,然后拼贴组合成一个画面。在这件作品中,严格意义上的版画界定已经不再重要,以往印刷的结果在这里被二次使用,从而产生新的作品。”

但康剑飞的创作并没有局限于对版画本体语言的诘问,而是转向于对版画“社会性”的研究。

《重复组合》,200×400cm,水印木刻拼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

版画成为了“引子”,成为某种思路的开始

这种转向不是没来由的。1999年,康剑飞为某出版社完成了一套七十余件的黑白木刻插图,这组插图也让他开始关注“内容”与媒介之间的关系。

创作于2000年的《圣宴》在版画黑白的木刻语言中融入了一种戏剧感。近三米长的画幅中,一群扭曲纠缠的鸟被密集跳跃的刀痕刻画出来,在纯黑的背景中宛如聚光灯下的舞台演员。“黑白木刻是一个非常有局限性的表达媒介,也是本体语言特征非常明确的艺术形式,羽毛的质感就非常适合黑白木刻那种跳跃的刀痕。”康剑飞不断挖掘着版画在复制图像之外的、木刻语言本身独有的视觉魅力。

《圣宴》180×270cm木刻

毕业后的康剑飞前往天津美术学院任教,因本科时的优异表现,不到一年就被央美调回,上完研究生同等学力班后留任在央美。身份从学生转变至老师,创作也随着现实生活中的境况发生了改变。《无题》系列里被大手紧紧攥住的烈鸟、被一根手指顶起的人、《鸟人》系列中人与兽的结合,都是康剑飞彼时生活与心境的映照。

《无题》系列,单张画面,21.5×30cm,木刻皮纸

《鸟人》,25×32cm,木刻

直至2006年,版画的形式暂时消隐了,康剑飞的创作凝练成了一种版画思维。

油画、现成品、装置、互动性艺术行为、纪录短片......康剑飞对各种媒介形式的尝试在这一时期完全打开了。

《观看黑鸟的方式》从《鸟人》系列演变而来,小尺幅的连续性木刻在此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既而在排列组合中产生了不同的叙事,延伸出了一件原版装置。而后他又将“组合”的权利让渡于人,把130个木刻原版制作成“泡泡贴”,工厂里的工人用这些符号讲出自己的故事。甚至进一步制作了可互动的APP、雕塑、以及行为记录短片《临时之旅》。

《观看黑鸟的方式》,尺寸可变,装置木刻原版、拼贴,2009-2025

《临时之旅》装置行为

“在这里,版画成为了‘引子’,成为某种思路的开始。”

2013年启动的《版画漂流计划》,是康剑飞更具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实验。他将木版画《林雪》切割成400块,邀请全球参与者刻制并漂流,最终回收了320块原版。参与者在刻制中注入了个人的情感记忆,版画成为了跨越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不同信仰的交流媒介。

《版画漂流计划》《林雪》500×700cm

《版画漂流计划》尺寸可变

《何处不宜家》《中华烟》更直接将木板替换成了具有公共符号意味的现成品实物,也将“版”的概念彻底解放出来。从宜家批量采购的擀面杖被加以雕刻、手绘,转化成了装置作品。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与木刻独一的美学价值在此碰撞。创作于2015年的《中华烟》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逻辑,3191件印刷品模拟香烟包装,以版画的复数性解构着商品的符号性。

《何处不宜家》,尺寸可变,装置,擀面杖上木刻

《中华烟》,尺寸可变,装置印刷品

“看似手工劳作的背后,其核心实为数码科技的隐形应用。”对于“手工”与“复制”、“图像”与“实物”的思考,在作品《作为媒体的艺术》中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康剑飞先用电脑将现成图像做像素化处理,然后委托版画工坊雕刻完成并印刷成版画,模拟当下数码技术在版画制作中的滥用。

让木回归于有主体性的生命载体

“随着时间的迁移,版画与我的关系在发生变化。我开始关注一些比较宏大的命题,比如时间、生命、世界等等,媒介对我来说已经不存在限定。”

在展览“临时舞台”中,康剑飞没有创作一件“新”作品。他将工作室里的所有作品分类运到展场,进行现场的组合、创作。纸上的绘画、处理过的木板与其他现成品被临时性地放置于同一平面。康剑飞在关系的处理中释放能量,展览成为了临时的舞台。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这种对物的回看与重新审视,也预示着康剑飞在近几年的创作走向了一种返璞归真。

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剑飞看到了巨型原木被刨机刨成一卷卷薄薄的木皮的过程。“木皮所带有的那种韧性、脆弱、以及隐含的生命感成为了我完成《何以存在》这组作品的切入点。”

《何以存在NO.5》,200×200cm,木框亚麻布、木皮、鱼钩鱼线、丙烯

《状态》,尺寸可变,装置木板,2025

《状态》局部

木皮、木板、木屑......这一时期的创作更像是一种对材料生命的唤醒过程。康剑飞将染色处理后的木皮叠压于基底板材之上,建立起“层”的结构。再对表层的木皮加以物理干预,折叠、弯曲、绷紧、悬浮......“死去”的木材开始呼吸。木皮不再只是一块可以被任意雕刻的物质材料,而成为了具有主体性的生命载体。

与木头“摔跤”

Hi艺术:“木已成宙”呈现了你跨越30年的创作历程,回顾这30年,哪个时间点是你创作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

康剑飞:从2017年到2019年,我的创作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一方面是年龄到了,在这个阶段我突然意识到家庭对我的影响。我的母亲是戏剧演员,父亲是剧团舞美。小时候我总会跟着他们一起巡回演出。在幕后或是舞台上与在台下的观看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视觉经验对我日后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回看这30年,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从版画中跳脱出来,那么后10年的时间其实是从艺术中跳脱出来。我不再只考虑是用叙事的、还是抽象的、图式的方式创作,而是完全关注到材料本身。

《何以存在·呼吸》尺寸可变,原剥木皮,丙烯,拉伸器,钢丝,木架,鱼钩,鱼线

《关于本质NO.5》,55×70cm,木皮拼接、丙烯、雕刻,2024

《关于本质2025-1》,181×272cm,木皮染色拼合,木刻,2024-2025

Hi艺术:展览中体量最大的装置作品《状态》就能看到你对于材料本身的探讨,这件作品在每次展出时都是一次新的创作,这次在布展时有什么新的体悟?

康剑飞:这件作品在第一次布展时我是以一种造型的方式去做的,看构图、看高低。策展人高名潞老师看完就说拆掉重新弄,他说你在工作室跟我描述这件作品时我很感动,你在说用鱼线牵引、用力拽时我甚至都有点起鸡皮疙瘩了。我听完高老师的话立刻就明白了,就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重新布展。而后,这件作品就不再是设计的结果,而是力的结果。

我觉得创作者最大的乐趣就是让观众看到那一点点矫情劲。这种矫情就像木板呈现出的样子,到底是它达到柔韧度极致的状态还是视觉构图出的结果,只有真正确凿了你才能心安理得。

布展的感觉特别像跟一个人摔跤,我拽“他”的时候只要一使劲嘎吱就折了,要不然一撒手就会弹回去。第二次布完展后我再来看这件作品时觉得有时候木板在“笑话”我,笑话我第一次不行。这特别有意思,你会觉得它们有生命感。所以有时我会故意碰碰它,它就哗哗地跟着颤悠。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Hi艺术:从这次展览中选择的五十多件作品能看到你在不同阶段的多种创作面貌,从对版画本体属性的探讨再到媒介的边界,你在创作时会考虑作品所处的发展脉络吗?

康剑飞:我过去做作品不是深谋远虑的,在我的创作主线上总会迸发出新点子。比如《800G》这件作品,我整理出了1998年到2013年电脑中所有的图像资料,大致共计800G,编辑印刷了一千余册书籍。

包括《中华烟》,它的创作背景是当时要与几位其他院系的老师在央美美术馆最好的展厅做一个展览,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我绝对不能拿两张画去展览浪费这次机会。其实在做纸质的《中华烟》之前也做过陶瓷的作品,因为陶瓷在烧制时会变形塌陷,能体现出一些隐喻的概念。但这个方案未能实施,我就重新用印刷的方式去做,这也跟版画创作有些关系。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当时我在深圳印刷了6000条烟,找武警花了三倍运费运回北京,还设计了背景墙。红红的一大片在展览现场特别突出,很多人排队购买,200块钱一条,一人买一条跟作者合影。我觉得每一件成立的作品都需要经历很多个环节才能到达。

Hi艺术:除了木刻,也能看到你在其他材质上的尝试,比如《黄金药丸》。为什么想到在黄金上做作品?

康剑飞:我是中国人民银行金币总公司设计委员会的委员,我参加所有国家发行的金币评审。当我去到深圳的造币厂看到黄金胚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必须拿它来做件作品。后来就想到了用黄金做成药片,造型跟阿司匹林那种消炎药片一模一样。

所以我的创作是有多种类型的,有在主线上的创作,也有灵感爆发的时候,也有看到一个材料我需要做出反应的时候。你不会平白无故地想出一个点子,我所有的时间都处于艺术创作的状态之中。

《黄金药丸》36×26×4.2cm金2025

把多余之物剥离

Hi艺术:在艺术家的身份之外,你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教授,并担任中国版画博物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等角色,这些角色对你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康剑飞:在版画系教学时,我自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艺术家例子。比如讲到版画的本体概念和语言技术时,我有《网》系列。讲到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时,有《中华烟》。这么多类型的作品都是一个人的,我觉得这种线索与可能性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启发。

《网》100×100cm版数1水印木刻

担任中国版画博物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时我接触更多的是展览的组织工作,那个阶段对我的作品影响确实特别大,因为观看的角度变了,每次做展览都能看到成千上万件版画作品,世界各地的版画都看尽了。

康剑飞担任首届嘉德国际版画大会策划顾问

于是我的思路就被打开了,我觉得首先不能这一辈子就光做版画,但我也不能扔掉它,变成一个油画家或是国画家。我开始思考如何体现出版画的特殊性,以及版画到底对我起到了什么作用。那个时期我做了《版画漂流计划》,《观看黑鸟的方式》也有了更多类型的应用。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Hi艺术:一天的生活节奏、创作节奏是怎样的?

康剑飞:自从工作室搬到远离北京市区的T3艺术区后,我的生活特别规律。早上5点就起床,给两只狗喂自制的狗饭、遛狗。我再吃早饭,之后必须喝一个小时的茶。一般上午处理电脑上的工作。11点自己做饭吃午饭,吃完外出走两三圈后午睡。下午咖啡喝完后开始创作,之后是一个半小时的健身、洗澡。5点多吃晚饭,晚上就一个人喝酒,之前有一阵特别爱打德州扑克。

所以一天实际上创作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但正因为这4小时,我觉得我做所有的事都有意义。这4个小时的创作是虔诚的,像一种修炼。

Hi艺术:这次展览在回顾30年的创作之外,对你而言还有什么其他的意义吗?

康剑飞:这个展览对我来说,可能是我个人创作中一个新的开始,突然间我打通了很多东西。我的工作方法,包括布展的形式,都源于我最初对于作品的判断。我觉得清晰自我的表达诉求太重要了。

我相信命运、宿命。就像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你发明创造的,它们早就在那,它会引导着你一步一步地向前。

回看这30年,我觉得“木已成宙”这个主题定得很好。在这次展览之后我突然有斗劲了,我知道我以后还会遇到问题,但我现在似乎接近了一个真理性的东西,我要用一种排除法把一些东西剥离掉,这是我在这次展览后意识到的路径。

“木已成宙康剑飞作品展”展览现场壹美美术馆,2025

Hi艺术:当下版画的传播功能已经被其他媒介取代,你认为版画这一媒介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会有怎样新的迭代?

康剑飞:版画在不同的时代充当着不同的历史角色。在过去它是传播的工具、革命的武器。到了今天,如果通过版画形式最终只为了获得一个图像,我觉得是存疑的。创造图像的人太多了,市场一定是一个试金石,它会让你出现问题。在市场热潮退去之后,未来10年、20年会出现真正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因为过去掩盖的东西太多了。

文、采访/史灿阳,来源:Hi艺术)

艺术家简介

康剑飞,1973年生于天津市,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研究生同等学力班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院版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委员,国际版画机构联合会议轮值主席,中国版画博物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来源:文化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