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元 以韧性换弹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15:19 2

摘要:一面是复杂的市场、政策环境与医药行业转型所叠加形成的向下压力;一面是AI技术深度赋能医药企业创新加速的向上机遇。

拼韧性的时候到了!

一面是复杂的市场、政策环境与医药行业转型所叠加形成的向下压力;一面是AI技术深度赋能医药企业创新加速的向上机遇。

中国药企在经历了一轮群体性低潮期后,进入“结构性”分化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上,一些财务表现稳健、战略清晰、已实现“仿创”切换且拥有丰沛创新药管线的上市药企身上,集采等政策面影响会出现更加明显的边际递减效应。

年报季,我们要如何识别这类药企的样本?轻数据而重战略,读懂年报外延的企业战略是否具备穿越周期波动的发展韧性。

既要又要还要,作为公开市场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发布年报变得越来越不容易。尤其是在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更容易被投资者挑剔和放大问题。

就比如其实2024年全年录得156.19亿元,归母净利润13.87亿元的健康元,会被市场投资人嫌弃业绩增速“不达标”,尽管营收净利的小幅双降在医药全行业一片颓势之下,尚属中上签。

图源:健康元2024年财报

当然,也能理解二级市场投资人的群体心理,毕竟股票市场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是非理性投机行为,真正长周期观测一家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人总是少数派。

但市场总是更青睐“少数派”。


壹|信心为根

一张自信的财表

引起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指标变动的因素大抵相仿,所以应该关注的是同等压力下,上市公司财表是否呈现出足够稳定性,以此先排除风险因素,避免踩雷。

在药企核心增长数据尚处于普遍调整的阶段上,我们需要观察谁更抗跌,谁更能表现出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的韧性。

比如,健康元虽然营收净利润均出现高增长基数之后的整固状态,但调整幅度较小,且净利润调整幅度显著低于营收调整的幅度,说明公司仍在提升盈利能力。

报告期内,健康元近63%的毛利率和近10%的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放在行业里横向比较也是靠前的。

再者,健康元2024年报告期末总资产357.18亿元,同比下降1.76%,但期末净资产145.35亿元,却同比增长5.66%,显示公司资产质量仍在持续改善。

除了这些代表着公司自身经营运管能力的“内向型”指标外,其实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向资本市场输出信心的“外向型”数据。

2025年3月初,健康元公告其自2024年启动的第五期5亿元回购计划,累计回购4474.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39%,已完成回购并注销。

图源:上市公司公告

此前,自2020年开始的回购计划至今五期累计投入资金近27亿元用于回购注销公司股份,累计回购注销股份占比总股本甚至超过了10%。

健康元也是以回购注销股份的方式来维护股东权益和公司价值,投资分红同样也是公司向二级市场投资人回馈收益,维护价值的方式。

继2022、2023年向投资者分别派发3.37亿元现金后,2024年公司又拿出3.66亿元现金分红投资人。

如果算上回购注销股份的投入,近三年健康元累计现金分红高达25.68亿元,累计现金分红(回购+派现)/年均归母净利润(14.44亿元)比值高达177.84%。

在《多肽链》所跟踪观察的药企样本中,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通过增加分红派现的方式回馈投资人,这展现了上市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像健康元这种大规模、高比例回购注销与长期稳定分红派现“双管齐下”的公司,在A股市场里其实是相当罕有的。

这也为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树立了一个维护投资人与公司价值的优质榜样。


贰|创新为魂

战略定力的成色

医药上市公司未来的结构性分化,创新能力是最大的一道分水岭。

“创新药”三个字是药企应对集采等环境压力最好的“护身符”,如今已是医药行业的一种集体共识,然而种因得果不是临阵磨枪,药企需要足够的战略前瞻。

这样的战略前瞻,在健康元身上可以追溯到2013年。

这一年,健康元做出了一个改变其命运的落子——在洞察到中国社会将加速进入老龄化的大趋势下,果断下注了呼吸疾病的用药市场。

以此为“锚点”,健康元试图用“创新药”撬动未来的市场。

原料药也好,化学药也好,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仍旧是公司基本盘,但创新药才是撑起健康元增长空间的真正“大梁”。

时间来到了2019年,在坚定执守“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健康元迎来了呼吸疾病用药领域的最重要的突破,攻克了高端吸入制剂技术壁垒。

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成为健康元首款吸入剂上市产品,不仅填补了“国产替代”的市场空白,更为公司树立国内呼吸用药领域王者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款产品上市四年,健康元呼吸用药销售业绩劲增22倍,兑现了创新驱动的战略价值。更重要的是,在高强度研发投入与差异化创新之下,公司逐步构建了丰沛的创新药管线。

从创新驱动的战略深度看,聚焦呼吸领域的健康元目前储备有11个1类创新药产品,其中除玛帕西沙韦胶囊已进入上市的最后冲刺阶段外,TSLP单抗、IL-4R单抗、MABA吸入溶液及GSNOR抑制剂均已进入临床Ⅱ期。

图源:上市公司公开信息


在呼吸领域健康元拥有覆盖多个适应证、多种剂型的创新药管线,丰富的产品组合与先发优稳固了其呼吸龙头的地位,且正在进入价值与收益的兑现期。

从创新驱动的战略广度看,除了呼吸领域,健康元还在消化、辅助生殖、镇痛、心血管及精神类疾病等领域多元化布局,目前储备了20余款创新药物。

进一步细看,国产创新PPI药物艾普拉唑为健康元在消化道领域赢得领先地位,而艾普拉唑是全球市场被认为拥有10亿美元销售潜力的新药。

辅助生殖领域,健康元也构建了完整的产品矩阵,其核心产品盘踞细分市场头部序列已久;镇痛领域,通过BD等方式引入的创新药也正在健康元的创新平台加持下,加速冲刺。

创新驱动战略深度与广度交织在一起,健康元不仅是拥有跨多个治疗领域创新药丰厚管线储备的“创新型”药企,更是中国本土Big Pharma的难得样本。

于企业个体而言,创新管线决定着未来增长的持续性和想象力,但于中国创新药,健康元的成功转型是铸就下一个十年全球化竞争力的关键跨越。


叁|价值为骨

有韧性就有弹性

对于资本密度极高,技术壁垒极高,时间成本极高的新药研发而言,药企的创新研发能力如何在风险控制的前置条件下客观评估?这绝对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通过观测研发投入占比药企营收与规模的绝对值,往往是外界对于药企创新研发能力“循证”的一个重要支撑。

但以更高的营收占比、更大的绝对投入值来审视药企的创新力,其实会使我们很容易陷入循证迷途。

在很多孤注一掷烧钱研发的药企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其投研失败或远低于预期的现实风险问题。

创新新药不是一针打在投资人身上的“肾上腺素”,而是权衡研发管线上的风险因素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否匹配的决策与选择。

回头再看,健康元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23个完整财年,能以年均超15%的营收复合增长率穿越金融危机、疫情冲击及集采改革等重大挑战,始终确保盈利能力的韧性,何解?

无论保健品、原料药、化学药还是今天的创新药管线,健康元每一步战略发展的重心所在都是“紧密围绕临床需求”的。

只有能够充分价值转化的创新,才是有效创新。

2023年研发投入16.32亿元,2024年研发投入15.32亿元,尽管这两年面临层层压力,健康元仍然在平衡研发投入与市场风险的同时,每年拿出占比公司营收10%左右的费用坚定投入研发。

图源:健康元2024年财报

这个研发营收比,放置于眼下行业规模级药企中横向比较,“一线”无疑。但重要的是,这是基于企业长远创新战略的“精算”结果。

因为健康元全线20余创新药管线布局,只有一个基本原则,即“临床需求”。如果再加一个定语,那便是“未被满足的”临床治疗用药需求。

2024年中国创新药格局迎来了一个“奇点”——以Deepseek为创新应用的AI技术,为中国创新药研发带来了全新的“X”因素。

这对创新药管线布局丰满的健康元来说,简直是不要太美好。

因为全面推行Deepseek在药物研发、临床医学、生产与质量管理、商业化等诸多方向上的现实意义,远超资本市场借题炒作,拔高市值的价值。

尤其是在创新药研领域,健康元有着明确的应用场景:从CADD(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 AIDD(人工智能药物发现)两个关键方向积极探索与实践。

通过CADD技术可针对相关信号通路靶点展开虚拟对接筛选工作。这意味着研发成本会大大缩减,效率和成功率会大大提升;

而在AIDD 方面,在分子发现、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等多个关键环节深入应用,健康元可以借此能更广地拓展创新药物管线布局。

当然,AI技术在生产、销售等领域的应用提升运营效率,自不必赘述。至少积极主动拥抱AI的开放心态,是公司“溢于言表”的。

图源:健康元2024年财报

按照公司表述:健康元将持续推进AI与医药产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涵盖“研发—生产—商业化”全链条的智能平台,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可及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如此,在AI技术的加持下,将现有的创新药物管线价值加速兑现为公司业绩增长动能,是可以预见之事。

以信心为根,以创新为魂,以价值为骨,健康元所展现的发展韧性也正在转变为其未来增长的弹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中涉及数据信源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或作者认为权威可信的第三方机构;本文海报设计为《多肽链》原创设计制作。

来源:多肽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