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恰逢春机,再添新绿。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4月19日,由市林业局、市融媒体中心、市融媒集团、吉林北山风景区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第20届“我为家乡添绿荫”大型公益植树活动,于北山公园平安钟楼附近坡地举行,千余株云杉幼苗被种植在春山之上,江城再添新绿荫。
恰逢春机,再添新绿。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筹备,4月19日,由市林业局、市融媒体中心、市融媒集团、吉林北山风景区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的第20届“我为家乡添绿荫”大型公益植树活动,于北山公园平安钟楼附近坡地举行,千余株云杉幼苗被种植在春山之上,江城再添新绿荫。
活动当天,市城乡规划研究院、吉林银行汇通支行等团队工作人员以及小雾凇记者团的小记者、大学生志愿者、热心市民2000余人,共同挥洒汗水、播下绿荫,分享为“绿美江城”添砖加瓦的欢乐。
4月的江城,春潮涌动,阳光和暖。春风吹过处,彩旗飘扬,从纪念林石碑至北山钟楼逐级而上的石阶上人头攒动,一场将希望植根于大地的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7时许,来自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大学的志愿者便分工协作,将树苗卸到指定地点,并按照报名情况,为团体和市民分堆摆放树苗。8时刚过,陆续有市民赶到现场。
9时,植树活动正式开始。找到画好的点位,两三人一组,相互协作,铁锹与春泥碰撞的脆响此起彼伏。挥锹培土、扶苗定植、围堰浇水,大家每道程序都做得一丝不苟。
“包裹树根的包装要撕掉。”市民互相提示着植树要领,看到有不规范的操作,技术人员也会走上前一一提醒。“我这个坑够不够深、够不够大?”为确保幼苗成活,人们边挖土边咨询,争取“种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山坡上,土质根系较多,挖掘对老人、孩子是不小的考验,但大家干劲十足,直掘到坑体尺寸合格,才小心地植下树苗。
一个多小时后,千余株树苗渐次林立。一排排、一行行的新苗,承载着绿色希望迎风挺立,为初春的北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植树收尾阶段,大学生志愿者开始清理现场遗留垃圾,不少市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市民散去后,技术人员对栽下的树苗逐一检查,确保成活率。而山脚下,新树立的第20届“我为家乡添绿荫”纪念林石碑也成了市民的新晋打卡点。人们手举小锹、小桶兴奋地发出欢呼,与纪念林石碑合影,留下美好回忆。
“植树造林,种下的是绿色树苗,更是家乡的美好未来。”三年级小学生李宜霖已经是第七次参加“我为家乡添绿荫”活动了。还在妈妈腹中的时候,妈妈就为她种下了第一株“成长林”。如今,她开始带领同学参与活动,传承妈妈对家乡的热爱。
“这是我种下的第20棵树苗,看着它们逐年成长,我内心非常喜悦。”市民徐阿姨是“我为家乡添绿荫”的“资深老粉”,跃马湖畔、松花江边、龙潭山上、临江游园内,都有她的“树孩子”。有时去这些地方走一走,看看小苗逐渐成长,徐阿姨感到“有意义、有乐趣”!
从羸弱幼苗,到亭亭如盖,与数万树苗共同成长的“我为家乡添绿荫”大型公益植树活动,自2004年4月18日启动以来,搅动江城人扮美家乡的热情,至今已走过20多年历程、向市民发出20次邀约——我们在春风里相聚,共写一卷生生不息的江城绿色诗篇。
多年来,我们广聚社会力量、丰富活动内容,已有超过10万名热心市民参与公益活动、30余万株树苗在江城各地“安家落户”。
人们挥洒汗水、挥镐扬锹的身影,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历经风雨,龙潭山、朱雀山等地的树苗都已成材,发挥出保护山体、净化环境、绿美江城的作用;与此同时,已有越来多的大手牵小手、小手牵小手参与到活动中,极大调动了市民扮美家乡的热情,不断增厚江城的“绿色家底”。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如今,棵棵杏树、云杉、连翘、稠李、火炬树、银中杨正在茁壮成长、规模日盛。春有繁花、夏有浓荫、秋有斑斓的大美江城,有每一位江城人的付出与热爱。
下一次“我为家乡添绿荫”,我们不见不散。
来源:新吉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