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们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弦,奏响五天的绿色交响。4月18-22日,我们将带领大家溯地球日之源,探生态保护之径:既有科学解读地球资源的珍贵密码,也有可落地的环保行动指南;既能重温历年绿色印记,也可通过主流媒体视角见证地
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们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弦,奏响五天的绿色交响。4月18-22日,我们将带领大家溯地球日之源,探生态保护之径:既有科学解读地球资源的珍贵密码,也有可落地的环保行动指南;既能重温历年绿色印记,也可通过主流媒体视角见证地球守护者的智慧。让我们在知识的浸润中深思,于图文影像间行动,共同执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画卷。
世界地球日
世界地球日(The World Earth Day) 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
世界地球日起源
EARTH DAY
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当时只是美国范围内的一项社区性活动。由于这一时期美国正是个多事之秋,光纤织物被发明了出来,“阿波罗13号”的悲剧导致登月计划失败,南卡罗来纳州萨瓦那河附近一家核工厂发生泄漏事故,当时的美国人,终日呼吸着豪华轿车的含铅尾气。工厂肆无忌惮地排放着浓烟和污水,却从不担心会被起诉或者是受到舆论的谴责。“环保人士”凤毛麟角,他们只是列在字典里的单词,却很少能够被人所重视。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地球日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有资料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全球年平均温度升高了0.6摄氏度,最暖的13个年份均出现在1983年以后。20世纪80年代,全球每年受灾害影响的人数平均为1.47亿,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上升到2.11亿。目前世界上约有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在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1/4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而过度捕捞已导致1/3的鱼类资源枯竭。
中国在行动
世界地球日进入中国民众的视野正是在1990年。1990年4月2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通过电视发表了关于环境问题的讲话,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专题报道。此后,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用以进行相关的纪念和宣传活动。2025年,我国确定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在引导社会大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只有一个地球 共有一个家园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