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2025年的主题是“走出误区,回归科学”。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2025年的主题是“走出误区,回归科学”。
澧县中医医院专家介绍,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关节炎症,常表现为突发性关节红肿热痛(尤其大脚趾、膝关节)。高嘌呤饮食、酒精、肥胖、遗传等因素均可能诱发。但现代医学发现,即使严格忌口,部分患者仍会反复发作,这与体质、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将痛风归为“痹症”“历节风”,认为其与“湿热蕴结、痰浊瘀阻”有关。长期饮食不节(如嗜食肥甘厚味)、情绪压力、熬夜劳累会导致体内湿热堆积,阻滞经络,形成“浊毒”,最终引发关节剧痛。
1、误区1:“关节不痛=痛风好了”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仍是“沉默杀手”,持续损伤肾脏、血管。血尿酸达标需长期管理,而非痛时用药、不痛停药。
2、误区2:“严格忌口就能根治痛风”
饮食控制仅能降低血尿酸约60-90μmol/L,对尿酸>540μmol/L者仍需药物干预。内脏、酒精要限,但不必极端素食!
3、误区3:“止痛药能治病”
长期依赖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止痛药,忽视降尿酸治疗,伤的不仅是关节,还会增加消化道出血、心血管风险。
1、分层治疗,个体化达标
低危人群(无合并症):尿酸目标<360μmol/L。
高危人群(肾病、心脑血管病):尿酸需压至<300μmol/L,优先选择新型URAT1抑制剂药物(如雷西纳德)或新型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2、炎症控制升级
误区纠正:“痛风发作吃抗生素”大错特错!
科学方案:急性期首选秋水仙碱(小剂量)或IL-1β抑制剂,而非激素滥用。
3、科技助力管理
误区破除:“尿酸偶尔正常即可停药”不科学!
动态监测:家用尿酸仪+医院检测双结合,稳定达标6个月以上再评估减药。
1、喝水也有讲究
目标:每日2000-3000ml,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豪饮加重心脏负担。
误区提醒:苏打水不能替代药物降酸!过量可能升高血压。
2、运动需“温和持久”
推荐:游泳、骑行等低冲击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急性发作。
3、哪些食物建议限制食用
◆ 高嘌呤含量的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猪肉等。
◆ 鱼类食品。
◆ 含较多果糖和蔗糖的食品。
◆ 各种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馏酒(白酒)。
总体饮酒量男性不宜超过2个酒精单位/日,女性不宜超过1个酒精单位/日(1个酒精单位约合14g纯酒精)。1个酒精单位相当于ABV12%的红葡萄酒145mL、ABV3.5%的啤酒 497 mL或 ABV40%的蒸馏酒 43mL,含酒精饮料会影响尿酸的排泄。
4、哪些食物可安心吃
鸡蛋、低脂奶、绝大多数蔬菜(包括豆制品!最新研究推翻旧禁忌)推荐药膳:薏米冬瓜汤、茯苓山药粥,助湿浊排出。
痛风管理是一场“科学与误区”的较量。2025年,让我们用循证医学破除谣言,以中西医协同治疗实现尿酸长治久安--不迷信偏方,不恐惧用药!
来源:湖南医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