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引前路燃灶火,徒继匠心烹佳肴。”4月18日,黔菜一代传承人、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堂尊师王小华生日会暨师门传承联谊会在贵州遵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代表齐聚一堂,共贺恩师寿辰,并围绕黔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师引前路燃灶火,徒继匠心烹佳肴。”4月18日,黔菜一代传承人、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堂尊师王小华生日会暨师门传承联谊会在贵州遵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弟子代表齐聚一堂,共贺恩师寿辰,并围绕黔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黔菜泰斗古德明的嫡传弟子,王小华深耕烹饪行业60余载,培养弟子百多人,为地方餐饮标准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他还荣获“贵州省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大师名人堂尊师”等称号,2023年出任中国黔菜研究院研究员,成为行业标杆。
活动期间, 为大力弘扬中国烹饪文化和“工匠精神”,培育烹饪领域优秀人才,经核准,饶维海等成为中国烹饪大师名人堂尊师王小华传承弟子。王小华大师亲自为弟子们颁发了象征技艺传承的金质证书,完成了一场跨越时代的匠心接力。
在致辞中,王小华回顾了60余年的从艺生涯,强调“尊师如父、匠心守拙”的师训。他呼吁餐饮从业者坚守初心,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合,推动黔菜走向全国。“老一辈的匠心精神是根基,唯有代代相授、精益求精,黔菜文化才能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他表示,希望年轻一代接棒,以创新驱动黔菜国际化发展。
活动现场,众弟子齐声祝愿恩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并共同宣读师训,誓言以匠心守护传统、以创新开拓未来。弟子代表则分享了对师门精神的践行。
由上海餐饮企业家精英会会员、贵州餐饮人刘欢创设的山石榴贵州菜,是全国首家获得米其林餐盘奖的贵州菜,此后连续三年获此殊荣,和王小华也有难解的缘分。据介绍,中国黔菜大师、上海山石榴贵州菜行政总厨、研发总监蔺青松是王小华亲传弟子,在上海改良酸汤鱼配方,广受好评,大获成功。蔺青松在这场师门传承联谊会上动情地表示,师门情谊是推广黔菜的核心动力,他正致力于让贵州菜“香飘全国”。南京“花盘子贵州小炒”创始人周杰,则感怀师父王小华“老当益壮、深耕技艺”的精神,誓言守护黔菜文化根脉。
遵义市烹饪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杨明芳高度评价王小华的行业贡献,称其通过“传帮带”为青年从业者搭建成长平台,并动员行业前辈“出山”指导,助力技艺传承。“师徒传承是餐饮文化延续的命脉,王小华大师的坚守为行业树立了典范。”杨明芳表示。
据悉,此次活动不仅是师徒情谊的见证,更被视为黔菜文化传承的新起点。王小华弟子遍布全国,成为推广贵州菜的中坚力量。未来,师门将围绕技艺传承、菜品创新及品牌打造深化合作,助力黔菜香飘世界。
【记者手记】
师徒传承:黔菜文化破局的密钥
在工业化浪潮席卷餐饮业的今天,贵州遵义的一场师徒传承仪式,为传统饮食文化的存续提供了重要启示。烹饪大师王小华寿辰庆典上,金质证书跨越代际的传递,不仅是技艺的交接,更是黔菜文化基因的延续密码。
在这场匠心接力中,“尊师如父、匠心守拙”的师训被赋予了新时代内涵。王小华深耕黔菜60余载的实践表明,传统厨艺传承绝非简单的技法复制。其弟子蔺青松在上海改良酸汤鱼配方,周杰在南京打造“花盘子贵州小炒”,正是师门“守正创新”理念的生动实践。这种既保持酸汤、糟辣等核心风味,又融入现代餐饮美学的创新路径,让黔菜突破了地域局限。
师徒制在当代的独特价值,在于构建了活态传承的生态系统。相较于标准化的职业培训,师承关系中的耳濡目染,能够将刀工火候的微妙把控、食材理解的深层逻辑进行非文本化传递。
遵义市烹饪饭店行业协会会长杨明芳强调的“传帮带”体系,正是通过情感纽带与技艺传授的深度融合,让年轻厨师在继承“匠人基因”的同时,获得创新突破的文化底气。
当王小华弟子网络遍布全国,黔菜文化传播已进入新阶段。这种以师徒为节点形成的辐射网络,既能保证核心技艺的纯正性,又能通过在地化改良形成多元表达。
从深山灶台到国际餐桌的跨越,需要的不仅是标准化工艺流程,更需要这种充满人文温度的传承机制来守护文化根脉。在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师徒制或许正是传统菜系对抗工业化侵蚀的最佳防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振梁
编辑 何美
二审 李政林
三审 唐正平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