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一战线部是劳动党的重要部门,负责对韩国的情报、决策和外交。从1953年开始,朝鲜半岛便被一条停战线一分两半。这条停战线便是“南北朝鲜非军事区”,由朝韩双方军队在各自一边驻守。
统一战线部是劳动党的重要部门,负责对韩国的情报、决策和外交。从1953年开始,朝鲜半岛便被一条停战线一分两半。这条停战线便是“南北朝鲜非军事区”,由朝韩双方军队在各自一边驻守。
朝鲜半岛的分裂不是基于语言、宗教或民族的差异,而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朝鲜的金氏政权,建立在维护绝对的制度统一之上,所以它把多元主义和个人主义视为最大的敌人。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劳动党一直积极和勤奋地,开展针对朝鲜和韩国人的心理战。
而我,便被赋予了这一神圣的任务,在101联络所下属第5科(文学),第19股(诗歌) 工作。
这个101联络所之所以如此命名,正是为了避免透露出我们工作的性质。这个机构于1970年10月10日,在金日成的批准下成立,所以命名为“101联络所”。
101联络所成立之初,我们这个部门就专门通过媒体、文学艺术、音乐和电影等文化媒介,对韩国进行心理战。70年代以后,尤其着重于利用当时韩国反对朴正熙的抵抗运动,在韩国民众中放大反美情绪,培养亲朝势力。
在我们这里出版的作品,往往冠以韩国出版商的名义发行,甚至模仿他们的风格、喜欢的字体、以及纸张的质量和磅数。在音乐方面,则是通过韩国的唱片,来模仿他们的器乐和人声编曲的风格。
以这种方式所制作的书籍和录音带,将由我们部门通过日本的亲北组织,或其他东南亚国家有系统地分发出去,并传递到韩国的民主反抗人士手里。我们这个部门用这种方法所播下的种子,在后来形成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那就是在韩国同情北方的人,他们却都是进步的、民主的反权威斗士。
就像在海滩上,穿泳装比穿西装更合适一样,本着忠于韩国文化背景的精神,统战部的口号就是“本地化”,我们必须要代入进韩国人的性格和身份认同。
这些同情朝鲜的韩国民主人士,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所了解的北方,都是由我们这个部门模仿他们所杜撰出来的。
1998年8月12日,是我在101联络所上班的第一天,这一天也成了我进入“韩国氛围”的第一天。那年我27岁。当我踏入统战部这个秘密世界时,我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为自己感到自豪。
101联络所位于平壤中心区的龙华区。我一跨进联络所的大门,就能明显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周围筑起高墙,大铁门紧闭,代表这是个孑然独立、普通人难以窥探的世界。工作人员从大铁门上的一个小门进出,这个小门小到每次仅能一人通行,旁边还有哨兵站岗。
这名哨兵的出现,也是该机构区别于朝鲜其他政府机构的一个标志。在朝鲜的其它单位里,职工通常轮流对同事进行监视和警卫。而在这个机构里,似乎是为了证实在这个机构里,警卫的职责与统战部本身的职责是分开的,所以才另派哨兵。
我们部门的党委不得不专门派出一个干部,向警卫解释我的存在,并对我的身份进行了双重核验,然后我才被允许通过铁门踏入单位大院。
进去之后,我发现入口虽然小而隐蔽,但院子却非常大。地面都是用水泥铺成的,没有一丝可见的裸露的土地。来接我的干部向我介绍说,我们面前的四层大楼就是101联络所的总部。主楼的左边是一个韩国文学图书馆和一个会议厅。右边则是813交流所,所有的仿冒书籍都是在这里,利用韩国各出版商的印章来印刷。
这位干部指着图书馆告诉我,在日据时期,图书馆大楼是平壤唯一的花魁学校。他会意地笑着对我说:“离这里不远的牡丹峰月香洞,就是过去有名的红灯区。”
我的19股,也就是负责诗歌的办公室,位于主楼的二楼。我们这个股有八个人,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打开办公室的门,我立刻看到办公室两边各有一张长木桌。每张桌子可坐四个人,我们在工作时将背对背,面对着墙壁办公。
可当我的脚踏上办公室的大理石地板时,我几乎立刻想要转身离开。我仿佛误入了朝鲜最可怕的犯罪现场,那就是叛国罪!其严重程度是你们无法想象的。或者说,再怎么形容都不够夸张。
这间办公室里随处散落着各种违禁物品,如果它们不是出现在这里,换成朝鲜任何一个房间,每一样物品都值得房间里的所有人被判处死刑。
而墙壁上更是挂着一副令人震惊的标语: “虽然你在平壤,但住在汉城。”而这句标语正出自我们敬爱的将军,这是他对我们下的命令。
我们的党部把这句标语恭敬地挂在墙上最醒目的地方,可这句标语的意思,与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韩国的妖魔化实在太过矛盾,这让我一时难以接受。在我眼里,办公室里随意散落的敌方报纸和书籍,都比将军对101联络所的指示要逊色许多。它被恭恭敬敬地装裱起来,挂在原本光秃秃的白墙上。其意思十分明显,外面可恶的叛国行为不仅在这里被允许,而且还受到将军的积极鼓励。
他要求我们居住在韩国,就是要求我们居住在韩国人的心里面,以便破坏和战胜它。我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都对我们的世界与院外的封闭社会,所形成的鲜明而隐蔽的对比,而感到不可思议。
来源:历史微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