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县以山林为依托,以生态作靠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已经形成‘林药共生’‘林菌共存’‘林畜共养’‘林蜂共生’‘林景共荣’的增收新业态。”县林业局局长龚建如数家珍地介绍县里的绿色富民路。
人间四月,万物争春。行走武宁县,迎面而来的是翠绿蓊郁,和风轻拂,给人舒爽清新的感觉。
“我们县以山林为依托,以生态作靠山,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已经形成‘林药共生’‘林菌共存’‘林畜共养’‘林蜂共生’‘林景共荣’的增收新业态。”县林业局局长龚建如数家珍地介绍县里的绿色富民路。
武宁县是典型山区县。近年来,我县积极引导农民转型发展,通过逐绿前行、拓宽富民途径,向绿而生、提升富民效应,点绿成金、凝聚富民合力等三个方面发力,助力农民端牢生态碗、吃上生态饭,铺就绿色富民路,扩大生态产业圈。
逐绿前行,拓宽富民途径
进入四月,我县太平山迎来一年中最热闹繁忙的季节,茶农们在山林间忙碌穿梭,手指翻飞间,鲜嫩的茶叶纷纷落入篓中,经过过秤后装车,马上送到车间加工成香气袭人的成品,销往全国各地。
我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唐宋时期就有“绿丛遍乡野,户户有茶香”的记载,是“宁红”茶重要的产区之一。境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均有大量的野生茶树,且大都有三四百年历史,拥有优质高山野生茶山6万余亩。
近年来,我县大力发展高山野生茶产业,鼓励民间资本建立野生茶叶加工厂。出产的茶叶已斩获国内外金奖以上奖项50多个,获得“赣鄱正品”认证品牌3个,获得全国第一张野生茶有机认证证书,被授予“江西省野生茶之乡”称号。“武宁宁红茶、味香冠天下”在央视推宣,“江西武宁宁红茶”走进央广网云遇中国直播间。目前,全县共有40余家野生茶叶加工厂,培育省级龙头企业3个,年产茶叶1200吨,产值达4.85亿元,1万余名农民受益,小小茶叶正撬动“茶经济”蓬勃发展。
高山野生茶产业是我县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富民产业的缩影。在全县418万亩茂密森林里,有竹林70万亩,年可产笋干50余万吨,高山油茶25万亩,产茶油1200多吨。武宁县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统筹兼顾协调一致,形成逐绿前行、拓宽富民途径的喜人局面,真正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武宁落地生根,既守护了生态环境,又带动了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向绿向生,提升富民效应
群山环抱,满目苍翠,山坡上、丛林下、果园里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栋栋“小房子”,走近些,能看到不时有蜜蜂进进出出……武宁县新宁镇东园村蜂农林美虎戴着面罩和手套,小心翼翼地端起一片溢满金黄蜂蜜的蜂巢,找出其中的蜂王,摘掉它的一边翅膀。“这样蜜蜂就不会飞跑了。”林美虎说。
我县共有蜜源、粉源植物148种,全县蜂蜜品种有山乌桕蜜、鸭脚木蜜、以山枣等蜜源植物构成的“百花蜜”,更有闻名全国的上乘冬桂蜜,被评为“中华蜂蜜之乡”,武宁蜂蜜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全县共有蜜蜂40000余箱,产蜂蜜330余吨,年产值达到3500多万元。林美虎家养了120箱蜂,年采收蜂蜜1800斤,销售收入达9万余元。“我每天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到上面,这个收入还是不错的。”林美虎满意地说。
我县是江西省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达76.54%。近年来,县里依托优越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以蜜蜂为代表的林下种养业,全县有杜仲、厚朴、黄精、枳壳、吴茱萸、金银花、栀子、覆盆子等林下中药材,年产药材5400吨,产值约1.8亿元;香菇、木耳、樟木灵芝等食用菌1000余亩,年产鲜菇25吨,年产值350万元。同时,林下散养鸡、牛、羊等禽畜养殖业也蓬勃发展。连绵青山,在林农的经营和打造下成为名副其实的“聚宝盆”。
点绿成“金”,凝聚富民合力
青山苍苍,林海莽莽,一条沥青旅游公路绕山盘旋,一湾碧水流淌在山脚下,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木屋在林间若隐若现。在罗坪镇长水村的悦山居山间民宿,一群来自北京的游客徜徉林间,有的采摘林间野花,有的看山涧中鱼儿悠游,有的坐在千年红豆杉群下,呼吸着清甜的空气,好不惬意。“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我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像武宁这么好原生态的山水很少见,这一趟来得真值。”来自北京的游客耿和平欣喜地说。
“家有一片林、日子过得行,种好一片林、能富几代人。”这些农民中间口口相传的乡土俚语,道出山林在日常生存、兴业致富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近年来,武宁县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乡村建设带来的优美的村庄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山水生态、森林康养、温泉养生、唤醒乡愁、田园风光等主题的民宿业态,全县发展民宿50多家,总床位1000余张,重点打造了“悦山居”“林云山居”“一渡一山海”等星级山宿、水宿,将山林视为风景线,将一个个村庄转化为景区,从而带动农家乐、民宿等新型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长水村利用97%森林覆盖率的优势,除了“悦山居”之外,还建起集体验、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红豆山庄”“紫杉醇客栈”“孙家大屋”等精品民宿,一年四季特色分明、亮点频出、卖点闪光,带来生意火爆、效益喜人。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旅游收入过亿元。
林下有“道”,点绿成“金”。我县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创新探索林下特色种养、立体经营与森林景观综合利用的复合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林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24年,全县实现年度林下经济总产值超过20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产业增效的双赢之路。(记者 余慧琳)
来源:武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