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千年瑶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非遗+旅游”“音乐+旅游”“农业+旅游”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了农文旅融合的典型样本。
春染瑶山,万象“耕”新。
4月19日,清远千年瑶寨2025开耕季暨五一劳动节活动启幕。这场春耕盛典以“瑶寨春意浓,瑶胞乐开耕”为主题,持续至5月4日。
近年来,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入推进,千年瑶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非遗+旅游”“音乐+旅游”“农业+旅游”等多种融合发展模式,使其成为了农文旅融合的典型样本。
开耕季活动通过排瑶特色文旅串联农耕文化、非遗展示和科技演绎,打造了一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民族开耕盛会,而节庆融合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正成为村民致富发展的“密码”。
感受瑶族千百年农耕文化传承
开耕节,又称“踏青节”,是连南排瑶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借此节日来宣告一年春耕的开始和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开耕节当天,瑶族群众齐聚千年瑶寨盘王庙,举行盛大的开耕祭祀仪式。清晨,瑶族群众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齐聚在盘王庙,瑶族青年吹响牛角、阿贵哥莎幺妹跳起长鼓舞、先生公舞动铜刀......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瑶胞们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沿着青石板路巡游到梯田,手持锄头、铁锨、钉耙等传统农具,重现千百年来“刀耕火种”的记忆。
“五,四,三,二,一!”在游客们激昂热情的倒数声中,长长的彩烟腾空,意味着开耕正式开始了。瑶族“阿贵哥”与“莎幺妹”在梯田间载歌载舞,呈现“瑶山牧歌春意浓”的春日农耕图。
在瑶族同胞的引领下,游客们卷起裤腿,赤脚下田插秧、徒手捕捉稻田鱼......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劳作乐趣,在实践中珍惜“粮食来之不易”,感受瑶族千百年来的农耕文化传承。
到了入夜时分,身着民族服饰的瑶族村民与游客们围着篝火跳舞。今年,千年瑶寨融合无人机科技,用人工智能“凤凰”打造光影瑶寨。千年瑶寨景区总经理兰生富表示,开耕节是千年瑶寨的文化根源之一,也能让游客去感受瑶族人民的农耕智慧,推动美丽瑶寨向美丽经济转化。
非遗+文旅+农业,让乡村共富看得见
清远连南千年瑶寨,被誉为“世界瑶族第一寨”,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同时被列入国务院旅游发展重点保护区域、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数据显示,2024年,千年瑶寨带动超100万人次前往连南旅游。
正是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千年古村开始“活起来”“富起来”,村民共享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不少村民通过开办非遗特产店、农家乐、特色民宿,实现单户旅游餐饮年收入超15万元。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副镇长唐金宇介绍,举办农耕节庆活动可以吸引游客到千年瑶寨来游玩,同时,也让村民的农特产品有了新的销售渠道,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助推连南高质量发展。本次开耕季,以农耕文明为纽带,搭建非遗直播和旅拍基地,打造非遗活态传承示范点,促进了非遗传承和文旅增长的双向奔赴,有力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在乡村的落地实施。
国家级非遗瑶族长鼓舞传承人唐家祥表示,现在千年瑶寨发展好了,所以选择在家乡把自己的非遗技艺教给年轻的阿贵哥和莎幺妹。“也让每个游客来千年瑶寨亲身体验浓郁的瑶族文化。”他高兴地说,现在很多研学的学生会青年学校学习体验瑶族长鼓舞的动作,一起把瑶族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