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旅漫笔(6):在郑州啃280米的玉米棒子,挺浪漫的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19:56 2

摘要:朋友指着远处的那栋高楼对我说:“这是郑东新区的地标建筑千玺广场,有280米高,目前是中原地区第一高楼。”我左右扫视了一下,和周边相比,它确实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A、

2025年4月18日,到达郑州中央商务区。

朋友指着远处的那栋高楼对我说:“这是郑东新区的地标建筑千玺广场,有280米高,目前是中原地区第一高楼。”我左右扫视了一下,和周边相比,它确实是鹤立鸡群,一枝独秀。

“你知道郑州人都叫它什么吗?”朋友卖了个关子,向我问话。我知道一定很有趣,要不然他不会引而不发。

果然,还没等我回答,朋友就接着说了起来:“因为它外形像个大玉米,尤其晚上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金黄金黄的,更加逼真,所以大家都叫它玉米楼或者玉米棒子。你看看,像不像?”

“这个玉米的玉和河南的简称豫同音,倒也暗合。”李济安创业一面发表自己的观点,一面从下往上仔细地端详,说:“我没觉得像玉米,倒觉得很像单位食堂打饭师傅身旁摞得很高的饭碗。”

朋友停下脚步,凝视了大厦片刻:“你别说,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我张开大嘴,装腔作势,朝那280米高的玉米棒子咬了一口。

随之思绪翩飞,留下两个疑问:第一、千禧广场的设计灵感大概率不是玉米,那它又是什么呢?第二、人们为什么都喜欢给这些大楼起外号,真名反而很少提及呢?

B、

当晚,在返回杭州的火车上,李济安创业想起了上午的问题,于是就着手作答。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一搜索便知:郑州玉米楼的设计灵感真的不是来自玉米,而是源自河南嵩山的嵩岳寺塔。这是我国最早的佛塔之一,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将古塔元素融入摩天大楼,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拔擢。

第二个问题:起外号,也非孤例。

如:

北京国家体育场外号鸟巢;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外号开瓶器;

广州塔外号小蛮腰;

台北101大楼外号竹笋;

苏州东方之门外号大秋裤;

杭州之门外号倒立的牛仔裤……

人们之所以热衷给这些地标建筑起外号,从营销传播上来理解,我认为有几个主要原因:

1、通常大楼的名称都是由企业或政府部门制定的,偏于冗长和正规,不平易近人,与大众形成隔阂。

2、简洁、通俗、形象、幽默。这是最大众化的文化特征,直观的效果就是便于记忆、便于口口相传。

是以,传播要想深入人心,至少要四占其三,不如此,要么被改造,要么曲高和寡,要么孤芳自赏。

3、大众之所以对建筑再命名,要么爱之切,要么恨之切,要么不闻不问。显然,前者居多。

大众对建筑的再命名,既是一种贴近生活的表现,也是一种集体认同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情绪的沉浸体验。

…………

没吃到“玉米棒子”,吃透了传播问题,郑州之行,一样值得欣喜。

「关于作者」

擅长三项营销咨询业务:1、创业史记(为中小创业者“立传”)。2、广告口号研究(一句话促进销售)。3、新产品创意(就是创造出更好的生意)。

您若有相关需求,或在平民创业、营销管理方面有精深见解,都欢迎与我激烈交锋。商海浩荡,不洞察不洞明,无交手无交情。

来源:李济安创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