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发力抗旱保收:创新模式,为湖北农业注入 “甘霖”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0 20:16 3

摘要:近期,湖北多地遭遇持续少雨、气温偏高的天气,土壤墒情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旱情,保康县、谷城县、南漳县、枣阳市等地积极行动,通过发挥灌区合作社作用、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多管齐下统筹协调等方式,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收的攻坚战,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和农民的 “钱

近期,湖北多地遭遇持续少雨、气温偏高的天气,土壤墒情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面对旱情,保康县、谷城县、南漳县、枣阳市等地积极行动,通过发挥灌区合作社作用、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多管齐下统筹协调等方式,打响了一场抗旱保收的攻坚战,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和农民的 “钱袋子”,为农业生产注入 “源头活水”,确保夏粮稳产和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灌区合作解 “渴”

保康县为农业生产强基固本

保康县在此次旱情中,充分展现了灌区合作社在农业灌溉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保康县的各个灌区在干旱时期成了保障农田用水的 “生命线”。

在马良镇紫阳村,旱情严峻,但大型抽水泵从灌渠取水的轰鸣声,给村民们带来了希望。汩汩清流顺着管道流入田间沟渠,村民们积极抢抓时间,挥镐舞锄疏通进水口,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地滋润农田。村民杨绪婵看着河水流入田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个水,来的非常及时,谷种泡了,明天早上就准备播到田里去。” 这简单的话语,道出了农民对水源的急切需求,也体现了灌区及时供水对春耕春种的重要意义。

当前正值小麦孕穗、稻谷下田的关键时期,保康县的重阳灌区和鸡冠河灌区全面开闸放水,展现出强大的灌溉能力,1 亩地 1 个小时便可完成灌溉。重阳灌区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邹涛介绍,“我们组织了 60 多名社员合理抽调附近的河库、堰塘蓄水,充分利用农田水利设施,及时将水送到各个田间地块,确保片区 2000 多亩农作物生长及产业发展用水的需求。” 这不仅体现了合作社的组织协调能力,更展示了其在保障农业用水方面的高效执行力。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2024 年,马良镇完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并成立重阳、鸡冠河 2 个灌区用水合作社。采取 “渠系联网、多级提水、集中共享” 模式,统一调度、分区灌溉,这一创新模式可覆盖西坪、陈家湾、双坪等 20 多个村。保康县马良镇综合执法中心负责人杨淇舒表示,“我们依托灌区合作社延伸至村组田间地头,实时掌握墒情,组织人员疏通渠道,充分利用节水大坝及农业水利设施引水提水、科学调配水源,全力保障全镇生产生活用水。截至目前,已累计灌溉田地 2.3 万亩,有效满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生长及产业发展用水需求。” 这种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确保农作物得到及时、充足的水分供应,为保康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康县共有 6 个保障农民用水的灌区,目前各灌区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墒情,正有序开展农田输水灌溉工作,预计灌溉面积达 6 万多亩。灌区合作社的高效运作,不仅缓解了当前旱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成为保康县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长效保障机制,体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智慧与担当。

科技助力抗旱

谷城茶园守护茶香产业

在谷城县五山地区的襄阳高香茶核心基地,干旱给茶园带来了巨大挑战。自今年立春至春茶上市,降水稀少,尽管 4 月 10 日有短暂小雨,但旱情依旧严重,导致 “黄金” 产茶季的茶叶产量较去年同期锐减 65%,给当地茶企和茶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冲击。

面对严峻旱情,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迅速行动,紧急调配人力物力,多台洒水车奔赴抗旱一线,通过铺设管道、人工浇灌、机械喷淋等多种方式,对茶园进行分片分区循环灌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这种积极主动的应对措施,有效缓解了茶树的旱情,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水分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抗旱成效,公司特邀农业专家深入茶园现场指导,涵盖调整灌溉时间,优化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茶树的抗旱能力等。这些科学的建议为茶园抗旱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帮助茶企和茶农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旱情,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抗旱保收攻坚战。

高效节水灌溉

南漳县确保抗旱稳产见实效

南漳县在应对旱情过程中,将高效节水灌溉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量大,油菜进入结荚期,高温少雨天气对籽粒灌浆和产量可能造成影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南漳县各级农业部门和村组主动作为,打出抗旱 “组合拳”。

在九集镇郑家畈村的千亩麦田里,伴随着水泵的轰鸣声,清澈的水流顺着新铺设的管道涌入田间。南漳九集镇郑家畈村综合服务互助专业合作社种植户郑当林表示,“前两天,我们已经启用了我们十口机井,在实行田间的灌溉,保证我们的小麦度过干旱期,预计我们可能会在 10 天左右能够完成 80% 的灌溉任务。” 这体现了当地在抗旱过程中对水利设施的充分利用和高效调度。

与此同时,在武安镇申家嘴村的麦田里,一台新型智能卷盘式喷灌机正匀速移动作业,水雾如细雨般均匀洒向麦苗。种粮大户胡振志今年投入 3 万元购置的这台 “高科技” 喷灌设备,为 500 亩小麦抗旱增添了 “科技力量”。胡振志介绍,“跟老式的来对比来说,效果要好得多,水量大,喷得远,喷得又细,又密集,速度又快,它自动收缩(水管),一天 24 小时都可以工作,效益比以前要高的多了,一个小时能喷个十来亩田。” 新型智能喷灌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和质量,成为南漳县抗旱保苗的有力武器。

南漳县农业部门在此次抗旱行动中发挥了关键的指导作用。南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负责人唐拥军表示,“我们南漳坚持提前部署,指导农户落实‘早发现、早动手、早灌溉’的防旱举措,及时疏通河道、清淤排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级村委会加大排灌设施投入,调配水泵、启用深水机井,加快拦河引流,千方百计为农作物‘解渴’,确保不误农时、保证大片作物用水不脱节。” 目前,南漳县农业部门先后到九集镇、武安镇、清河管理区等地组织开展技术指导 11 批次,累计完成抗旱面积 10 万亩,切实帮助广大农户解决抗旱技术难题。

下一步,南漳县将进一步加强墒情监测,动态优化抗旱方案,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升用水效能。同时,充分发挥党建联建作用,动员更多群众参与渠道清理、水源调度等工作,全力以赴确保全县 51 万亩小麦、13.48 万亩油菜等作物的稳产丰收。南漳县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和科学的农业指导,为农业生产在干旱条件下的稳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为其他地区应对旱情提供了宝贵经验。

多管齐下统筹协调

枣阳兴隆镇打响抗旱保收攻坚战

枣阳市兴隆镇面对开春以来气温走高、降雨偏少,部分夏收作物面临干旱风险的形势,迅速行动,精准施策,打响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抗旱攻坚战。

枣阳市兴隆镇成立抗旱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镇抗旱工作,展现出强大的组织领导能力。镇、村主要领导一线安排、一线协调、一线督办;农技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和水管站等单位,搞好全程指导服务。这种高效的组织协调机制,确保了抗旱工作的有序开展。

枣阳市兴隆镇农技中心干部张长军表示,“为了保证水源充足,全镇 21 座大、小水库和 1000 多口存水堰塘,全部开闸放水。同时,我们积极协调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华阳河退水闸分水抗旱。” 通过多渠道调配水资源,为抗旱提供了坚实的水源保障。

枣阳市胜阳农资专业合作社在此次抗旱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合作社今年种植了 4000 多亩小麦,面对干旱,积极行动开展春灌。合作社负责人周伟介绍,“我身后这个喷灌机管长 300 米,枪头 75 的,3 寸的管子,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像我们这样的地块能喷 50 多亩。我们购置喷灌设备 40 台套,同时组织人力 60 多人,进行小麦浇灌,在浇灌过程中间,兴隆政府给我们协调水源和电力设施,同时还协助我们外地的喷灌设施 20 多台套,相信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次抗旱保收攻坚战。” 合作社的积极行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抗旱合力,有效缓解了小麦的旱情。

据了解,兴隆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科学调度水资源,合理安排灌溉用水。目前已经启动 70 多台套泵站、机井,新建 300 多座临时泵站并投入抗旱。通过多管齐下的措施,兴隆镇在抗旱保收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夏收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展现了基层政府和农业经营主体在应对自然灾害时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强大执行力。

保康县、谷城县、南漳县、枣阳市等地在面对旱情时,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旱措施。通过发挥灌区合作社作用、科技助力抗旱、高效节水灌溉、多管齐下统筹协调等方式,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守护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应对类似自然灾害提供了宝贵借鉴,也彰显了我国在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能力。在未来,各地应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完善抗旱减灾体系,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朱振羽

通讯员:付乐 向宗涛 刘杰 李雪婷 任积超 杨澳 朱正涛

编辑:汪嘉丽 | 校对:肖文静

责编:梁龙 | 审核:程钰

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