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活鲁班”爆红!不用一颗钉子造出千米木楼,网友:跪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0 20:24 2

摘要:2025年初春,柳州市三江侗寨的一座未完工木楼突然在网络上爆红,视频中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用墨斗在木料上精准弹线,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竟获得2000多万次点击,让全国网友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一把墨斗,一双巧手,76岁侗族老人用50年光阴演绎现实版"鲁班传奇"。

2025年初春,柳州市三江侗寨的一座未完工木楼突然在网络上爆红,视频中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用墨斗在木料上精准弹线,这个看似普通的场景竟获得2000多万次点击,让全国网友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匠人精神"。

这位被当地人亲切称作"胡子叔"的石善章老人,此刻正在建造的是一座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三层双塔式木楼。

令人惊叹的是,整栋建筑不需要一张设计图纸,不用一颗铁钉,全凭老人脑中精确的"三维建模"和布满老茧的双手。

木料间的榫卯咬合严丝合缝,这种传承千年的侗族木构建筑技艺,在他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时间回溯到197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吞噬了高培侗寨300多户木楼。当时年仅20出头的石善章看着乡亲们无家可归,而全村仅有的掌墨师根本忙不过来。这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年轻人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他要自学造楼。

没有师傅指导,他就蹲在工地观察;没有文化基础,他就在背木料时反复琢磨结构。那些年,他常常对着月光比划木料尺寸,在脑海中一遍遍"搭建"虚拟楼阁。

"每个榫眼的位置都要记在脑子里,错一厘整栋楼就废了。"老人回忆道。正是这份近乎偏执的专注,让他在没有任何现代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建起了第一栋经得起风雨考验的木楼。

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为家乡建造了200多栋木楼,其中最引以为傲的是30年前亲手打造的双塔式住宅,冬暖夏凉的木板上还保留着传统火塘的痕迹。

2024年,76岁的石善章决定再建新居。儿子用手机直播父亲造房的过程,没想到瞬间吸引数十万网友围观。

镜头里,老人用墨斗弹线的专注神情,处理木料的娴熟手法,让年轻网友们直呼"看呆了"。

更让人动容的是,当全国各地纷纷发来建造邀约时,老人却说:"火起来的不是我,是大家对传统手艺的那份珍视。"

现在这座三层木楼的主体框架已巍然矗立,每天清晨,老人依然准时出现在工地,用那双见证过半个世纪风雨的手继续雕琢他的"木质交响曲"。

在他心中,比完成建筑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看到侗族木构建筑的智慧,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永远传承下去。

来源:热情圆月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