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智界两款增程新车发布首日订单破万,理想、问界月销稳居新能源前三甲。然而,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却在发布会上怒斥:“我们有Hi4技术,凭什么要开倒车?”一边是市场狂飙的增程式,一边是技术派的长城死磕混动,这场“路线之争”背后,藏着车企的生死赌局,更牵动
2025年4月,智界两款增程新车发布首日订单破万,理想、问界月销稳居新能源前三甲。然而,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却在发布会上怒斥:“我们有Hi4技术,凭什么要开倒车?”一边是市场狂飙的增程式,一边是技术派的长城死磕混动,这场“路线之争”背后,藏着车企的生死赌局,更牵动千万车主的钱包和焦虑。
2024年,增程式车型销量同比暴涨167%,北方用户用真金白银投票——零下20℃续航达成率比纯电高40%,成了怕冷老司机的“续命神器”。理想L7车主王先生直言:“买它就像雇了个随身充电宝,堵车时纯电省油,跑长途烧油发电,焦虑?不存在的!”
但技术派的炮火从未停歇。穆峰直指增程式本质是“脱裤子放屁”:燃油发电再驱动,能量损耗高达53%,相比Hi4混联直驱模式,油耗多出15%。大众前高管曾嘲讽其“过时技术”,魏牌前CEO更放话:“落后是行业共识!”
当同行疯狂涌入增程式赛道,长城却宣布五年砸千亿研发Hi4混动,其核心杀手锏是“多挡直驱”——高速时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轮,综合油耗比增程式低15%。数据显示,用户34.7%的里程处于发动机高效区间,Hi4精准切中日常通勤+长途出游的混合需求。
但这种坚守代价惨重:2024年魏牌销量同比下滑23%,而理想凭借增程式月销破4万。网友调侃:“技术流的孤独,就像学霸考了满分却没人抄作业。”
增程式的火爆暗藏隐忧。欧盟计划2026年将其踢出新能源补贴名单,中国“双积分”政策或将调整,依赖政策红利的车企恐遭反噬。而华为余承东与李想的“口水战”更暴露行业焦虑:余承东称增程式是“最优解”,李想则回怼“多档混动是燃油车套壳”。
清华大学教授帅石金指出:“800V超充普及后,增程式过渡属性将暴露无遗。”但罗兰贝格预测,2030年增程式仍将占据45%混动市场。这场博弈,既是技术路线的较量,更是用户认知的争夺。
理想L9车主李女士坦言:“买增程式就图个心安,虽然92%时间只用纯电,但为8%的长途可能多花3万也值!”这种“为可能性买单”的心理,让车企陷入怪圈:消费者为“可能需要的续航”支付溢价,企业为“低频需求”背负技术包袱。
反观长城拿铁DHT-PHEV,虽搭载“全球最好混动”,却因用户教育成本高,销量不及理想零头。业内人士苦笑:“技术优势敌不过一句‘充电焦虑’。”
穆峰的底气来自长线布局:215GWh电池产能+氢能轿车研发,剑指2045碳中和。而增程式的致命短板正在显现——当固态电池成本跌破500元/kWh,当县城都铺满800V超充桩,烧油发电的商业模式或将崩塌。
正如网友神评:“今天买增程式像囤BB机,明天可能变电子废物。”但理想已悄然布局纯电,零跑推行“双线战略”,暗示行业心照不宣:增程式终是过渡方案。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适应当下的最优解。转发给纠结买车的朋友,提醒他们:选车如选股,既要看财报(参数),更要读政策(趋势)。毕竟,我们今天支持的技术选择,或许正决定着五年后二手市场的保值率。
来源:余生一个小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