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同学聚会,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开着新买的宝马X5出现时,所有人都以为他混得风生水起。直到散场时他偷偷找我借钱还信用卡,我才知道这个35岁的项目经理,每月要还2.8万车贷+房贷,微信零钱常年不足500块。
前不久同学聚会,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开着新买的宝马X5出现时,所有人都以为他混得风生水起。直到散场时他偷偷找我借钱还信用卡,我才知道这个35岁的项目经理,每月要还2.8万车贷+房贷,微信零钱常年不足500块。
这其实并不是个例,曾经看到某支付平台发布过的一个数据,30-40岁群体超前消费金额是25岁群体的3倍,但应急存款中位数仅有1.2万元。然而现实中,让人觉得惊讶的是,90%的职场中年人正在陷入"收入增长陷阱"—工资涨得越快,债务窟窿越大。
30岁后,人生似乎就按了加速键,而大多数的人却明显有个感觉,那就是越努力越穷,其实,你不知道的是,这5个迹象,正在偷偷掏空你的钱包。
同事小王升主管后月入10000元,从此他不再喝两块钱一包的速溶咖啡,而是喝起了28元一杯的手冲咖啡,就连鞋子,也开始买2000块的限量球鞋。三年过去了,他的衣柜里面塞满了轻奢品牌,而他的账户却比当实习生时还要干净。
这种收入增长型的月光族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经常见到,消费升级的同时他们的欲望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每个月的工资对于他们来说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毫无概念。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强制储蓄,每个月把到手工资的20%自动转存的储蓄卡。几个月后,你便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就会存下一笔钱。
我表姐在私企做了10年的文员,月薪从4000元仅仅涨到了4500元,10年才涨了500元,她始终不敢辞职。她总是说:"房贷要还,孩子补习班要交钱"。这种用时间换钱的打工思维,正在把中年人困在贫穷循环里。
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不要说不敢辞职了,生病了都不敢请假,我们总是把工作当做唯一的来钱路子,所以也被死死困在了岗位上面。
然而,这两年经济差,优化裁员让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困惑,这个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了副业的刚需。楼下水果店老板白天卖水果,晚上直播带货,副业收入已经超主业3倍了。所以,我们要试着去做一些副业,不要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工作上面。
小区里面做程序员的张叔被裁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技术早已经被AI取代,而AI不仅效率高,还专业。
职场老油条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把工龄当资本,把经验当护城河。这个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中,新的技术会在一夜之间出现,而淘汰你,也许就在那一瞬间,这两年失业人数递增,而很大一部分人就是败在了AI上面。
如果你不想突然有一天被裁员,那么你就要不断的去学习,可以每年掌握1个新工具(比如AI绘图),每季度参加一下行业峰会,尽最大的可能为自己镀金。
前同事老刘去年创业失败后,发现通讯录3000好友竟然借不到2万块钱。他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好友平时大多数都是只点赞不深交,关键时刻人脉变"人脉沙漠"。
现在是人情社会,多个朋友多条路这句话一点也没毛病,所以,社交我们是荒废不了的,因为太多的机会和商机都是藏在社交里面的。
但是,社交并不是无意义的社交。而是有目的性的社交,比如你可以每月深度链接2位行业精英,要知道,请客吃饭不如资源互换。
站在35岁的人生中场,我突然明白:真正的贫穷不是账户余额,而是思维困在20岁的认知牢笼。
上周遇到开滴滴的老朋友老李,他说现在白天开车晚上学短视频剪辑,副业收入已经超过当项目经理时的工资。那一刻我突然后知后觉,中年危机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认知升级的起点。
来源:聚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