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在江东】走进藏在小巷里的非遗美食——古竹隆益杨记饼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0 21:32 1

摘要:在河源江东新区古竹镇杨屋片的巷弄间,一家历经岁月的客家老饼店静立如诗,门旁钉钩上挂着的"隆益杨记"竖刻木牌匾,沉淀着时光赋予的厚重。“隆德百年人积善,益行千里月同圆”,自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杨锦廉先生创立至今,这家饼店以仁德为笔、匠心为墨,在岭南大地上书

在河源江东新区古竹镇杨屋片的巷弄间,一家历经岁月的客家老饼店静立如诗,门旁钉钩上挂着的"隆益杨记"竖刻木牌匾,沉淀着时光赋予的厚重。“隆德百年人积善,益行千里月同圆”,自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杨锦廉先生创立至今,这家饼店以仁德为笔、匠心为墨,在岭南大地上书写了五代人传承不息的百年传奇。

隆德怀仁传家训

一饼一印见初心

创始人杨锦廉以"隆德怀仁常积善"为立身之本,将"做人如制饼"的朴素智慧融入血脉。第二代传人杨传福在店训"隆德百年人积善,益行千里月共圆"中,将"德"与"利"的辩证智慧凝练升华——唯有以德载物,方能使生意如满月般圆满。百年来,杨家人恪守祖训,在揉面擀皮的指尖功夫里践行着"仁商"之道:抗战时期为流民施粥赠饼,改革开放后资助乡里学堂,这份以饼传情的善念,让隆益杨记成为乡里的精神地标。

非遗技艺凝匠心

古法新韵两相宜

2024年7月,当"牛耳朵饼"“麻蛋仔“制作技艺入选江东新区非遗名录时,第五代传承人杨欣在祖辈的牌位前深深叩首。她站立饼店门前抬头望向天空,耳边仿佛传来越王山风与东江水流声的二重奏。她默默下决心,将做饼的匠心精神继续传承,守护好传统美食文化的火炬。牛耳朵饼的螺旋纹理考验着手艺人的智慧,薄薄的面皮在慢炸中如蝴蝶展翅轻舞,油香四溢;清甜酥脆的麻蛋仔则需经多道古法工序,从和面到制作麻蛋胚,从熬煮糖浆到麻蛋轻压定型切块,步步紧扣。杨欣在坚守古法的同时,引入现代食品科学改良配方,让传统点心既保留柴火灶的烟火气,又符合当代健康理念。每逢中秋,她遵循古方制作的"叉烧月饼",秘制叉烧的独特风味牵动着大湾区游子们的乡愁。

五代传承守正创新

百年老店历久弥新

从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饼担郎",到如今拥有标准化厂房的非遗工坊;从竹编食盒里的手工点心,到包装精美的伴手礼盒,隆益杨记在时代浪潮中始终把握着变与不变的平衡。当第五代传人杨欣开设直播展示"牛耳朵饼"“麻蛋仔”的制作过程,镜头前这些传承了百年的客家美食获赞无数。如今,"隆益杨记"的饼香早已飘出古竹镇,成为港澳游客采购的"手信",河源市区茶庄的经典茶配,更是外出游子行李箱里的"乡愁解药",一叠叠寄往外省的快递单回执上,写着北京、上海、安徽、湖南……

叉烧月饼、五仁月饼、牛耳朵饼、麻蛋仔、麻条仔、芝麻酥角、白鸽喜,那些经岁月陈酿的手艺,那些用诚意发酵的味道,让这家百年老店如同一坛愈久弥香的老酒,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为人们保留着一方可以细品时光的天地。当您漫步古竹镇,不妨循着饼香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在饼香茶韵中,触摸一段活着的历史。

来源:是个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