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岁华】王卫国:笔绘胡杨风骨 墨蕴大漠精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8 18:09 2

摘要:在当代中国画坛,王卫国的大写意花鸟画独树一帜,宛如一股清新而磅礴的艺术洪流,以其独特风格与深刻内涵,吸引着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作为与他一同求学于2012年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大写意花鸟班,且同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基地共同成立工作室的同窗韩延祥,我对他的艺术

在当代中国画坛,王卫国的大写意花鸟画独树一帜,宛如一股清新而磅礴的艺术洪流,以其独特风格与深刻内涵,吸引着众多艺术爱好者的目光。作为与他一同求学于2012年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大写意花鸟班,且同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作基地共同成立工作室的同窗韩延祥,我对他的艺术之路有着深入了解,以下将着眼于他的文人风骨与艺术高度展开评论。

王卫国,又名王玮,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其艺术之路奠定基础。自幼受父亲影响,他钟情于大写意花鸟画,不断汲取传统文化养分,临摹古代名家之作,研习笔墨技法,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2年是重要转折点,我们一同考入清华美院高研班,师从张立辰、郭石夫、邢少臣、任之等大家。在学期间,卫国如饥似渴学习,与师生深入交流,常于画室琢磨笔墨变化。这段经历让他绘画技巧质变,艺术理念革新,逐渐形成独特风格。

王卫国的作品注重意境营造,笔下花鸟并非自然物象的简单描绘,而是内心世界的表达。他通过独特构图、灵动笔墨与大胆设色构建诗意空间。例如描绘胡杨的作品,以枯劲枝干、金黄叶片结合留白,营造出大漠雄浑又孤寂的意境,传达出胡杨坚韧精神,让观者沉浸于言有尽意无穷的深邃情境。其常言“留白就像诗词中的含蓄”,作品中的大片留白给观者留下无限遐想空间。

他以书法入画,注重用笔力度与韵律。线条刚劲有力又灵动优美,蕴含生命力量;墨色追求丰富变化,通过浓淡、干湿、虚实对比,赋予画面层次感与节奏感。如胡杨、梅树等枝干线条,在粗细、曲直、疏密间尽显韵味,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创新。一同练习书法入画时,他对线条的钻研精神令人钦佩,能为简单线条注入灵魂。

王卫国对色彩运用独具匠心,大胆用色使画面具强烈视觉冲击力,且善于将色彩与笔墨结合,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梅花图中朱砂点染花瓣与墨色枝干相映成趣;胡杨图中金黄树叶与墨色树干、留白背景搭配和谐。作品中色彩鲜艳夺目又和谐统一,展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早期王卫国专注于传统技法的钻研与模仿,虽笔墨相对拘谨,但积累沉淀,为其打下坚实功底。从他的画中能看到传统大写意花鸟画笔墨、构图的影子,在对梅兰竹菊等传统题材的描绘中,既遵循传统审美又有创新,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

他偏爱胡杨、梅花等题材。胡杨扎根沙漠、历经风沙仍顽强屹立,是坚韧精神的象征;梅花在传统文化中代表高洁、坚韧与报春。他用豪迈笔触、厚重墨色展现胡杨生命力,以朱砂点染、墨色勾勒呈现梅花气质,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作品,展现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此外,紫藤在他画中灵动优雅,荷花营造出宁静美好意境,均是他对传统文化意象的精彩诠释。

其艺术风格从早期对传统技法的模仿,逐渐转变为后期的大胆突破。笔墨运用更加自由奔放,色彩使用愈发大胆鲜明,从追求物象形似转为追求神似与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也更为浓烈深刻,反映出他在艺术理念上不断思考探索,学术素养持续提升以适应时代审美需求。

除个人创作,他还投身艺术教育与推广。作为山东省东方辰龙书画院创办人、院长,他举办讲座培训班,指导学生;组织书画展览交流活动,为书画爱好者搭建平台,推动书画艺术传播与发展。

未来,王卫国将坚守艺术信念,深入生活汲取灵感,继续探索创新,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发展贡献力量,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生机。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是对生活热爱、对自然敬畏、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结晶,展现了独特魅力。作为同窗挚友,我坚信他将在艺术道路上创造更辉煌成就。

王卫国,又名王玮,山东潍坊人。书香门第,喜榜书擅大写意花鸟画,涉山水及人物画。

近年来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及省美协主办的全国大展并获奖。

作品“大漠之魂〞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2年被山东省文化厅授予“全省农村优秀文化人才”。

2014年荣获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授予的“齐鲁文化之星"称号,2022年被评为“新时代艺术名家"

现为山东省东方辰龙书画院创办人、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协会员,中国青年美协理事,潍坊市美协理事,昌乐县书协、美协及美术院分别任职等。

文章转自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