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纯血鸿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0 03:07 2

摘要:最近后台有好多小伙伴私信我,让我聊聊华为 HarmonyOS 5.0已经正式上线的事。 今天,就 带大家回顾一篇之前 华为 HarmonyOS 5.0发布会的相关文章《这次的华为“纯血鸿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希望能帮助你对这件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最近后台有好多小伙伴私信我,让我聊聊华为 HarmonyOS 5.0已经正式上线的事。 今天,就 带大家回顾一篇之前 华为 HarmonyOS 5.0发布会的相关文章 《这次的华为“纯血鸿蒙”,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 希望能帮助你对这件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是这篇次条重发文章正文。

2024年10月22日,华为举办了主题为“星河璀璨,共见鸿蒙”的发布会,正式发布了新的操作系统: 鸿蒙OS NEXT。

消息一出,从朋友圈到热搜,全网都挺激动。 有人说:“没想到这么快,又见证了历史!”有人说:“华为的独立时刻终于来了!”还有人说:“纯血鸿蒙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可以和iOS和安卓三分天下了!”...... 可是,在这些刷屏的弹幕和评论之外,也有一些人留言在问: 不就是一次手机操作系统的升级吗?有什么好激动的? 更直接的问题还有: 什么是“操作系统”?什么又是“纯血鸿蒙”?做出来很了不起吗? 不是有安卓和iOS了吗,华为为什么非要自己做系统?做出来的意义是什么?是华为的手机更厉害了吗? 我是不是得买一台支持一下?但要是我最近还不想换新手机呢?是不是就没什么能支持华为的了?...... 好问题。 这些问题,有些在2019年华为的鸿蒙系统刚出来时,我就曾写过几篇文章,有些在后来的几年里,我也曾在去华为参访时,和华为的同学聊过。 如今再看,轻舟已经过了很多重山,很多答案依然成立。 比如,这次的新系统,做出来真的了不起。 要真正理解为什么了不起,有一些发布会上说的话,全网都在聊的词,真的值得你重新再回看一遍。 鸿蒙,卡脖子,纯血,专利,生态,万物互联,临界规模。 我们一个一个说。

“鸿蒙”

首先,“鸿蒙”是什么? 一个操作系统。 可是,“操作系统”又是什么? 今天,全网的新闻都在说,这次的鸿蒙操作系统,很先进,很突破,很争气......可操作系统,到底是干嘛的?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 一个“翻译官”。 举个例子,直播间买东西。 双十一,你严阵以待地盯着屏幕里的主播,那边喊“3,2,1,上链接”,你就马上点链接,马上下单!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事: 你的手机,是怎么知道你要下单的? 为什么你点击了屏幕上那个链接的位置,屏幕里的画面,就能从直播间变到商品页? 是因为屏幕很善解人意吗?可是,屏幕作为一个硬件,只会解二进制的意,平常讲的话大多长这样:

0011110011......

那是因为购物APP很善解人意吗?可是,APP作为一个软件,只会解代码的意,平常讲的话大多长这样: Button button = findViewById(R.id.button)...... 硬件,软件,你。 三个部分,三种语言,怎么就能那么眼疾手快地一起完成“3,2,1,下单”? 靠操作系统在中间翻译传话。 操作系统的作用,其实就是把人的指令“翻译”成机器底层元器件能够“听得懂”的话。 没有它,连硬件都调动不了,更不用说软件了。什么计算机,什么手机,都只是一块板砖, 听起来挺厉害。可是,这样的“翻译官”,不是早就有现成的了吗? 苹果的iOS系统,谷歌的Android系统,全世界不都用得挺好?为什么还非要自己再做一个鸿蒙? 本来华为手机上用的也是安卓,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基于安卓系统定制的EMUI系统。 但有人卡脖子。

“卡脖子”

时间回到2019年。 很多人在那一年,频频听到同一类故事:“卡脖子”。 比如,芯片。 一张“实体清单”,就是一纸禁令。禁止美国公司把芯片卖给华为,还禁止有用到美国技术的公司把芯片卖给华为。 又比如,操作系统。 那段时间,有些人或许会刷到过类似这样的新闻标题: “Google Android宣布停止和华为的部分合作,华为手机迎来至暗时刻!” 停止了哪部分的合作?怎么就能让人“至暗时刻”了? 停止了一个服务软件“大礼包”:GMS。全名叫Google Mobile Service。 大礼包里,包括了谷歌地图,谷歌邮箱,谷歌翻译,谷歌商店...... 在国外,很多人日常都离不开这些软件。于是在国外,很多人离开了华为。 看数据:华为手机出货量,2019年达到2.4亿台,超越苹果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2020年跌到1.89亿台。2021年,进一步跌到了0.35亿台,2022年,再进一步跌到了0.28亿台...... 1999年,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缺“心”少“魂”。 什么是“心”?“芯片”。什么是“魂”?“操作系统”。 而当这两块都被卡住脖子时,没有“至暗时刻”,只有“更暗时刻”。 怎么办? 不合作,就用自己的。 开发鸿蒙。

“纯血”

可是,鸿蒙真的是“自己的”吗? 过去几年,很多人都听过这么一种说法: “鸿蒙系统”,其实只是套了壳的“安卓系统”。 真是这样吗?那还有什么好激动的? 要理解这个问题,不妨先理解一件事: 一个手机操作系统,比如安卓,说复杂当然非常复杂,但简单来说,也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内核”,Linux。 一个人,如果“内核”不稳,什么事儿也处理不好。一个系统,也是。 内核,是一个系统最底层的东西。而过去的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基于两大内核。 苹果用的内核Unix,和安卓用的内核Linux。 第二层:“半成品”,AOSP。 什么是AOSP?英文的全称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中文可以翻译为“Android开放源代码项目”。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安卓的半成品”。 因为这些特定代码,让开发者有了定制一个自己的Android系统的基础。 第三层:“成品”,Android。 还记得那个被叫停合作的GMS吗? 有人把AOSP+GMS,叫做Android(安卓操作系统)。 但是,国内是不能用GMS的。华为,小米,魅族等等,就在AOSP的基础上,套了壳。华为套完壳叫EMUI,小米套完壳叫MIUI,魅族叫Flyme。 那“鸿蒙”呢?是不是“安卓套壳”? 如果你指的是第一层意义上的“安卓”,AOSP+GMS,那当然不是。因为华为没用GMS,而是推出了自己的HMS。 如果你指的是第二层意义上的“安卓”,AOSP,那以前是。因为不在AOSP基础上开发,初代的“鸿蒙”怎么能兼容当时的安卓APP? 然而,这次的“鸿蒙”,不再是了。 连第一层意义上的“安卓”,Linux内核,都不再是了。 这次的发布会,余承东说:“今天我们的鸿蒙操作系统,也推出了我们更先进的鸿蒙内核”。 不再依赖其它系统的内核,不再使用其它系统的代码,也不再兼容其它系统的应用。 这些“不再”,意味着什么?自主可控。 有位长期倡导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院士,叫倪光南,曾举过这么一个例子: 操作系统就好像地基,应用程序就好像地基上的房子,都是通过地基到房子里的。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个网络的“开关键”,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 “原生鸿蒙”,“纯血鸿蒙”,本质上,其实就是“全部能自己说了算的鸿蒙”。 现在,再看回余承东在这次发布会的这句话,和同时展示在大屏幕上的这页PPT,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 “鸿蒙操作系统实现了全面突破,可以说我们在操作系统研发这10年,走过了欧美同行30多年走过的路,实现了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 真好。 可是,研发一个操作系统,很难吗? 一个“翻译官”,为什么需要研发10年,甚至30年?

“专利” 时间再回到2019年。 “实体清单”,是2019年5月16日被列入的。 “停止合作”,是2019年5月29日上新闻的。 而第一代的“鸿蒙系统”,是2019年8月9日正式发布的。 怎么这么快?前后间隔,才不到3个月。 做出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原来这么简单的吗? 当然不是。 在“做自己的操作系统”这条路上,横着的不止一重山。 第1重,“翻译”。 把人们的各种复杂指令翻译成只由0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 然而,翻译,只是一个开始。 第2重,专利。 你知道吗?市场上每卖出一台安卓手机,生产厂家都要给微软交几美元。 为什么?安卓操作系统不是谷歌公司的吗?厂家为什么要给微软交钱? 因为安卓系统中用到了大量微软的专利。 虽然微软的Windows是PC操作系统,而安卓是手机操作系统,但是一些写操作系统的最基础的方法,早在微软开发Windows的时候,就被注册专利了。 比如,微软发明了一种存储文件的方法,申请专利后,如果安卓也用这种方法来存储文件,那就必须给微软交专利费。 类似这样的专利,微软可能有成千上万个。 这成千上万个专利就像一堵墙,挡在了后来者开发操作系统的路上。 这,就是专利壁垒。 而华为出发时,它的面前,不止微软,还有苹果,谷歌,和它们数以万计的专利壁垒。 怎么写出一个不侵犯任何已有专利的操作系统? 不到3个月,可能写不出。 但是,“鸿蒙”在公开发布前的很多年,就已经上路了。 有报道称,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已经在华为的一次专家座谈会上,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说这三个操作系统(Android,iOS,WP)都给华为一个平等权利,那我们的操作系统是不需要的。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 此时,距离2019年,华为被Android停止合作,还有7年。而华为的实验室,已经有了终端OS开发部。 2012年,2019年,2024年。 EMUI,初代鸿蒙,纯血鸿蒙。 不容易。 所以,做出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最大的难度就是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巨头,绕过成千上万又成千上万的专利吗? 不止。山外还有山。 生态。

“生态” 今天如果你立刻开发出了一个社交APP,非常强大,和微信几乎完全一样,请问: 你有把握打败微信吗? 很难。因为微信已经有了数以十亿计的用户数量。而这个优势,还会继续,很难破解。 毕竟,我的好友都在微信上,加了那么多,为什么要再搬家去你那里从零开始呢? 用户越多,越有价值;越有价值,用户越多。 一个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不止取决于产品本身,还取决于使用这个产品的用户数量。 这,就是“网络效应”。 而“网络效应”一旦形成,接下来的故事走向通常就是“赢家通吃”,“大局已定”。 社交软件是这样,操作系统也是。 举个例子,Windows。 今天,Windows已经在PC操作系统市场形成了网络效应,安卓和iOS已经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形成了网络效应。 然而,Windows也不想只做PC操作系统,也尝试过做个Windows Phone,把自己的系统搬到手机上,和安卓与iOS三分天下,但它失败了。 败在开发商不来。开发,是要投入资源的,资源怎么分配?哪个操作系统的用户多,就重点分配给哪个。可是,新的操作系统,用户数量怎么能和已经成气候的比? 太难了。 现在,再看回发布会上,余承东的这几句话,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 “有底座,有生态,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只靠华为是做不成鸿蒙的。去年9月25号,我们吹响了鸿蒙原生的集结号,成千上万个合作伙伴和开发者们与鸿蒙同心聚力,共建全新鸿蒙生态。鸿蒙原生应用开发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 有意思。 专利,生态,两座大山跨到这里,当年Windows都没做到的“和安卓与iOS三分天下”,是不是华为这次的鸿蒙就可以做到了? 很多声音都在说“是”。 但华为要开香槟吗? 不一定。 华为的志向,从不止是操作系统,甚至不止是卖手机。 远远不止。

“万物互联”

2021年,华为发布HarmonyOS 2.0的第二天,我曾经也写过一篇文章。 在那篇文章里,我说: 而从过往几次到这次的发布会,华为也曾一次又一次地提到过这个词:“万物互联”。 比如这次: “我们说鸿蒙不是同行操作系统的简单平替,而是有拥有自己的独立的、独特的先进性。从一开始它就与众不同。我们这个新的操作系统,是面向 万物互联 、万物智联的时代,打造的全场景智能操作系统。” 什么是万物互联? 几年前,在参观华为的松山湖基地,现场看过当时的鸿蒙系统的演示后,华为的同学,曾和我分享过一些场景。 比如,分布式会议。 今天两个公司开会,A公司平常用腾讯会议,B公司平常用ZOOM。 现在,要开会了。但A公司的会议大屏上没有ZOOM,怎么办? 现场下载吗?不一定来得及,也不一定适配。 直接在谁的电脑上用呢?或许有人电脑里有,但又得一起凑在一台电脑前,挤来挤去。 怎么办?让小屏的会议,在大屏上开。 通过分布式能力,让任何开在华为手机,电脑,平板上的会议,都可以调用会议大屏的显示器,摄像头,麦克风和扬声器。 听起来,是很“互联”。那“万物”呢? 看图。 这是那次发布会,华为发布的“首批”加入鸿蒙生态的企业。 今年,这张图已经演变成了这样: 现在,再回看发布会上余承东说的那几句话: “我今天也在这里给大家公布一个好消息,到现在为止,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设备超过了10亿。” “今天,鸿蒙生态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我们已经有15,000多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原服务商家了。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长,有的应用甚至一天一个版本地在更新迭代。” 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 开发软件,难。开发操作系统,难。绕过专利,难。形成生态,难。 而就算这一切都做到了,也不一定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确保竞争优势。怎么办? 今天,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正在浮现:万物互联。 比如手表,空气净化器,智能行李箱...... 万物互联的设备量,远远大于手机的设备量,更是远远大于PC的设备量。 谁能占据这块尚还少有对手的市场,谁就能在新的计算平台新的时代里,成为新的王者。 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是Windows。 但苹果和谷歌没有关心Windows的强大,也没有停留在那个时代,而是先去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立起了壁垒。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是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但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还有物联网,和万物互联的时代。 就像安卓不关心Windows有多强大一样,鸿蒙也可以不关心安卓有多强大。 它还可以,一路狂奔,到下一个时代,去等所有人。 华为,能跑到那里吗? 得看一件事:临界规模。

“临界规模” 这次的鸿蒙系统发布后,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评论: 这么厉害,我是不是得买一台支持一下? 但要是我最近还不想换新手机呢,是不是就没什么能支持华为的了? 还有。 鸿蒙这个名字下,其实有两个东西:手机鸿蒙,万物鸿蒙。 他们一个装在“手机”里,一个装在“万物”里,比如华为生态下的体温计,摄像头,门铃...... 彼此独立,又相互协同。 帮助手机鸿蒙的办法,是多买华为的手机。 但帮助万物鸿蒙的办法,是多买装了万物鸿蒙的电饭煲,剃须刀,料理机...... 帮助到什么程度呢? 至少,市场占有率,超过16%。 因为16%,被很多人认为是PC、手机领域的操作系统的“临界规模”,或者说,“生死线”。没超过的,后来都死了。超过了,才能活下来。 时间回到2024年的今天,华为的鸿蒙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16%了吗? 有希望。 根据Canalys和IDC的数据,2024年一季度,华为手机份额终于超过了16%。 了不起。 操作系统,卡脖子,纯血,专利,生态,万物互联,临界规模。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 这次的华为鸿蒙新系统,到底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知道你是什么感觉?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故事,还在继续。 操作系统的那一重山里,谷歌的安卓, 苹果的iOS, 依然是主流。 万物互联的那一重山里,也还有谷歌的Fuchsia OS,和苹果的Home OS。 而万物互联之外,还有AI。这一部分的故事也挺眼熟: OpenAI停止了面向中国的API服务,英伟达也被禁止向中国出售 高端AI算力 。 怎么办? 或许,答案就在这次鸿蒙系统的新名字里: 鸿蒙OS NEXT 。 NEXT,下一个。 下一个时代,下一个计算平台,下一个赢家。 一切,才刚刚开始...... 祝福。 加油。

来源:面包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