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致病性桥粒斑蛋白(DSP)基因变异与一种独特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称为DSP心肌病)相关。携带此类变异的患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较高,但现有个体化心律失常风险评估工具在该人群中可靠性不足。
致病性桥粒斑蛋白(DSP)基因变异与一种独特的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称为DSP心肌病)相关。携带此类变异的患者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较高,但现有个体化心律失常风险评估工具在该人群中可靠性不足。
研究纳入多国DSP-ERADOS(桥粒斑蛋白特异性罕见病结局研究)网络患者注册系统中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性DSP变异、且入组前无持续性VA的患者,纵向随访其首次发生持续性VA的情况。通过临床指导的逐步Cox回归分析,开发了一种新型临床工具以预测VA发生。模型性能通过C统计值在开发队列(n=385)和外部验证队列(n=86)中评估。
共纳入471例DSP患者[平均年龄37.8岁,65.6%女性,38.6%为先证者,26%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女性[HR 1.9(95% CI:1.1–3.4)]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史[HR 1.7(95% CI:1.1–2.8)]24小时室性早搏负荷的自然对数[HR 1.3(95% CI:1.1–1.4)]LVEF中至重度右心室收缩功能障碍[HR 6.0(95% CI:2.9–12.5)]。模型在开发队列[C统计值0.782(95% CI:0.77–0.80)]和外部验证队列[C统计值0.791(95% CI:0.75–0.83)]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风险区分能力。外部验证队列中低VA风险患者(5年风险
这项研究表明DSP风险评分是一种基于易获取临床参数的新型模型,可为DSP患者提供个体化VA风险评估。该工具有助于指导这一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置入决策,并支持“基因优先”的风险分层策略。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4) 45, 2968–2979
来源:程中伟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