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专骗糖尿病患者的“庞氏骗局”,一些糖友已经被骗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19 19:45 2

摘要:他们打着“快速降糖”“彻底根治”的幌子,兜售所谓的“神药”、“疗法”甚至投资“回报率超高”的项目,实则是披着健康外衣的庞氏骗局。

糖尿病本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但是如今,一些不法分子正在利用“糖友”们的焦虑与无奈,编织一场又一场的骗局。

他们打着“快速降糖”“彻底根治”的幌子,兜售所谓的“神药”、“疗法”甚至投资“回报率超高”的项目,实则是披着健康外衣的庞氏骗局

不少糖尿病患者血糖没降下来,反而被骗得血本无归,甚至耽误治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警惕这一切,从了解真相开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病,最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其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人,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面对长期吃药、控制饮食、定期监测,还有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伤口难愈合等并发症时产生的无助感。这种心理焦虑,使很多人对“立竿见影”的偏方和“根治”疗法动心。

这正是骗子盯上的“软肋”:他们知道你想快点好,知道你不想天天吃药,于是就编出各种“奇效产品”,比如号称“激活胰岛”“修复胰腺”“三天降糖”的保健品,甚至还有号称“诺贝尔奖成果”的新药,但根本查无此人、查无此药。

近年来,一些所谓的“糖尿病特效疗法”频频出现在网络、电视、短视频平台上,常用的套路包括:

“我们这个产品是美国xx大学最新研发,已经通过临床验证”;

“央视都报道过的神奇疗法,已经帮助数万人摆脱糖尿病”;

“只需一个疗程,彻底告别降糖药”;

“糖尿病不是病,是身体酸碱失衡、血液垃圾过多造成的”;

这些说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科技味”,但实际上大多没有正规的临床研究支持。

真正的科研成果一定会由医学期刊发表,有数据、有对照、有随访,而不是在直播间里靠一个“老中医”或者“国外博士”随口一说。

庞氏骗局的本质,是靠“后来者的钱支付前面人的利润”,而非真正的产品价值。一些“糖尿病理财项目”更是荒唐至极,比如鼓吹投资某种“糖尿病新药基金”,承诺一年翻番收益,实际上是非法集资,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投资人血本无归。

在北京的王阿姨,今年65岁,患糖尿病十年。去年她在一次老年健康讲座上,被推荐一种“生物酶口服液”,销售人员称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能“激活胰岛功能”,甚至还安排了“专家”电话一对一指导。在试用一周后,王阿姨感觉“血糖好像稳了一点”,于是花了一万多元买了三个疗程。

一个月后,她的空腹血糖升高到了13.8mmol/L(正常应为7.0以下),原本控制得还行的病情出现了波动。她这才发现,所谓的“生物酶”只是普通的保健饮料,根本没有降糖效果。

而在上海,一位60岁的老伯因为相信可以“边吃甜食边降糖”的产品,停用原本医生开的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结果在三个月后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被紧急送医,几乎丧命。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根据2023年发表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一篇综述中指出,通过个体化治疗、营养指导、规律运动和药物干预,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是可以保持血糖稳定、延缓并发症的

很多人误以为“吃药就会依赖”,其实不是。糖尿病药物的作用,是帮助身体调节血糖水平,就像高血压患者吃药控制血压一样,是必要的手段,不是依赖。

二甲双胍是一线用药,主要作用是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释放,同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基本药物”之一,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骗子兜售的所谓“天然植物提取物”,无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含有不明成分,损害肝肾功能。

骗子们越来越“懂糖尿病”,他们会说“我们不是药,是调理”,就避开了监管;会说“我们不是卖产品,是做健康公益”,就显得不那么商业;还常常找一些“患者现身说法”,演双簧博取信任。

这些骗局的共同点就是:没有权威医学依据,没有医生开处方,没有第三方评价,只靠宣传和口头承诺。

真正科学的降糖方案,一定是个体化管理,包括:

每天监测血糖(尤其是空腹和餐后两小时);

合理安排饮食,主食不过量,增加膳食纤维(比如糙米、燕麦、绿叶蔬菜);

适度运动,比如每天快走30分钟;

遵医嘱用药,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剂量;

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三个月内血糖控制情况。

任何“快速见效、不用吃药、彻底根治”的说法,都不靠谱。

在一些地区,糖尿病仍然被认为是“吃糖吃多了”的病,因此盲目忌糖、拒药、信偏方。这种观念导致很多患者不去医院,而是找“老中医”、喝草药、吃蜂蜜、泡脚排毒,结果耽误了治疗。

中医确有调养作用,但必须在正规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药讲究辨证施治,不是“一方治百病”。更不能因为“天然”就认为“安全”,许多中药成分对肝肾代谢有影响,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肾功能异常,更应谨慎。

糖尿病是需要终身管理的朋友,不是敌人。真正的健康,不是靠花几千块买个“神药”,而是靠长期坚持科学生活方式和规范治疗。

请记住:你不是医生,骗子更不是医生,真正能帮你的是专业的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

莫让“根治糖尿病”的谎言毁了你坚持了多年的血糖控制。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王兆峰,张志刚.中国2型糖尿病管理策略的优化路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2):951-955.

[3]李建平,徐珊珊,王晓平,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现状与未来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45(04):409-415.

来源:健康科普小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