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报综合外媒报道专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领域信息发布的法国平台“Vie publique”近期刊发文章,围绕3月发布的《2025年法语使用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的法语发展、人工智能对法语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专注于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领域信息发布的法国平台“Vie publique”近期刊发文章,围绕3月发布的《2025年法语使用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到的法语发展、人工智能对法语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探讨。
《报告》指出,全球有8100万人的母语为法语,日常使用法语的人数达2.55亿,这使其位列世界第五大使用语言。《报告》回顾了1994年8月4日颁布的《法语使用法》(又称“杜蓬法”)30年来的实施情况。该法确立了法语作为教育、工作、交流与公共服务语言的原则,确保了法国公民的“法语权”。
谈及法语国家数字主权与人工智能发展问题,《报告》强调:“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原始语言内容与计算能力、算法同等重要。无论在资源还是语言方面,数据内容的可用性和可访问性问题都至关重要:面对以英语模型为主导的霸权,必须创建其他新型数据采集模式来训练人工智能,并尽可能为其提供反映法语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可供参考且有价值的数据。”
据悉,由欧盟委员会资助的“语言技术联盟”已在维莱科特雷“法语国际城”成立语言技术参考中心。该联盟由25个欧盟成员国组成,致力于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开发工业和技术工具,促进多语言发展。
该联盟正在筹备一项名为“LANGU:IA”的项目。《报告》称:“该项目旨在联合企业、学术机构和文化从业者,通过数据开发使法语人工智能成为现实。”其主要目的是向大规模的语言数据库输入法语内容,使人工智能真正“掌握”法语。
据《报告》所述,在法语科学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方面,全球科学界87%的出版物使用英语撰写。为打破这种单一语言的困境,法国与加拿大魁北克省联合启动了旨在提升法语科学内容可发现性的专项计划。该计划希望通过构建汇集专业资源的“虚拟法语科学空间”(包括半自动翻译平台、多语言术语库、科研写作辅助工具、内容推荐工具等)来提升法语科学内容的可用性、可访问性和可见性,从而为用英语或法语阅读与撰写科研论文提供支持。
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神经机器翻译工具,研究成果将在以一种语言发布后自动生成其他语言的翻译版本和摘要,实现多语言覆盖传播。
2021年,法语是互联网上的第四大使用语言,但到2024年已降至第七位。总体来看,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和英语在公共领域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当下,如何保证法语的影响力或将成为法语社会需要持续关注和应对的问题。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