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董宇辉又“消失”了。在《人民文学》颁奖典礼上,本该领奖的他却让赞助商代劳,转头扎进清华大学的论坛对谈。但即便是这样高规格的活动,他也迟到了半小时。网友们调侃:“董老师不是在赶场,就是在赶场的路上。”
最近,董宇辉又“消失”了。在《人民文学》颁奖典礼上,本该领奖的他却让赞助商代劳,转头扎进清华大学的论坛对谈。但即便是这样高规格的活动,他也迟到了半小时。网友们调侃:“董老师不是在赶场,就是在赶场的路上。”
这看似是董宇辉“时间管理失败”的偶然事件,实则是他与团队“去辉化”进程中的必然缩影。
缺席与迟到:顶流的“分身乏术”
董宇辉有多忙?看看他的行程单就知道了:一边要主持“与辉同行”的直播,一边要参与央视非遗直播、作家访谈,还要筹备浙江行活动,甚至被网友拍到深夜还在机场赶路。连他自己都承认:“忙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高负荷运转,直接导致了“颁奖缺席”和“对谈迟到”。但观众却出奇地宽容,清华大学的主持人甚至为他留足半小时发言时间。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董宇辉的“不可替代性”正在被稀释,而他本人也在主动“让位”。
去辉化”的完美:小主播撑起半边天
如今的“与辉同行”直播间,董宇辉的出镜率已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小传熙们”。这些年轻主播分工明确:有人专攻美妆家电,有人深耕运动服饰,有人负责文化书籍……他们用专业讲解和鲜活互动,硬生生把直播间流量拉到了抖音前列。
粉丝们戏称:“以前看董老师是追星,现在看直播像逛超市——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柜台。”这种“去中心化”的模式,不仅缓解了董宇辉的压力,也让团队抗风险能力大增。就连俞敏洪都承认:“‘去辉化’是无奈,但也是东方甄选转型的必经之路。”
光环下的无奈:个人IP与团队博弈
然而,“去辉化”的背后藏着难以言说的矛盾。董宇辉的个人IP曾是“与辉同行”最大的流量密码,但他越成功,团队对他的依赖就越深。去年“小作文事件”爆发时,东方甄选股价暴跌、粉丝倒戈,几乎上演了一场“失去董宇辉就失去一切”的惨剧。
如今,董宇辉选择退居幕后,既是对舆论风暴的回避,也是对商业规律的妥协。正如他在采访中坦言:“我抗拒卖货,但必须为团队负责。” 这种撕裂感,或许正是顶流主播转型管理者必经的阵痛。
未来:一个人的退场,一群人的狂欢
不可否认,“去辉化”让“与辉同行”焕发了新生。直播间销售额稳居抖音前十,粉丝数直逼东方甄选主账号,甚至吸引了刘德华、张艺谋等大咖做客。但隐患同样存在:供应链短板、选品争议、文化人设翻车……这些问题都在考验着董宇辉团队的根基。
董宇辉曾说:“你永远不可能准备好,先起跑再调整呼吸。” 如今的“与辉同行”,就像一艘卸下帆舵的巨轮,正在波涛中寻找新航向。而对于观众来说,或许更乐于看到这样的故事:一个超级IP淡出光环,一群年轻人接力登场——这才是商业与情怀共存的完美剧本。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