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循春而行,向阳而生。在2025年的春季,教育的浪潮奔涌向前。我校隆重举办了第十一届新苗杯青年教师赛课。在AI赋能教育的背景下,英语组教师们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号召,巧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探索与创新。让我们一起感受人工智能与传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循春而行,向阳而生。在2025年的春季,教育的浪潮奔涌向前。我校隆重举办了第十一届新苗杯青年教师赛课。在AI赋能教育的背景下,英语组教师们积极响应教学改革号召,巧妙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效课堂,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进行探索与创新。让我们一起感受人工智能与传统课堂的碰撞,走进科技与温度并存的教育盛宴。
高中英语
《A glimpse of AI》新授课
潘莉老师围绕“人工智能是现实威胁还是人类成就”主题,开展了一节以阅读为核心的探究式英语课程。以“AI生成图片与新闻视频”导入,直观激发学生兴趣;结合Chat GPT等现实案例,深化学生对议题的理解与关联性思考;通过“预测—分析—评价—创造”的阶梯式任务,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中组织小组辩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动驾驶、就业安全等案例,辩证分析AI‘效率提升与伦理风险’的双重影响。潘莉老师在教学中将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资源整合,深化技术伦理讨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AI:Chance or Challenge》复习课
邹可心老师以“AI: Chance or Challenge”为主题,设计了一节高效的复习课。课堂以贴近学生生活的AI应用讨论作为导入,自然地切入主题。在写作前的准备阶段,通过词汇分享、头脑风暴和辩论等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与AI相关的高频词汇和短语,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议论文的写作做好充分准备。写作环节中,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的评价和作业布置环节也体现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视。整堂课节奏紧凑,各环节衔接流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When HAMLET meets》新授课
廖曦老师以“跨文化碰撞”为主线,通过《哈姆雷特》与京剧版《王子复仇记》的对比展开。课堂伊始,教师播放无声片段,学生通过直观对比感受西方话剧与京剧在音乐、服装等方面的差异。随后,学生速读文本,辨析主旨及结构,分析亨利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聚焦感官符号(京胡、脸谱象征)与跨文化隐喻(鞭为马,屏风为书房)。最后,学生补全句子“当哈姆雷特遇见京剧…”,提出“文化无界”“传统焕新”等观点。课堂中通过视听结合降低文化隔阂,任务层层递进(观察→分析→创造),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初中英语
《No rules,no orders》复习课
陈家文老师以“Rules”为主题,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课堂伊始,陈家文老师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捕捉关键信息,再回顾课本中祈使句和情态动词的使用。利用AI模拟学生与博物馆馆长的对话场景,让学生掌握规则的各种表达,为写作任务奠定基础。在写作环节,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让学生明确作文得分点,再通过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
试卷讲评课
郑阳老师针对七年级下册Unit 3试卷,开展了一节完形填空讲评课。基于学生考试成绩和考试重难点的综合分析,郑阳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完形填空的解题步骤。郑老师先对学生成绩和考试概况进行分析,明确本节课攻克完形填空重难点的教学目标。再对学生的错题进行重难点讲解,并对学生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总结。紧接着,针对常见错误进行重点练习,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并说明解题依据,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建立系统的解题方法。通过一篇完整的完形填空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通过表格和树状对图本节课解题步骤和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完成课堂总结。
试卷讲评课
肖杨梅老师在本次公开课以英语试卷中的听力表格题为评讲内容,聚焦于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与强化解题策略。肖杨梅老师紧扣听力表格题的解题步骤,确立了“预测-听记-检查”的递进式学习目标,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解题流程。课堂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先通过真题分析共性错误,再针对薄弱点专项训练,最后以综合演练巩固整体能力。这种由点到面的训练模式,切实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师者如风,拂过知识的原野,学子如苗,向着阳光拔节生长。此次赛课中,青年教师们以赛促研,以研助教,在科技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了教学的无限可能。未来,他们将继续以创新为翼,以赤诚为帆,引领学子书写青春的华彩篇章!
来源:成都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