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中安时评:5.4%!持续在“首季成绩单”中提振信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1 10:26 2

摘要:春潮奔涌之际,中国经济以一季度5.4%的增速再次向世界传递信心。这一增速不仅高于去年全年水平,更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的背景下,展现了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战略定力。从货物贸易连续8个季度突破10万亿元,到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领跑全国,从装备制造业“含新量”提升,到“

春潮奔涌之际,中国经济以一季度5.4%的增速再次向世界传递信心。这一增速不仅高于去年全年水平,更在外部环境风高浪急的背景下,展现了中国经济破浪前行的战略定力。从货物贸易连续8个季度突破10万亿元,到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领跑全国,从装备制造业“含新量”提升,到“小单快反”重塑全球贸易逻辑,中国经济的答卷证明:各地党委、政府尤其是党的干部正以“办好自己的事”为锚点,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系统韧性为盾牌,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在不确定性中开拓新局。

5.4%!中国经济开门红背后的韧性与信心。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地缘政治博弈,中国经济以“长周期思维”筑牢发展根基。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增速的亮眼表现,印证了“陆海联动、东西互济”开放布局的前瞻性。这种战略主动既体现为对“卡脖子”技术的持续攻坚,更在于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地域壁垒,将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从“物理叠加”升级为“化学融合”——内需市场深度与广度成为抵御外部波动的“缓冲垫”。与此同时,制度型开放通过RCEP等机制扩大“朋友圈”,中国对东盟中间品贸易份额提升至22%,既巩固了“世界工厂”地位,又带动区域产业链协同升级。

中国经济的活力密码,在于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外贸领域,“小单快反”模式通过数字化改造供应链,如AI质检员用0.01秒完成268项检测,数字孪生技术把新车研发周期压缩60%,以柔性制造对接全球碎片化需求,背后是40万家外贸企业“触网”转型的厚积薄发。更深层的突破在于技术攻坚闭环的形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两位数增长,印证了“研发投入—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创新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全球分工规则的重构——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推动企业从“接单代工”转向“定义需求”,中国制造正从“追赶者”到“定义者”、从“性价比”迈向“性能比”,在全球价值链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中国产业链的独特优势,在于“锻长板”与“补短板”的协同发力。事实上,正是得益于底盘稳、动能足、实招多,再加上持续扩大开放、拓宽贸易“朋友圈”,中国经济的磁吸力越来越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增长,靠的是从基础材料到核心部件的全链条突破;专用装备出口连续9年攀升,则源于在全球分工中构建不可替代性。这种韧性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通过“一带一路”产能合作、RCEP区域一体化,将技术溢出转化为共同发展机遇。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达每万人392台,智能制造能力与开放协作网络互为支撑,在“自主可控”与“开放协作”的辩证统一中,形成“以我为主、内外联动”的产业生态。

“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5.4%的增速背后,是一条清晰的中国方法论:用战略主动驾驭变量,以创新驱动创造增量,靠系统韧性抵御风险。行稳方能致远。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在压力挑战中发掘深层动力,在亮点韧性中提振信心,推动中国经济走势持续稳健复苏,更显韧性活力。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